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智力培养的方法

幼儿智力培养的方法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四、幼儿智力培养的方法

在中国幼儿教育实践中,“作业”或“上课”这种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曾被看作是智育培养的主要途径。其实,智力教育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除了上课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活动,如游戏、实验、调查、观测等来进行。应当组织幼儿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与生活,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界与大社会,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生活与世界。同时,也要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直接感知事物,在动手中动脑,使作业、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一)教师引导与幼儿探索相结合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并不排斥教师的引导,相反,适宜的教师引导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幼儿只是“做”或“操作”,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操作的意义。例如,幼儿在玩颜色混合的游戏,只是发现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觉得很好玩,但并没有产生进一步探索颜色混合的规律的想法,他仅仅只是在玩弄颜色。教师可以建议他:“看看红的和蓝的颜色放在一起会怎样?红的多蓝的少会怎样?”同时,还可以建议他做好记录,找出颜色混合的规律。

(二)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知识的获得虽然不等于智力的发展,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要急于把现成的概念或结论告诉幼儿,或者急于纠正幼儿的错误,马上进行示范。学习永远是幼儿自己的学习,成人不可能代替他,包办代替培养不出聪明能干的幼儿。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能发现的东西要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发现。成人的示范、讲解、告知看起来似乎是一条“捷径”,但是,这种直接告知、示范、讲解,往往剥夺了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去学习解决问题、锻炼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的机会。人是通过“错误”和“失败”成长的。幼儿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做”、自己的直接经验来学习。因此,在幼儿智育中不能仅仅以幼儿获得知识为目的,而应注意在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使其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

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可以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控制调节因素(主要指意志品质、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也发现,超常儿童与一般儿童不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这些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性、注意力发展得较好。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