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家赶集

经济学家赶集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经济学家赶集》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新闻,说的是经济学家薛暮桥赶集的事。薛暮桥到集贸市场去买鱼、擀面杖、挖耳勺,本为普通,可在当时却是新鲜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经济步入恢复阶段,一些地方悄然恢复集市贸易。《经济学家赶集》则借薛暮桥之口提出:“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

经济学家赶集

冯国熙

本报讯3月4日下午,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

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么运进城里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1元2角1斤。薛暮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一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5斤重。薛暮桥一边付钱,一边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一条擀面杖。这时,一个老头在叫卖挖耳勺。他赶忙过去花3分钱买下一个,说:“我很早就想买这么个小东西,总买不着,今天算是盼着了。”

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薛暮桥对管理所同志说:“这样的市场多开辟几个、分散一些就更方便了,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较富裕的社队自己投资建市场呢?”管理所同志说,也有个别人搞投机倒把。他说:“我看要进行教育,做到公买公卖。我们以国营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作为补充,提倡社队集体卖货,也保留少数商贩。”

《市场报》1980年4月25日

评 点

《经济学家赶集》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新闻,说的是经济学家薛暮桥赶集的事。薛暮桥到集贸市场去买鱼、擀面杖、挖耳勺,本为普通,可在当时却是新鲜事。这些鲜活的农贸市场小景,其实透露了很多大信息。原来,“文革”十年,国营商店一统天下,城乡集市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农副产品及日用小商品严重匮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经济步入恢复阶段,一些地方悄然恢复集市贸易。但由于观念桎梏,不少人仍然心存芥蒂,不敢涉足。《经济学家赶集》则借薛暮桥之口提出:“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言下之意,社会主义也可搞集贸市场,个体经济的生命力在这篇不足500字的新闻里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