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三大疾病

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三大疾病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有关,往往在中年后发病,40岁以上的人患病率明显上升。有的病人很快猝死。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约占脑血管病的75%。癌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心脑血管

当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心脑血管病,包括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我国高血压病病人大约有1.3亿多,每年新发病例是300万左右。1995年,北京市做了一个高血压病调查,发现每5个北京人当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北京市总共有200万高血压病病人。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有关,往往在中年后发病,40岁以上的人患病率明显上升。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发病年龄还会更年轻。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与职业有关,在不同的职业中,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又较少的职业患病率较高。动物实验也证明,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以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病起病多数比较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早期患者血压波动大,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使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步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病人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不一,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与防治。

心脑血管病当中,多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时出现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可消失。有时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表现为剧烈且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疼痛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有濒死的感觉。部分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有的病人很快猝死。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与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逐渐硬化、狭窄,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时,就会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即产生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续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即发生心肌梗死。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卫生部统计,近几十年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每年新发病近200万人,病死率与致残率均很高,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是150万人左右,其中3/4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脑血管病当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最常见。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约占脑血管病的75%。其中脑血栓形成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不过,近几年发病趋向于年轻化,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多于静态时发病,大多数病人的症状经数小时或1~2天达高峰。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当大脑大面积梗死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时,意识可不清楚,甚至出现死亡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虽然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但单纯高血压不至于引起血管破裂,而是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血压升高所致。各种原因使脑内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发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二)恶性肿瘤

人们常说的癌症,就是恶性肿瘤,它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癌症患者约4 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90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者有700余万人。而我国每年都有170万癌症新发病患者,每年都有130万人死于癌症。可见,癌症仍然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凶恶的杀手。

人体内所有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长和分化是有序的,这种有序的过程可保持我们身体健康。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呈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它不按正常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是呈无规律的迅速生长,具有超常的增生能力,不受机体控制。

恶性肿瘤的细胞还能向周围浸润蔓延,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而且,癌细胞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由原发部位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和组织,继续成倍地增长,在其他器官形成新的肿瘤,这个过程就叫做癌症转移。

多数癌症是根据它们起始的器官或细胞类型来命名的。当癌症发生转移时,新出现的肿瘤,其细胞和原发肿瘤是一致的。例如,肺癌出现了肝内病灶,肝内的肿瘤细胞仍可能是肺癌细胞,这叫肺癌肝转移,而不叫肝癌

当癌症发生转移时,癌细胞常先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当这些淋巴结出现转移时,癌细胞也可能已经转移到了身体其他器官,比如肝脏、骨骼、肺或脑部。癌细胞逐渐侵犯到要害器官并引起功能衰竭,最后导致人体死亡。

癌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有着极大的危害。人体各部位都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除头发、牙齿和指甲以外,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和细胞,都可以发生癌症。

那么,癌症是怎样产生的?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来的。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癌变的原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说来,人体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长的,通常要十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或“基因功能失调”的结果。在肿瘤研究中,发现人体细胞内本身就存在着能够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癌基因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癌基因尽管人人有之,但并非人人都得癌。只有当正常细胞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反复作用后,细胞内处于静止状态的癌基因被激活,基因结构产生突变或基因表达失去控制,破坏了正常细胞代谢的动态平衡,正常细胞就转化为癌细胞,癌症于是就产生了。

科学家目前已能从肺癌、膀胱癌、结肠癌等20多种肿瘤病人的细胞中分离出癌基因。因此,目前认为癌基因被激活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

(三)糖尿病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以血糖为主要指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然而,相当一部分病人并不完全表现出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2.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见于成人,但现在患此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年人也在逐渐增多,此型占糖尿病病人的90%~95%。

3.糖尿病病人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逐渐发展,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

(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病人高2~4倍。2型糖尿病病人出现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和已经有过心脏病发作的非糖尿病病人一样高。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的病死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40倍。

(2)肾病:在发展中国家,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就是糖尿病,占每年新发病例的35%~40%。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糖尿病肾病是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最常见的原因,而透析和肾移植的费用是很昂贵的。

(3)眼病:糖尿病是发展中国家成人失明和视觉损害的首要病因。糖尿病人群中失明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5倍。

(4)神经疾病:除了事故以外,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周围血管病变是截肢手术的最常见病因。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病人需要进行下肢截肢手术的可能性要高15~40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引起的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极其缓慢,病人可能多年都不会察觉。

有证据表明: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减缓各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比如严格控制血糖,可使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风险降低1/3。

遗憾的是,糖尿病病人中,至少有50%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在一些国家,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0%。

4.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 目前,有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有1亿9千万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亿3千万。

20世纪70年代,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不足1%,1996年已经上升到3.2%左右,现在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于5%。我国糖尿病病人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2003年,糖尿病病人有2380万。

糖尿病的患病率是这样高,糖尿病的危害是这样大,那么,谁会得糖尿病?又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

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有患糖尿病的风险。家族史、年龄增长、超重、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是引起发病的因素。

(1)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家族史显著相关。

(2)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显著相关。在年纪大的人群当中,患糖尿病人数很多。应当注意的是,近年来糖尿病病人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年龄介于10~12岁的孩童也不乏糖尿病病人,这些病例的共同点是肥胖。

(3)糖尿病的患病率与体重超重显著相关。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于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另外,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腰围/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

肥胖者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呢?

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叫做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分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只有依靠胰岛素,血糖才能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同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岛素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胰岛素能够起到作用,首先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然后牵动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传导物质,把“糖来了”的消息一层层地传导到细胞深处,然后由细胞深处把一种叫做“葡萄糖转运子”的物质调动到细胞膜表面,通过它把葡萄糖搬进细胞内,用来产生能量。一时用不了的葡萄糖就被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很遗憾,在肥胖者体内,上述的葡萄糖转运机制发生了很多问题:①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有所减少;②单个受体的功能也有所下降;③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后,向细胞深处传导信号的功能受到损害;④葡萄糖转运子的数目减少,功能减弱;⑤肝脏将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并储存起来的功能有所不足。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了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很难进入细胞内。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现象。早期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虽然还正常,但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的效率就下降了。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合成胰岛素,造成肥胖者血胰岛素水平大大高于普通人,这就是所谓“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早期还可以勉强通过高胰岛素血症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就有可能由于过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成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于是就出现了显性糖尿病。所以,肥胖很容易导致糖尿病。

胖人患了糖尿病也不容易控制好。这首先是因为胖人往往食欲奇佳,吃得又多又快,减肥困难。肥胖者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及高血脂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诱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这三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突出。在你还没有患病之前请早做预防,用科学的方法养生保健,才能健康长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