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小步与一大步

一小步与一大步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候北京的高楼大厦虽然没有现在密集,但也已经很不少,不过地铁仍然只有一号线以及二号线。十多年过去了,北京在硬件上的进步是惊人的。刚来北京的时候,由于公交路线不熟,我打算搭乘地铁。如今在北京,人们排队的意识比起从前简直好太多了。有时候我觉得有些纳闷,为什么北京人在软件上的改善,会止步于排队之前,而不是一种全面性的提升?尊重意味着承认别人的价值。

只要我们坚持做些“利人利己”的事情,建设一个友善而温馨的社会又能有多困难呢?

亲爱的儿子:

这次爸爸想和你谈谈,怎样集合众人那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以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善。为什么要关心社会的进步呢?正如我们之前所一再讨论的,由于现代社会的特性,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是和其他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独善其身的做法并不切合实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力为他人着想,如此才能为整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候北京的高楼大厦虽然没有现在密集,但也已经很不少,不过地铁仍然只有一号线以及二号线。十多年过去了,北京在硬件上的进步是惊人的。现在我再去看地铁线路图,上面密密麻麻的,仿佛如同蜘蛛网般地不断蔓延开来。建筑就更不用说了,鸟巢以及央视新大楼都可以算是地标性建筑。但软件方面,则是喜忧参半,有的地方进步了,有些则是不进反退。

刚来北京的时候,由于公交路线不熟,我打算搭乘地铁。然而,到售票处买票时,我当场震惊了。那次我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买到票,不是因为排队买票的人太多,而是因为完全没有人排队。如果只是一两个人插队,也许还有阻止的可能,可当时是一群人闹哄哄地一拥而上。一波人走了,另一波人又来了,没有人排队。等买到地铁票之后,我不禁怀疑刚才是否只是一场梦。如今在北京,人们排队的意识比起从前简直好太多了。尽管上车时仍是争先恐后,但是起码买票时很少有不排队的状况。

有时候我觉得有些纳闷,为什么北京人在软件上的改善,会止步于排队之前,而不是一种全面性的提升?比如说:十多年前人们习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没有丝毫改变,为什么?为什么大家认为不排队是错误的,但闯红灯就显得无所谓?还有随地吐痰,朝车外扔垃圾,以及在公共场所抽烟?或许你觉得这些事情和我们没关系,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但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共的空间,即使你足不出户,别人的行为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我们的软件建设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多数人有这样的心态:(1)让社会变得更好,对他个人而言,没有直接的利益,或是没有立即的利益。(2)推动社会进步是社会精英的事,普通人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去管。(3)干预他人缺乏公德的行为,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威胁自己的人身安全。

只从自己的立场或利益去考虑问题,往往会事与愿违,或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如果把自己和社会切割开来,品德好的人会选择独善其身,而自以为理性的经济人又会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掠夺、损害公共资源。品德好的人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独善其身,这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只要我们在一个共同的空间生活,即便是遥远的他人,都可能对我们造成重大的影响,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经济学上有一种货币放大效应。比如说,中央银行发行一张百元货币,但是快速流通十次之后,它在市场上便发挥出了十倍的效益。而我们的行为也会有类似的放大效应,尤其是在今日联系如此紧密的现代社会。因此,我们的行为(不管善意还是恶意)在透过人际网络以及网际网络(internet)传递出去之后,通常会有惊人的放大效果。既然善意的行为效果有被放大的可能,那么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情,建设一个友善而温馨的社会又能有多困难呢?比如说,当你在小区遇见保安时,跟他打声招呼“你好”,或是速食店的服务员端食物给我们时,轻轻地说声“谢谢”。尊重意味着承认别人的价值。真诚而简单的尊重,不但不会耗费我们的资源,反而会让他人及自己提升幸福感。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规劝别人的不良行为,自身安全却反而受到威胁又该怎么办?比如劝阻别人不要在公众场合抽烟,可能遭到暴力伤害。我的建议是,在劝阻时尽量以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而避免使用教训口吻或是讽刺挖苦。有的人虽然养成不良习惯,但别人如果善意提醒,他们也会虚心接受并改正,而如果遇见盛气凌人的呵斥,他们也很容易恼羞成怒,如果对方不听劝告,我们也不必与其发生直接的冲突,而应寻求执法人员或是场所负责人的帮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集合起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

杨德生

2014.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