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学家为何总是挨骂

中国经济学家为何总是挨骂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为中国经济改革立下汗马功劳的经济学家为何成为被骂对象?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提供了正确进路,而且也为破解中国经济学家总挨骂之谜找到了一把钥匙。而中国经济学家恰恰忽视了“穷人经济学”,他们有时以学究所特有的固执和偏见,提出一些为多数国人所不能接受容忍的观点。但中国有些经济学家缺乏维护民生民权的意识和意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撰文称,在近几年的争论中,少数人极力散布他们对贫富差别过大原因所作的歪曲解释,把大众对于腐败的义愤引向“仇富”与“仇智”的歧路,煽动“反精英”情绪。其实,自从改革开放之初厉以宁教授提出承认人性的自私自利开始,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学家招致的骂声就一直不断。特别在社会转型关头和重大举措出台之际,他们提出的有些观点很少得到公众的响应和崇尚,更多的则是受到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抨击。

曾为中国经济改革立下汗马功劳的经济学家为何成为被骂对象?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少数人在心态和观念上对社会精英存有的一种偏见,也有人认为这是公众对社会现状与公共政策不满情绪的一种宣泄,虽说都有一定道理,但还是应该从经济学家自身多找找原因。9月9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又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让贫困孩子真正享受教育平等权利的“穷人教育学”。记得在两年前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曾引用了经济学家舒尔茨有关“穷人经济学”的论述,深情地说:“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原理”,“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的“穷人教育学”、“穷人经济学”,实质也是“穷人政治学”。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价值观,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提供了正确进路,而且也为破解中国经济学家总挨骂之谜找到了一把钥匙。

“不懂穷人,就不会懂得中国。”中国经济学家从事经济理论和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经济行为放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上,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难题和尖锐矛盾,努力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注,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中国经济学家恰恰忽视了“穷人经济学”,他们有时以学究所特有的固执和偏见,提出一些为多数国人所不能接受容忍的观点。譬如,明明政商交易贿买权力,是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严重腐败行为,但某些经济学家却一直在为这种肮脏交易辩护,默认这种腐败的正当性,振振有词地陈述其所谓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又如,明明现在全国正处在一个涨声四起的时段,飞扬的物价不断蚕食着民众的承受能力,但经济学家却喋喋不休地强调任何东西紧俏,都是因为价格还没有提高到合理的程度,甚至认为物价包括春运涨价涨得还不够;再如,明明全国各地房价像失控的野马一样狂飙不止,目前有70%的城市居民没有能力购房,但有的经济学家却对国家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的调控措施说三道四,甚至提出尽快开征房产税的馊主意,想使百姓住房难再雪上加霜;还如,明明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无限制扩大的风险,会使整个社会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但经济学家却总是在强调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是改革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等等。中国有句俗语:“不打勤,不打懒,就打不长眼。”这些“不长眼”的经济学家常发出与中国国情和公众民意相悖的声音,岂有不挨骂之理。

当然,今天的中国走向失衡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把社会愤怒的矛头完全指向经济学家,或让他们完全承担社会存在的深刻矛盾和问题也有失于公平公正。但中国有些经济学家缺乏维护民生民权的意识和意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利益多元、纷繁复杂的社会改革,他们更多地注重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更多地关注了改革方向的正确而忽视了过程的公正,更多地关注“富人”的利益而忽视了“穷人”的利益,更多地重视了市场化而忽视了民主化。这些都值得中国经济学家认真进行反思,应多一些“穷人经济学”,少一些抽象经济学或“富人经济学”,从骂声中解脱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