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总是让孩子抢跑

为何总是让孩子抢跑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成才的起跑线上,总是有频频抢跑者,殊不知,抢跑是一种犯规的行为,在真实的田径赛场上是要被罚下场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可悲的标准。不要因为孩子“抢跑”,就快马加鞭;也不要因为“起跑”不好,就自暴自弃。怕只怕心理上有一个障碍,让孩子真的就输在“抢跑”上。关键是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没有完整的人格,就算抢跑,又有什么用?

有人调侃现代教育,中国的家长总习惯这样——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班;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父母一直在为孩子操心,为孩子忙碌。于是,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最累。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成才的起跑线上,总是有频频抢跑者,殊不知,抢跑是一种犯规的行为,在真实的田径赛场上是要被罚下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中国家长的固有观念。孩子刚刚咿呀学语,就要学习幼儿园的知识;到了幼儿园,要学习小学的知识;到了小学,要学习中学的知识。总要“抢一步”,要让孩子比别人强。作为家长,更是辛苦:要工作,要忙家务,还要陪孩子读书。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家长比孩子还上火。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讲了一件事。柳斌去某地考察教育,当地一个人非要见他,说他能让3岁的孩子学会3000个字。柳主任不想见他。在考察结束时,这个人竟带了一群3岁的孩子和一群记者在门口等柳主任。说:“柳主任,你随便考,看这些孩子是不是能认识3000个字。”柳主任说:“你让孩子和记者都回去,我单独跟你谈。”柳主任说:“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认识3000个字,这无非是训练的结果。”面对刻苦训练的结果,柳主任痛心地说:“这种以孩子童年为代价的‘起跑’是误人子弟。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展望今天的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事实上,这样的“抢跑”,是孩子背负着父母的理想在“比赛”,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阴影的,对孩子走好漫长的人生路会有不良的影响。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却不能代替或者陪伴孩子走过一生。孩子的自强、自理、自立能力,甚至比高分更重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可悲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父母甚至会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无论孩子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父母的急功近利,无异于拔苗助长,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抢跑”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跑定终生。“起跑线”之说,是教育的一个误区。不要因为孩子“抢跑”,就快马加鞭;也不要因为“起跑”不好,就自暴自弃。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一步两步没有跑好,并不能决定最后的输赢。怕只怕心理上有一个障碍,让孩子真的就输在“抢跑”上。任何压力和阴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没有好处。

孩子不但要学会自我规划,还要学会及时调整人生。这样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因一步没有赶上而懊恼,也不因领跑几步而沾沾自喜。关键是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没有完整的人格,就算抢跑,又有什么用?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从助跑、起跑、体力分配、行跑速度,一直到冲刺,要有一个详尽的目标规划。有规划的人生,才能跑出最好的成绩。

(唐剑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