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经济危机

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经济危机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此类经济危机,实际是经济困难。又如⑨所说的日本经济危机。似乎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其实不然。1920年发生了经济危机。教材将两种不同的经济状况均用“经济危机”来表述,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

关于“经济危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4册主要有十处提及。虽然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么多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空间、危害程度彼此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危机。

第一类: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①“自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6页

②“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8页

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30页

④“这一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69页

⑤“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4页

这类经济危机,又叫经济恐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地爆发的社会经济混乱和衰退。生产过剩是其基本特征。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并不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社会的需要,而只是超过了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经济危机下,一方面,穷人千方百计艰难度日,仍然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另一方面,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它的前兆是经济虚假繁荣。其中以③最为典型。

第二类:生产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

⑥“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2页

⑦“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5页

⑧意大利“战后初期的经济危机,引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涨”。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6页

⑨“大战结束不久,日本就发生了经济危机,1923年又发生关东大地震。”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7页

⑩“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59页

此类经济危机,实际是经济困难。多因长期战争而导致。它不是生产相对过剩,而是经济凋敝,物质奇缺,社会生产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如意大利战后经济危机,就属此类。与其他欧洲大国相比,意大利是比较贫弱的,第一次世界战争加剧了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固有的矛盾。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非常困难。它的国民收入仅200亿里拉,但在大战期间的军费支出高达1459亿里拉,其中,内债350亿,外债200亿。巨额债务不仅使意大利战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还造成严重的金融混乱和财政崩溃。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又如⑨所说的日本经济危机。似乎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其实不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日本经济非正常的高速发展。随着大战的结束,日本原有的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在战争期间畸形繁荣的经济便陷入危机,工业生产逐年下降,国内经常存在100万失业、半失业大军。日本农业生产不仅落后于工业,而且1920—1929年间农业生产也始终未能超过1919年水平。加上战时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使粮食供应日趋紧张。但是,地主、资本家囤积居奇,使米价暴涨,严重地威胁着城乡百姓的生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918年发生了全国性、群众性抢米风潮。1920年发生了经济危机。

再看⑥、⑦所说的沙俄、苏俄的经济危机,都是历经战争的严重破坏和大量消耗,社会生产萎缩,物质奇缺,经济恶化。其中最为人们熟悉且最为典型的是⑩,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经济危机。当时,金融极端紊乱,赤字惊人,物价飞涨;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广大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教材将两种不同的经济状况均用“经济危机”来表述,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建议再印刷时,对生产不足物质贫乏的经济状况用“经济凋敝”或“经济困难”这一概念,跟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相区别。

(《历史学习》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