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在当前家长教子中,尽管素质教育叫得很响,但多数家长实际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及与此相关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技能,而对于创新教育并不十分热心。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家庭,对于家长来说,是一场思想观念上的彻底变革,也是能否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家长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时,不能搞抽象的空洞说教,而要从生动活泼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创新思维方式。

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是一项难度较大而又具体细致的工作。它至少要求家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家庭教育观

不可否认,在当前家长教子中,尽管素质教育叫得很响,但多数家长实际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及与此相关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技能,而对于创新教育并不十分热心。就是说,许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家庭,对于家长来说,是一场思想观念上的彻底变革,也是能否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真正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家长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方式,增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被称之“清华爱迪生”美誉的清华大学在校学生邱虹云,其科技成果之所以连续四届获大奖,并于2003年深秋创办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创业公司——“视美乐”公司,就在于有一位具有现代家庭教育观的被誉为“小诸葛”的父亲邱名丹的支持,是邱名丹以其“超前育子法”对独生儿子邱虹云的发明兴趣进行循序渐进的定向培养的结果。(柞轩.《“清华爱迪生”是这样炼成的》,《家庭教育导读》2004年第5期)

(二)善于解放孩子,点燃孩子头脑中的创新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求新与求异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怎么样”,常常有“意外发现”、“异想天开”,甚至是“质疑问难”,孩子头脑中不断涌现的创新火花时刻等待着家长去点燃。而且孩子之间的这种求新与求异又有着极大的个性差异。作为家长就要善于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和时间,让他们从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并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求新与求异,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让它燃烧。“清华爱迪生”邱虹云的父亲就是一位善于点燃孩子创新火花的引路人。当父亲发现孩子两三岁时模仿着在阳台的花盆里挖出小坑,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糖果“播种”下去,再煞有介事地撒尿施肥,异想天开地能培育出“糖果树”来,他意识到这是幼儿发明意识的雏形,首先称赞一番,接着才指出不当之处。当孩子把家中的各种玩具和电池、闹钟三极管、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等,不厌其烦地反复拆、卸,装了多少遍时,做父亲的却乐呵呵地认为:“小孩要探索知识,就得付出代价,这是有得必有失嘛!”这是一位有远见的善于点燃孩子创新火花的高明父亲。

(三)注重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方式

这些创新思维方式主要有批判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等。家长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时,不能搞抽象的空洞说教,而要从生动活泼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创新思维方式。要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思想挑战。要教育孩子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朝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问题。还要告诉孩子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世界上“条条道路通北京”,而不能“一条道跑到黑”,有时候另辟蹊径,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曾荣获120项科研成果、7项国家专利及创办思维创新青少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沈琨,大力倡导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他没有像其他孩子家长那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而是鼓励女儿观察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告诉女儿:“向别人学习是模仿,向自然学习就是创造。”在他的影响下,上小学的女儿有了诸如“火腿肠切口器”和“注射式墨水瓶”等多种小制作、小发明,有的小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沈琨看来,“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那些想像力丰富的人。知识能够在资料室和互联网上找到,而一旦失去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的时机,是很难找回的。”(郑勇.《沈琨:倡导青少年创新思维》,《北京晚报》2005年3月23日)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的创新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而是要经历无数艰难曲折,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的事情。为什么有些孩子年幼时创新热情高,甚至有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而长大以后,这种热情反而逐渐消退,甚至完全熄灭,毫无成就呢?关键是缺乏一种持续的创新热情、创新意志、创新情感和创新动力,即缺乏一种持续的创新精神。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物之所以会获得成功,一方面固然归功于他们的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更归功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即超凡的持续的创新精神。

(五)鼓励孩子在学习各学科课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处于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孩子,毕竟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多是在学校学习各学科课程的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呢?对此,一位北京的名叫张海明的教师,提出了“问题——探究——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即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科课中培养创新能力”。(兰宏生,李彦梅编著.《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长指导读本:为了孩子》,朝华出版社)作为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程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以便使自己在自行探究中不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知识,有所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