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行为

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行为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偏见的出现使我们不以客观的态度,而是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行为。一位年轻的犹太人和一位年老的犹太人坐在火车同一节车厢上。故事中的老犹太人因为年轻人没有佩戴手表就认为他是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人,这就是一种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减少偏见,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一位先生有两个弟子,其中一个弟子叫小二,另外一个叫小三。这位先生也不知因为什么,总是看小二比较顺眼,看小三就有些不顺眼。

有一天,小二和小三一大早坐在一起读书,但是不一会儿,先生就听不到读书的声音了。于是先生抬头看看是什么情况。只见小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先生对着他笑了笑。随即又看到小三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于是就生气地走到小三的跟前,狠狠地拍了他一下,小三吓了一跳,之后便听到先生吼道:“你怎么一看书就睡觉!你看看小二,他睡着还在看书呢!”

故事中的先生自然非常可笑,对待同一件事情时,因为对象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其实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见的偏见现象。偏见的出现使我们不以客观的态度,而是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行为。我们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有时会犯先入为主的毛病,先对别人“下定义”,然后根据这个“定义”去评价这个人的种种行为。

有两个女人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喝饮料。其中的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伞放在桌子旁边,另外一个女人喝完饮料准备离开的时候,迷迷糊糊地就把这把伞顺手拿起。伞的主人冲她大叫:“喂,你拿我的伞做什么!”准备离开的那个女人一脸尴尬,连忙道歉说是忘记自己没带伞,这是一时误拿。由于这件事,这个女人就想自己应该去买一把伞,顺便帮儿子也买一把,于是她到超市买了两把伞。在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误拿雨伞的女人坐在同一辆公车上。那个女人看到她手里拿着两把伞,就鄙夷地说道:“看来你今天的收获不小啊!”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用自己的臆断猜想那个错拿自己伞的女士是个小偷。对于偏见的解释是这样的: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样解释偏见的:“人们依据有错误或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或者负向的态度”,如果人们产生偏见而不及时纠正,便可能演变成歧视。

一位年轻的犹太人和一位年老的犹太人坐在火车同一节车厢上。年轻的犹太人非常想知道现在的时间,但是他没有手表,看到旁边年老的犹太人有,就问他:“先生,您能告诉我现在的时间吗?”老犹太人看了看他,却没有回答。“对不起,您可以告诉我现在几点吗?我非常着急,想知道时间。”老犹太人还是不答。“我真的非常想知道现在几点了,您为什么不回答我呢?”老犹太人答道:“先生,火车的下一站就是终点站,你是我不认识的人,如果我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按照犹太人的传统,我就要邀请你到我家里做客。我家里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儿,而你又长得非常英俊,你们见到后一定会相爱,她一定就想要嫁给你,但是我怎么能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人呢!”

我们在看待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时候,往往凭借的是自己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但是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去判断新的人和事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故事中的老犹太人因为年轻人没有佩戴手表就认为他是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人,这就是一种偏见。还有我们通常认为“生意人都很狡猾”“女人的驾驶技术都很差”……这些都是一种偏见。

偏见是因为我们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去看待问题而造成的只看表面、自以为是,凭借自己的见解和见识产生的一种观点或结论。其实偏见是人人都有可能产生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同的,在看待问题时可能因为知觉、爱憎情感和褒贬态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论,偏见也就因此产生。

被狗吠的不一定是小偷,长胡子的人也不一定是艺术家。哈兹立特有句话说道:“偏见是无知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减少偏见,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