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沃尔沃进行时

沃尔沃进行时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的沃尔沃运营才是李书福的新长征。8月2日,与中国乃至全球对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给予的热切关注不同,李书福选择了低调进行资产交割仪式。交易完成之后,雅克布将会加入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担任董事长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根据双方的协议,沃尔沃及福特汽车将能够实施各自的商业计划,与此同时,双方将能够合理使用对方的知识产权。

在联想收购IBM PC之前,柳传志将所有的困难与挑战归纳为三方面:一,品牌的风险与市场流失的风险。IBM的产品Think Pad到了一个中国股东手里,原来的客户还认不认?还会不会买?这是一个大风险。二,员工流失的风险。买回来的东西不是固定资产,主要是买回来的管理架构,原来的工会会不会承认新的股东,或者新的管理层,新的董事局?第三,最难做到的,到今天依然是需要努力解决的就是文化磨合问题。

这些思考同样适用于李书福。

3月28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前两个小时,李书福给吉利中国总部的视频会议中说道“同志们,我们的万里长征马上就要开始了。”随后的125天里,吉利紧张的备战着资产交割仪式。

但显然,这125天并不是李书福口中的“万里长征”,而是沃尔沃落袋之后,吉利需要做的更多工作,李书福所要面临的更多问题。未来的沃尔沃运营才是李书福的新长征。

只是,相比已经解开的悬念,关于沃尔沃未来如何运营更多的目前只停留在猜测阶段。

8月2日,与中国乃至全球对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给予的热切关注不同,李书福选择了低调进行资产交割仪式。除了一纸新闻稿说明吉利和福特在英国已经完成了沃尔沃资产的全部交割外,在这个备受关注的日子里,吉利没有举行任何的发布会。

新闻稿中提到了李书福和福特负责人穆拉利两个人对此事的评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对吉利来说,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们对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感到非常自豪。这一瑞典世界级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将坚守其安全、质量、环保和现代北欧设计这些核心价值,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欧美市场的传统地位,积极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

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拉里表示:“沃尔沃是一家杰出的品牌并且有着一条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在经历了一轮成功的重组之后,沃尔沃已经开始实现盈利。我们十分乐观的认为,沃尔沃在吉利汽车的领导下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沃尔沃新董事会出炉。”

从这份新闻稿中可以看出,像并购过程中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一样,资产交割完成当时,吉利就按照国际惯例公布了新沃尔沃的高管名单和董事会成员名单。

在高管成员中,前大众汽车全球最高决策成员、北美区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克布(Stefan· Jacoboy)最终出现在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上。也7月1日被“大众反对”只是一个小的插曲。斯蒂芬·雅克布(Stefan· Jacoboy)将接替斯蒂芬·奥德尔(Stephen·Odell),自2010年8月16日起正式就任沃尔沃轿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副首席财务官汉斯·奥斯卡森(Hans·Oskarsson)将会代替斯图尔特·罗利Stuart· Rowley)担任公司代理首席财务官。奥德尔和罗利将赴福特欧洲任职,他们是福特派驻到沃尔沃的高官,自然还要回到福特,这点福特也早就发出了声明。

交易完成之后,雅克布将会加入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担任董事长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此外,董事会还将纳入几位新成员,其中包括将担任副董事长的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 ·Olsson)。此前,汉斯·奥洛夫·奥尔森曾任沃尔沃轿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及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营销官,他把一生心血都花在了沃尔沃,在沃尔沃上上下下极受爱戴。

沃尔沃新董事会成员还包括:沈晖、德国MAN集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H·kan· Samuelsson)、奥迪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赫伯特·德梅尔博士(Dr.Herbert Demel)、著名汽车物流专家约恩·方斯·施罗德(Lone Fonss Schrder)、著名金融和投资专家霍建华(Winnie Kin Wah Fok)。除此之外,董事会还包括沃尔沃工会指定的其他三名代表。

新董事会将在交易完成之际开始履行董事会职责。在新的所有权下,沃尔沃轿车将会保留其瑞典总部以及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在董事会授权下,管理层将拥有执行商业计划的自主权。

名单中,吉利方面,或者说是外界熟悉的“吉利人”只有沈晖和李书福这两个名字。李书福自不必多言,沈晖的出任其实也看出吉利的考量。此前曾是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的沈晖,无论是在跨国大集团的工作经历,还是其拥有的明尼苏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程硕士等学历,都足够“漂亮”,符合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当然,还有一点是,未来的沈晖在公司中的角色将是沃尔沃亚洲和中国业务负责人。

透过这个名单可以看出,李书福正在承诺对沃尔沃“放虎归山”的诺言。即更多的运用国际化人才运营沃尔沃,吉利方面不会派驻大批中国人去“干涉”沃尔沃决策。同时有了一些新、老成员的巩固,是一个无论看起来还是实际上都是国际化的团队。

而且,李书福也和柳传志有着同样的智慧。联想在并购IBM后,第一任CEO就是IBM的高级副总裁斯蒂文·沃德(StephenM.Ward)。面对品牌与市场流失风险、员工流失风险、文化磨合等问题,如果不选择一个外国的CEO可能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呢?

李书福则启用了有着欧洲大汽车集团工作经验,并且广受好评的斯蒂芬·雅各布,其实算作一招妙棋。加之其他更为国际化的队伍,李书福在并购之后第一步已经赢得先机。同一时间,美国福特汽车发出声明,亦表示该公司将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及相关资产出售给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交易已经完成。

相比吉利的低调,沃尔沃的声明中倒是对此次交割和未来的运营给出了更多信息。福特的声明显示,福特汽车将继续在某些领域保持与沃尔沃的合作,从而确保此次交易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但是在经过此次交易之后,福特汽车将不再拥有沃尔沃任何股份。根据计划,福特汽车在不同时期内将继续向沃尔沃提供动力系统、冲压件及其他车辆零部件。与此同时,福特汽车还承诺在过渡期内向沃尔沃提供工程支持、信息技术及其他特定的服务。

此外,福特汽车与吉利汽车此次的交易协议还包括了知识产权的使用规定内容。根据双方的协议,沃尔沃及福特汽车将能够实施各自的商业计划,与此同时,双方将能够合理使用对方的知识产权。

资产交割完成后,李书福只在英国接受了少数几个全球知名大型媒体的采访。在只言片语中,李书福给沃尔沃描绘出了一幅很好的未来图:推出更高端车型,与梅萨德斯奔驰S级和宝马7系竞争;沃尔沃每年售出38万辆汽车,公司就能盈利。但为了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要在38万部基础上大幅提高销量;努力提高沃尔沃在中国的知名度,构建瑞典、中国双本土市场。

之于具体的战略,李书福没有做更多的透露,尤其是人们颇为关注的沃尔沃中国战略。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沃尔沃中国战略都是关注的焦点。瑞典人关注吉利是否会迫不及待的关闭一些工厂,把生产线移到中国?而媒体关注的是,李书福给出的沃尔沃复兴战略中,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

对于瑞典人的担心,李书福早就抛出了定心丸,沃尔沃瑞典总部不变,研发不变,工厂不关闭,不裁员。

对于中国战略,人们更多的只能通过媒体不断爆出的新闻找到蛛丝马迹。此前,曾有媒体拿到了吉利递交给中国政府部门的《并购沃尔沃进展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显示,为了实现沃尔沃收购尽快盈利,李书福已经提前设计了一个五年规划。其中,为了控制成本,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中国采购比例每年将提高8%,5年后超过40%,以便5年内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带动40亿美元。沃尔沃尽快国产,是李书福实现短期盈利的主要手段。李书福规划的未来沃尔沃中国基地,生产规模是年产30万辆整车,全球未来5年内,产销规模要增加到年产90万辆。

另外,完成交割后,沃尔沃研发总部仍将留在瑞典,但在中国将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聘请来自沃尔沃公司和中国本地的工程师,通过两个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化开发。并且开发跟宝马7系、奥迪A8直接竞争的沃尔沃S100车型,以提高高端车市场占有率。

还提及,洛希尔银行根据各项经济指标,给李书福做了一个项目收益预测——2011年可实现盈利,2015年实现息税前利润7.03亿美元,回到正常水平,投资方获得回报。

这一预测是否准确,有待时间检验。一个好的趋势是,统计显示,2010年1~6月份,沃尔沃全球销量增长28%,列豪华车增长首位,而且扭亏为盈,资产交割前不久,瑞典王储婚礼,选择了沃尔沃S80、V70、C70作为官方用车,沃尔沃的皇家北欧基因并未因为被中国企业并购而褪色

期间,还有一些说法是,吉利递交给福特的沃尔沃复兴计划中,制订了全新的产品开发规划,除了上述提到的高端车,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吉利将保障沃尔沃的安全、环保优势,保障开发费用,开发效率更高、排量更小,更环保,重量更轻的发动机。建立全新独立的平台,扩展产品线,发展单型号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明星车型。而且会大加中国元素,包括把中国当做本土市场的大规模销售,也包括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车型。

对于这些,截止本书截稿时,李书福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需要时间去发生。而这些种种问题,以及更多的事情都将是李书福新长征路上的一个个新战役。

有些故事也在提前上演。戏剧性一幕发生在2010年8月20日。

8月20日,据吉利并购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不到20天,外界都在纷纷猜测沃尔沃中国工厂落户问题时,在上海政府网出现了一条新闻,人们把这条新闻定义为上海政府发出的新闻稿。

“新闻稿”内容为:

吉利公司日前宣布,将在嘉定工业区建设沃尔沃中国总部、研发中心、销售采购中心和整车生产基地,此举为嘉定工业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悉,沃尔沃中国总部、研发中心、销售采购中心选址于嘉定工业区城北路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嘉定基地东侧,占地300亩,其中,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此外还将建一座数千平方米的沃尔沃历史博物馆。目前,详细规划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3-4月开工建设,2012年下半年完工。沃尔沃生产基地也正在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批准后将建于嘉定工业区嘉金高速朱桥出口的西侧,占地1200亩,负责C30小型车和V70豪华车的生产,打造崭新的30万辆产能基地,新基地有望于2012年投产。

这几乎是从吉利并购沃尔沃消息传来到最终收购成功,惟一的一份带有官方特色的新闻稿,只是发出者是上海政府,而不是吉利。“新闻稿”一出,立即引来了无数媒体的报道。

然而,同样是在当天,很多媒体收到了一份标着“沃尔沃有关中国落地情况的声明”的邮件。

邮件表示,“近日,我们注意到部分中国国内媒体针对沃尔沃轿车在中国的落地选址问题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沃尔沃轿车公司感谢媒体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强调,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是沃尔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治理架构将由沃尔沃全球管理层负责制定,并提交沃尔沃董事会最终批准后才能执行。目前,新的首席执行官带领的沃尔沃轿车管理层刚刚开始工作,正全力以赴保证沃尔沃的运营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的长期发展计划也在研究与讨论之中,对中国生产落地问题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沃尔沃轿车公司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将一如既往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制定和执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邮件署名为“沃尔沃轿车公司,2010年8月20日”。同一天两篇完全不同内容的“新闻稿”颇具戏剧性,个中意味恐怕只有当时人双方才能明了。

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早有细节可以作证。先是吉利沃尔沃资产交割日期被某个地方政府泄露给媒体,接着上海嘉定方面主动对外透露,沃尔沃中国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厂等落户嘉定。

随后,同样是在成都地方媒体的报道中,沃尔沃S60落户成都的消息传出。8月9日,成都媒体报道,“8月8日晚,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夜赴成都,受到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会见。会见中李书福明确表示,将不断加大在蓉投资力度,为成都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并提到,“尽管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行神秘,成都各级政府部门三缄其口,但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沃尔沃S60由吉利龙泉基地生产,基本已是板上钉钉。8月8日晚,李书福夜赴成都,受到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会见。对成都来说,这或是增强其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中战略地位的绝佳机会。”

在“神秘”和“权威人士”这些字眼中,地方政府希望尽快明了沃尔沃项目的意图明显。

有人证实,吉利的确已经确定在成都吉利工厂进行沃尔沃S60车型的代工,将投入十多亿人民币进行生产线改造,建成年产能5万辆的生产线,以便在大庆、上海工厂建成前,实现沃尔沃在过渡期的销量增长。

还有一个消息是,继成都之行后,李书福又秘密的去往大庆。上海嘉定的知情人士解释,上海、成都几乎都有了明确的说法,只有大庆一直未有更多报道,李书福当然要前往大庆“安抚”。

或许从吉利借助大庆、上海嘉定、成都三个“外援”并购沃尔沃成功那一刻开始,这样的局面就已经注定都看好沃尔沃项目,都与李书福达成了某种协议。上述消息的产生和最终的发生恐怕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但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新长征路上,李书福显然还有更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面对。

首先,如果让沃尔沃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保持品牌的高贵性。沃尔沃迅速盈利的计划外界虽然不能全窥,但这个规划中,李书福意欲通过大规模提升沃尔沃销量,实现沃尔沃快速发展,与奔驰、宝马、奥迪PK的雄心显现。

通常,豪华车大规模生产总是会对高贵的品牌形象产生影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奔驰、宝马们最新的课题。更何况,沃尔沃是被一家发展时间并不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此前,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或将沦为中档品牌”的声音就不断,这恐怕是李书福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要面临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大规模提升沃尔沃产销的规划中,中国已经成为重要平台。但这要涉及很多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另一大汽车集团长安汽车目前是沃尔沃在中国惟一的生产和技术合作伙伴,在沃尔沃新工厂建立前,如何把长安代工项目有效整合到中国沃尔沃的大平台上发挥作用,在沃尔沃新工厂建立后,与长安关系处理,是李书福必须面临的问题。

沃尔沃在中国新建工厂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要建立研发中心,以及零配件基地。这两者是保障未来沃尔沃能够维持高品质、高技术的根本。

这些大幕现在都还没有开启,另一方面却要面临人才的问题。李书福虽然用沃尔沃新一任董事会和高管名单向外界证明,他是要“放虎归山”,不会派驻更多中方高管去“干涉”沃尔沃发展,但仅是两个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才就规模甚大。熟悉吉利的消息人士透露,“不算吉利未来派驻到瑞典总部的管理团队,仅中国沃尔沃项目人才缺口就将达到千人以上。”

与此同时,资金仍然是吉利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在这次收购中,李书福充分发挥财技,利用项目落户等成功获得地方政府等融资,以41亿元的实际出资撬动了近百亿的收购资金,也表示为沃尔沃的后续运营准备好了流动资金,但对于年产值仅1000亿元的沃尔沃来说,这些显然不够。如何搭建一个沃尔沃滚动发展的融资平台,也成为是考验李书福的难题。

这些也只是外界能够看到的常规性问题,还有更多不确定问题等待着李书福去逐一化解,例如,在多部门屡指汽车行业过剩的今天,三个国产项目何时能够完成审批,未来管理中,如果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等等。

不过,人们一致对沃尔沃未来的官车,确切的说是商务车市场看好,认为它是最有可能接替奥迪成为官车,甚至是在中国销量最大的豪华车型。一方面,沃尔沃品牌已经形成了低调、安全和高品质的品牌形象,过去只是缘于价格、市场开拓等原因,一直在中国销量平平。现在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消费大众,均对其对了一层感情因素。同时,以吉利控制成本的独特优势,实现沃尔沃大规模生产,价格降低,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奥迪多年在中国销售过程中,官车成就了其市场地位,同时也由于官车带来了反面效应,比如形成了很多素质不一的车主,以及古板沉重的品牌形象等。

这些需要时间和未来去一一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