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独立看待语文

以独立看待语文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言说之不足故讲课之,讲课之不足故写作之,写作之不足故践行之:这就是郭初阳新书《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的意义之所在。郭初阳十分看重自己作为独立教师的意义,独立的意义起码有三层: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地位的独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珍视并追求自身独立的意识,教育应该有着独立而超越的地位。 郭初阳,1973年生,杭州人,被业界称为中学语文界新生代领军教师,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

苏祖祥

一句话说一遍,没有多少人听,就说十遍;如果说十遍不够,就说一百遍,一千遍;如果说一千遍不够,就说一千零一遍。言说之不足故讲课之,讲课之不足故写作之,写作之不足故践行之:这就是郭初阳新书《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的意义之所在。谓予不信,那就请跟随他来一次澡雪心神的语文之旅,并且留意旅途上的如下几个路标。

郭初阳对经典有一种近乎执着的较真和守护。还是在2006年4月,他就对现行教材随意删减《套中人》进行挖掘和分析,之后是他对教材编写者随意删减经典的温和而又坚定的否定态度。他下足工夫,尽可能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本或原文,不断加以校勘、比较、参核、咀嚼、体悟,从一个字、一个标点,到段落、篇章、题旨,努力做到既有充足让人信服的证据,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在当今这个思想荒漠化、艺术贫瘠化的时代,创造力萎缩的人们以恶搞经典为乐事,来掩盖灌木丛生的真实状态。更有一些无知大胆的人,缺乏对经典的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自认为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比屈原、戴嵩、苏轼、曹雪芹、安徒生、契诃夫、王尔德……都要高明得多,轻率而自负地拿起手中的剪刀,把经典剪得七零八落,然后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样就可以消除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这种佛头着粪、焚琴煮鹤之举,郭初阳则能按捺住自己的情感,一一指陈种种肢解、割裂之处:《画家与牧童》妄解艺术,自诩高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不顾童话逻辑,拙劣模仿安徒生;《巨人的花园》唐突鲁莽;《麻雀》肢解屠格涅夫;《伟大的悲剧》对茨威格使出分筋错骨手的招数,随意窜改。他像那个指出皇帝是光屁股的小孩那样,把人们习焉不察的事实逐一指陈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些教材编写者实则是剪刀手的一面。

捍卫经典,是不是就意味着经典处于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呢?当然不是。郭初阳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韩愈《师说》的解读,别开生面地展示批评意识、质疑精神的可贵,也让我们得到“不可跪着读经典”的启发。

郭初阳十分看重自己作为独立教师的意义,独立的意义起码有三层: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地位的独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珍视并追求自身独立的意识,教育应该有着独立而超越的地位。

本来,郭初阳在体制内有着令我等艳羡和眼热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并不汲汲于此:他要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表明,在这个时代“离开这一行,也能活得很好”。他要摆脱蔓生植物的攀缘附丽状态,他要成长为独自面对阳光雨露的高大乔木。独立的意义,既体现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自主自立,又体现为情感和思想的“壁立千仞无依倚”,还体现为践行“培育学生独立人格,坚守教育中立立场”的教育理想

独立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郭初阳并没有走“呵佛骂祖”这一条路径,以标榜自己的遗世独立和特立独行,因为他有另一条路径。其实,真正的独立之人并不期许自己是餐风、吸露、乘云的藐姑射之神人,或者是“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的超人,而是把独立建立在有所依傍、有所信靠的信仰之上。唯有在信、望、爱的指引下,我们这些迷途者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径。

关于死亡教育和性教育,郭初阳说道:“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漠视;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他要努力打破几千年来有关死亡和性的禁忌,和学生一起,在感性——知性——理性——德性——灵性——神性的维度上均衡发展。

在《〈我选我〉之后》这篇文章里,郭初阳以约翰·密尔的论述作为思想依据,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作为行为依据,指出《我选我》这篇文章在选举上存在三处程序缺失:

“第一,关于选举这件事,林老师并没有事先通知班级成员……第二,主持会议时,林老师相当于大会主席的角色,她知道全班同学事先没有充分考虑,本可以给出一段时间,让大家磋商讨论,推举适当选举人,然而她没有……第三,即使是在如此仓促匆忙的情况下开始选举,当有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参加竞选之后,林老师还有挽回的机会,发挥大会主席的功能,问同学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竞选者?”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运转模式,也应该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态度。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公民权利的熏染,明确程序正义和目的正义的不可或缺,是郭初阳的自觉、自为的追求。

师生之间的平等人格、相互扶持,体现在《教师是负伤的治疗者》里。在这篇文章里,他也质疑了一直关注语文教育的钱理群先生的矛盾之处——“《南方周末》的报道中还有一处奇怪的矛盾,一方面说‘眼光向下,立足于自身。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一些具体的个人,面对的永远是具体的学生,一个一个的学生。所以它是一个草根运动’;另一方面又总结出‘我们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怎么可以断言每一个学生都是‘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内容取自《南方周末》对钱理的群采访)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语文教师的求索之路仍然向无穷的远方延伸——好在像别尔嘉耶夫、司徒卢威等人寻找“路标”那样,我们也可以搜寻旅程上的“路标”;好在像阿玛蒂亚·森“用自由看待发展”那样,我们也可以“用独立看待语文”。 

附: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作者:郭初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初阳,1973年生,杭州人,被业界称为中学语文界新生代领军教师,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与蔡朝阳、吕栋合称“浙江三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