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众疾苦记心间

群众疾苦记心间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记者随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座谈会的代表参观了宁夏儿童福利院、银川市收容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银川市园林骨灰公墓、银川郊区“颐享园”等单位,所到之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对工作充满信心,这是全区民政系统开展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社会监督,全区民政系统把“六公示”当作加强基层窗口行风建设的一项措施积极加以推广。

近日,记者随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座谈会的代表参观了宁夏儿童福利院、银川市收容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银川市园林骨灰公墓、银川郊区“颐享园”等单位,所到之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对工作充满信心,这是全区民政系统开展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民政部门点多面广,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很多情况下,人民群众也正是通过民政部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政系统各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对群众态度生硬、冷淡等现象,个别单位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民政无小事,点点滴滴总是情。为了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的职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1999年年初,在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厅党组提出了在全区民政系统开展政务公开、规范服务活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1999年4月开始,民政厅在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以抓政务公开、规范服务为突破口的行风建设工作,自觉把加强行风建设纳入到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工作中,把“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履行职责的行动准则,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依法行政,是开展行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是政府职能部门合法、有效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政府形象、保障政令畅通的主要手段。为此,民政厅党组把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律、法规办事当作开展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的重点来抓,提出了权限合法化、行为规范化的执法工作总要求,把依法行政的重点放在了抓制度建设、抓规范行为上,采取得力措施,先后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政务公开暂行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系统“政务公开、规范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系统公务员工作守则和服务规范》《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系统“政务公开、规范服务”考评暂行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系统公务员文明用语和忌用语》等十多项制度,为规范民政系统窗口单位的服务行为提供了依据。厅机关各处室和地、市、县、区民政局及所属窗口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职权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服务程序、政策法规法律依据和工作标准,具体量化成指标,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并张榜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制度的制定、落实,职责的确定、明晰,工作标准的量化、细化,不但把依法行政落到了实处,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自1999年至今,无论是五保敬老、婚姻登记、救灾救济,还是退伍安置、殡葬管理、收容遣送、弃婴收养等,全区各地民政部门都能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办理,保证了权力的公正运行。银川市自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始终坚持执行对保障对象的确认程序,坚持初审、审核、发放三榜公布,3年来,共发放保障金713万元,有11万人次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无一人次有违规享受现象,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民政形象。

为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社会监督,全区民政系统把“六公示”当作加强基层窗口行风建设的一项措施积极加以推广。工作人员及岗位公示,显示工作人员身份、职责及办事流程,使来访群众不用打听就能知道该找谁、该到哪里办事;工作依据和收费项目标准公示,将窗口单位工作内容所涉及的法律规定及收费标准予以公示,让人民群众办事踏实,交费放心;服务承诺和监督措施公示,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有关部门对行风建设的监督,使干部职工工作有目标,岗位有责任,言行有准则,奖惩有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有效地提高了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和依法从政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民政系统行业作风的转变。

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高不高,素质好不好,是决定一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几年来,全区民政系统把建设好一支素质高、作风良、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当作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对待,紧紧围绕“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活动,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采取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及警示教育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另一方面,还通过举办民政专业法、计算机技能、信访和信息、婚姻管理等培训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宁夏儿童福利院、宁夏社会福利院等单位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主动联系,多次邀请香港康复会、中国民政康复医学会、中华精神病学会的老师来院讲授有关专业知识,并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派专业人员赴香港、北京等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福利院护理、康复、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学习培训,全区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懂法律、有知识、精通专业的新型人才,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认可的好职工、好公仆。石嘴山市军干所所长祁连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岗位上,被民政部授予民政系统最高奖“孺子牛”奖;固原县民政局局长惠亚民,二十余年奋斗在贫困山区,心系群众冷暖,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护,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银川市殡仪馆馆长张素梅摒弃世俗,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宁夏儿童福利院院长娄晓萍把“虽非亲骨肉,胜似父母心”当作办院准则,以院为家,大胆管理,倾尽真情,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被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和“十大杰出青年”。他们用高尚的品德和思想境界,优良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成为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全区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好榜样。

努力改善和提高基层窗口单位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领域,充分体现出明显的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这也是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工作中孜孜以求的目标。

几年来,全区民政部门从抓硬件建设入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国家投资、社会集资、联营合资等办法,兴建和改建了一批公益福利设施,更换了一批陈旧落后的设备。民政厅多方筹资1700多万元,新建了宁夏儿童福利院,改变了过去儿童福利院机构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全的状况;安排项目资金1200万元,改造了全区52%的农村敬老院,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银川市政府投资151万元,新建了收容站办公楼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改变了站容站貌,为流浪人员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盐池县在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与民政厅共同投资100万元,改善了光荣院的环境和条件。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内安葬着1949年8月1日为解放宁夏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的364名指战员。长期以来,由于园貌陈旧,影响了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彻底改变陵园面貌,彭阳县政府及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区财政厅、计委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一期工程投资105万元,建起了主体纪念碑、墓穴、墓碑、吊唁厅,陵园面貌焕然一新,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银川郊区党委、政府极为重视五保老人的养护工作,1998年一次性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五保老人公寓,将原分属9个乡镇的9所农村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统一集中供养,彻底改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居住条件,使郊区的民政福利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银川市民政局和宁夏林业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的银川市园林骨灰公墓,自1996年创办以来,先后投资730余万元,兴建艺林、塔林等六大公墓区,种植各种草木花卉5万余株,以环境优雅,管理科学,服务全面,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不仅促进了人们丧葬观念的变化,而且对移风易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快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以此推动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这是全区民政部门的共识。

宁夏儿童福利院是我区唯一一所收养孤儿及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几年来,院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落实一个“管”字,发扬一个“苦”字,确保一个“稳”字,抓管理,抓素质,树形象,班子开拓创新,职工爱岗敬业,曾多次被自治区宣传部、区妇联授予“职业道德双十佳”“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较好地发挥了精神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成绩面前,儿童福利院继续努力,2001年3月,他们率先响应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献身儿童福利事业的积极性,把儿童福利院的行风建设工作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银川郊区“颐享园”,建园伊始,就将聘任制确定为加强行风建设、发展福利事业的根本措施,从园长到职工全部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对职业道德良好,尽职尽责,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不胜任的工作人员予以辞退。聘任制的实行,增强了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了职工的服务意识,改进和提高了服务质量。良好的生活环境,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使“颐享园”创出了一条自负盈亏,以院养院的发展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民政部门主管着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济救灾、行政区划、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福利彩票发行等20多项社会行政事务,共拥有60多项审核审批权。如何确保权力公开、公正、廉洁运行,增强行风建设的主导性、主动性,民政厅党组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对凡是能通过市场机制运行代替行政审批的一律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对于诸如救灾救济款、民政事业费和优抚费分配、福利企业的确认等必须审批的事项,都坚持经厅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结合机构改革,对事权和岗位职能作了科学合理的分解、配置,形成了各个岗位、各项职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切实保证了审核、审批权的正确使用。对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的专款、专项资金的使用,厅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救灾救济、财务、审计等部门,采取经常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及审计力度,使专款、专项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监管结合是推动基层单位行风建设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几年来,民政厅职能部门依据目标责任书,在基层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对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面积的抽查,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经过调查问卷测评,广大群众对民政部门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0%。

两年多的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各地、市、县民政部门通过抓队伍建设,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态度明显好转,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全区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正在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务实的作风,为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行风建设工作抓得实不实,表面看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问题,实则反映的是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只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中,一切以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就一定能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各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全区民政系统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再一次说明了这一点。

(原载于《党风建设》2001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