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

儿童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表明,青少年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及生活环境调查的总体情况主要表现如下。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青少年中吸烟、饮酒、食物过于精细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较为严重,从而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面下降。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面临多重选择的时期,这个时期既可以发展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同时也会产生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就目前而言,现代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造成了保姆式的教养方式。一是当代青少年所生活的环境相对独立和封闭,使得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意识普遍淡薄;二是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们乐意让青少年更多地接受一些所谓的智商开发游戏,致使青少年学生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三是由于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青少年明显地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如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家务劳动等体力活动减少的“静态化”,造成青少年体质“硬、软、笨”的现状日趋严重(硬,关节硬;软,肌肉软;笨,动作协调性差)。导致影响青少年体质的日常体力活动减少、饮食营养失衡等不良的环境因素,对于人生正处在启始阶段、身体生长发育还不完善的青少年而言,身心健康受损害的程度将更为深远。因此,研究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现代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现代青少年社会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来看,首先是社会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社会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经济、文化、风俗、规范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制度等”。生活方式的内容相当广泛,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劳动、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联系的生活模式。就目前而言,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堪忧,其主要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是缺少体育锻炼和必要的体力劳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息息相关,其体育参与行为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真正主宰其体育行为的是深层次的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表明,青少年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及生活环境调查的总体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生活方式调查

青少年生活方式中脑力活动增多、体力活动减少。①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现在许多青少年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各种“兴趣班”“培优班”等,诸如弹琴、美术、外语等;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脑力劳动就更加繁重,大量的作业、考试以及各类辅导班充斥了中小学生的课内外时间,再加上青少年普遍喜欢上网打游戏等智力活动,同样也属于脑力活动的范畴。②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使消费观念超前发展。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家庭消费中用于独生子女生活、消费和教育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青少年成为物质超前消费的主体,并成为公众关注的新兴的市场动力。③营养状况过剩导致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④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目前,“人为疾病”的蔓延,都缘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的选择。青少年中吸烟、饮酒、食物过于精细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较为严重,从而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面下降。

2.生活习惯调查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和前提。生活习惯与人的体质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现代家庭的富裕使不少青少年娇生惯养,而且形成了懒动的生活习惯。目前不良生活习惯比较突出的表现:①逆时而作。人体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固有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是维持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体质受到影响。②营养不全。现代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饮食热量过高,且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③练体无章。生命在于运动,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应该是个体性很强的生活习惯,若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体质与健康。

3.人际关系调查

从人生的处世哲学观念来看,人际关系好像与身心健康不太相干,实际上人与人的交往是情感上的交织,情感与人的体质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人际交往融洽能丰富生活,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社会的特征是人与人的相处和从事社会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周围的人群,结合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亲属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等都有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相处得好,会使人心情愉快,有安全感,对生活充满信心;相反,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心情烦躁,体液调节失调,因而影响人的体质健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之外,应该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是十分深刻的。了解自己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因而对周围、对别人也越客观,人际关系也越协调。现代青少年大多自我感觉良好,高估自己、低估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4.体育锻炼调查

对体质与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体质好,对于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体质的认识不够,从而缺乏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现状的结果显示:有66%的青少年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28.9%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究其原因在于:①运动时间减少。由于学校竞争的激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所充斥,剥夺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②各种升学率压力增大,使得学校把很多课外活动的时间取消而用文化课取而代之,青少年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③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场地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许多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薄弱而简陋。④缺乏科学指导,经费投入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同于成年人群,其锻炼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带有玩乐趣味,需要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⑤学生可选择项目的范围小。中小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及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可选择的项目范围就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锻炼局限于一部分人,使青少年学生在全面进行体育锻炼时受到了局限性。

5.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在适应环境、处理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具体表现中可以得知,社会越是进步,文明程度越高,人的心理感受的内容也就越多、越复杂。实践证明,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在学校、社会、家庭构建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