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饮食调理

注重饮食调理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十分重视饮食调理,对老年人饮食调理尤为重要。此皆说明只有饮食调理得当,才有益于健康长寿,饮食不当则损体减寿。老年人体质虚弱,大剂量强补不宜,而应当少量多次进补。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宜食用猪肝、羊肝、鸡肝等动物肝脏。老年人的夏季饮食保健,应以清暑热,补气阴为主。因此,仲秋之时,“润燥”是保持肺脏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措施。保健膳食狗肉山药、羊肉汤、鹿肉汤、核桃仁炒韭菜等,均为老年人冬令滋补佳肴。

中医十分重视饮食调理,对老年人饮食调理尤为重要。《内经》云:“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此皆说明只有饮食调理得当,才有益于健康长寿,饮食不当则损体减寿。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保健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饮食配膳的原则和方法。

(一)饮食配膳的原则

1.全面膳食,合理调配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长期或经常地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具体地说;中医主张以谷类为主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老年人的饮食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适当无机盐类,提倡“荤素结合,素为基础”的原则。老年人膳食的合理调配也包括饮食五味的调和,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各种食物在气味上都有所差异,就其酸、甘、辛、苦、咸五种主要气味而言,对人体的作用和功效不同,不使太过或偏嗜,五味太过或偏嗜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应有的危害。饮食五味的调和,一是在食品选择上做到五味搭配合理,不使太过偏嗜;二是在烹调方法上人为地加以调整,充分利用五味的相互制约和生化作用,以保证供给充分的营养。饮食调配得当,五味和谐,则有助于机体消化吸收,滋养脏腑、筋骨、气血,因而有利于健康长寿。

2.饮食有节,定量定时 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定量定时,就是饮食量和时间要有一定的规律,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应当十分重视的问题。饮食在数量调节上的原则是不过饱过饥,因为过饱过饥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而似饱非饱、若饥非饥的饮食原则于人体健康是十分相宜的。在一日三餐的食量掌握上,古人主张应当区别对待,后人根据古人的经验,总结出“早饭宜好,午饭可饱,晚饭宜少”的原则,是符合饮食养生之道的。所谓“早饭宜好”,是指早餐的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午饭可饱”,是指午饭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晚饭宜少”,是指晚餐进食要少一些,热量要低一些。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使食物在机体中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饮食营养学强调饮食的个体差异,认为饮食的选择除了需要根据病情不同而因人制宜外,还须注意年龄、体质、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例如:老年人脾胃虚弱,最忌饮食五味、寒热不和。元代医学家朱震亨在《格致余论·养老论》中说:“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所以物性之热者,炭火制作者,气之香辣者,味之甘腻者”均属“不可食”之列。凡有碍胃肠、不利消化、生痰动火之物,皆宜慎用。此外,亦忌黏硬难消、荤腥油腻、香燥炙炜、咸浊生冷等食物。老年人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致头昏目眩者,宜多食贝类海产之品;肠燥便秘者,宜多食含油脂的植物种仁或多纤维素的菜根之类。老年人体质虚弱,大剂量强补不宜,而应当少量多次进补。

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对老年人来说影响颇大,除了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谨防寒暖骤变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饮食保健。

一般来说,春天天气由寒转暖,草木生长,万物复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对人体而言,春属木,在五脏属肝。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宜食用猪肝、羊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勿多食酸味,以助养脾气。例如猪肝羹、猪肝黄瓜汤、枸杞子猪肝汤等,都是养肝补肝的保健佳肴。此外,春天也是百病萌生的季节,对于原有胃病、过敏性哮喘、偏头痛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格外小心,少食生冷、油腻的食品。胃寒者可早、晚喝点生姜汤;哮喘者可服蜂蜜,姜汁水等。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而气随津泄易造成气阴不足。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有气血虚弱,涎液、胃液以及各种消化腺酶的分泌下降,胃肠蠕动缓慢等生理性变化,加上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损失,又会使胃液中酸度降低,大量饮水更稀释了胃液,从而促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

老年人的夏季饮食保健,应以清暑热,补气阴为主。像梨、西瓜、木耳、椰子汁、豆腐绿豆、鸭肉、兔肉、鸽肉、小麦等,都是比较适宜的。全鸭冬瓜汤、雪梨羹、绿豆汤等均为适宜于老年人的夏季保健饮食。热天饮食一定要讲究卫生,以清淡、温软为宜,不可吃得过饱,更不能过多地进食生冷瓜果、肥腻食物,以免加重老年人胃肠道的负担,甚至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如果湿邪困脾,则阳气受损更甚,故长夏的饮食保健应以淡补为主。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莲子、猪肚、黄花菜、香菇等。例如:苡米炖鸡、鸡丝冬瓜汤、芡实莲子汤等都是适宜长夏食用的保健膳食。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干涩,易伤肺之津液,故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喉痛咳嗽等症。因此,仲秋之时,“润燥”是保持肺脏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措施。需食用养阴润燥类食疗膳,常用的食物和中药有白木耳、百合、蜂蜜、燕窝、梨、银杏、鸭肉、玉竹、沙参、麦冬等。秋季宜少食辛辣食物。秋季常用的保健膳食有:蜜饯雪梨、冰糖银耳、银沙百合汤、沙参心肺汤、贝母冰糖炖汤等。

冬季气温低,天气寒冷,老年人在冬季摄取食物总量可比夏季增加25%,因此,冬令是老年人进补的最好季节。冬天阳气宜深藏,在五脏属肾,寒为阴邪,易伤肾阳,故应以温补阳气类作为保健膳食,常用的食物和中药有羊肉、狗肉、鹿肉、韭菜、麻雀蛋、鹿茸、紫河车、党参、山药。保健膳食狗肉山药、羊肉汤、鹿肉汤、核桃仁炒韭菜等,均为老年人冬令滋补佳肴。

4.饮食卫生,清洁新鲜 饮食卫生,是中医饮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它不仅包括要求食物清洁、新鲜,同时,又包括饮食环境的干净、安静,进食者情绪的良好等许多饮食养生之道。

(二)饮食配膳的方法

1.饮食清淡,避免厚味 提倡清淡饮食是我国古代养生家的一贯主张。古人认为,清淡饮食能够防病强身,长寿延年,同时认为,久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有生热、生湿之弊,极易引起病患,应尽量避免食用。所谓“厚味”,指油多腻人之品,反之,“清淡”则指油少爽口之物,主要指素食。素食是指粗粮、蔬菜和水果等。“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食用蔬菜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蔬菜有增加肠蠕动、健脾开胃之功,助脾运化,促进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蔬菜还有疏通血脉的作用,所以对于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尤宜。提供清淡饮食,还包括提倡淡食,即老年人的饮食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2.糜粥调养,老年尤宜 “粥”在古代又称“康”。稠的叫康,稀的才叫粥。习惯称之为“康粥”。以康粥作为保健品进行机体调养,自古即被视为是老年人颐养长寿的最佳方法之一。张文潜〈粥记〉亦着重指出“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有益于健康。总之,晨起吃粥不但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对老年人的脏腑尤为相宜,不是一般食物所能替代的。正如清·曹庭栋所说:“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用各种粮食煮成的稀粥,容易消化吸收,不伤肠胃,能滋补强壮,使人精神饱满,生命力强。

3.食宜熟烂,寒热适中 老年人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和消化,加之胃肠道适应能力降低,脾胃纳化力弱,吞咽也常有困难。因此,食物应做得软一些,精一些,从容进食,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并避免因食管括约肌不能随吞咽而放松造成食管扩张、排空延迟而致胸前不适。调节食物寒热,以使适得其宜,也是饮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医认为,饮食过寒过热会损害五脏六腑,危及健康,主张寒温适度,应“热无灼唇,冷无冷齿”。

4.饮食卫生,细嚼缓咽 老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凡腐败的鱼、肉,病死的禽畜,腐烂的蔬菜、水果,霉变的食物,腌渍变质的酸菜等都不宜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或诱发癌变。另外,老年进食提倡食宜细嚼慢咽,咀嚼愈细,涎液与食物混合愈充分,越容易消化吸收。老年患者切忌狼吞虎咽或暴饮暴食。临床上,因大吃大喝诱发心绞痛、高血压及卒中等病例也不少见。

5.食宜舒畅,专心致志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吸收,心情烦恼郁怒则对健康有害。同时,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整个舒适整齐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

6.食后保养,促进消化 饱后即卧可使宿食停滞,不利消化,有碍健康,故主张食后忌卧。如《千金翼方》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食后宜缓行,忌急走;食后散步,有利消化吸收。强调饭后散步活动,可以使气血流畅,脾胃功能健运,以促进消化吸收,减少疾病的发生。饭后急速行走或剧烈运动是保养之大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