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人类及一切生命起源之谜

探索人类及一切生命起源之谜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家们探索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已达上千年的历史了,但这个谜至今未解开。也就是说,我们在揭开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起源之谜的过程中,不涉及人类及一切生命的起源是不合理的,反之就是合理的,是正确的。
探索人类及一切生命起源之谜_探索生命的奥秘

1.4 探索人类及一切生命起源之谜

img10

人类起源模拟图

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同样都是由天然无机物发展的结果。自然界到处存在着各种生命的无机物成分(其中包括人类和植物),当自然界的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长时,这些生命的无机物便会逐渐发展成为生命。哪里有适合生命生长的条件,哪里就会出现生命。适合于陆地生长的生命起源于陆地;适合于水里生长的生命则起源于水中;适合于水陆两地生长的生命则起源于水陆两地。

科学家们探索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已达上千年的历史了,但这个谜至今未解开。

虽然有些科学家提出了最有权威的似乎是被公认的理论:他们根据人类皮下有脂肪以及身上无毛发等特点与水兽相似,就认为人类可能是由水兽变过来的。我认为这种解释很不科学,人类身上并非没有毛发,如果人类是由水兽变过来的,那么水兽又是起源于什么呢?所以由水兽转变为人类的理论仍然没有涉及到人类的起源。

达尔文在1895年发表了著名的“进化论”,提到人类是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当时震惊了整个学术界。时隔几十年以后,法国考古队以及世界考古学家在中国河北省某地区以及在世界一些地区,发掘出了几万年前人类头颅化石后进一步证实了达尔文的理论,为人类认识自身的起源掀开了新的一页。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全面地分析了从猿到人的过程,创立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神话。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无论是手足分工、制造工具,还是语言的产生、脑的发展及思维的出现,都是在劳动中出现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和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的这一理论实际上更深刻的论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他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础上论述得更详细、更科学、更有远见。但是,人类的祖先最初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达尔文和恩格斯这两位巨人,直到最后。

科学家们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在自然界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物种、新生命以及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最近几年,在菲律宾发现的一种不会飞的鸟,这在以前的物种上从来没有记录过;近几年在海洋中新发现了数千种生物;艾滋病病毒和SARS病毒也是一种新物种;2005年8月份,银川市一市民在自己家中养的花盆里长出了一种奇特的植物,经专家鉴定这种植物只有在台湾才有(银川电视台已做过报道)等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思考和研究。人类到了今天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应该认识我们自己的起源,认识一切生命的起源,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的起源。

科学家们早就说过,谁认识了人类的起源,谁就认识了一切生命的起源,对认识地球宇宙的起源很有帮助。这话很有道理。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围绕着揭开人类的起源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目的除了要揭开人类的起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揭开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地球和宇宙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一旦被揭开,对于过去自然界中新出现的各种奇特现象就变得容易解释了,包括近几十年来出现的艾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起源也就会看得非常清楚。这对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2002年底,中国出现了SARS大流行,波及到世界各地,紧接着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季,亚洲地区又出现了禽流感大流行,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科学家都纷纷投入了这场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工作当中,科学家们各持不同观点,开展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科学家们对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起源的争论,实际上是对生命起源的争论,而对生命起源的争论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人类的起源。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即要揭开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

试图在揭开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起源之谜的过程中,自然涉及了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也就是说,我们在揭开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起源之谜的过程中,不涉及人类及一切生命的起源是不合理的,反之就是合理的,是正确的。

生命科学理论比较深奥,人们一时难以理解,应该在较大范围内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普及宣传,让人们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了解一切生命的起源,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的起源。地球上既然有适合生命生长的条件,那么必然导致一些生命的出现,这是自然规律。这一切都是靠自然界本身的力量,是自然的形成了人和各种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植物,这是天然的无机物逐渐地发展的结果。

自然界到处存在着各种生命的无机成分(即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或更小单位),当自然界的条件适合它们生长时,这些生命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就会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小分子,再进一步发展成为生物大分子,直到发展成为原始细胞(病毒不含细胞),最后出现生命的原形。实际过程也许要复杂得多。例如,一个人若长期不洗澡、不换洗衣服,身上便会长出虱子;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一盆鲜花如果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而又不通风,花叶上会很快长出蜜虫;大米和面粉若放在温度过高的环境里又不通风,大米和面粉就会生虫;大批的蚊子、蝴蝶、蜻蜓等,每当夏季来临时它们就生长出来了,当冬季来临时它们就会死亡。这些是因为自然界本身就存在以上生物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当温度等环境适合它们生长时,这些生命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就会被激活,被激活了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就会逐渐发展成为以上生命。又如,田地里的草为什么每年除都除不尽?即便是你认为是下决心除尽了,但时隔几年后,田地里又长出了新的草(不可能全部是传播过来的)。这是因为大自然的土地里本身存在着植物的无机成分。当条件适合它们生长时,这些植物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就会被激活,被激活了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就会逐渐发展成为生命(即各种植物)。

以上列举的是最低级的生命,它们都是在不断的产生和消失,它们的生长期很短,很容易看出它们的起源。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以及大型植物来说,人们就比较难以发现他们的起源了,因为他们的生命期太漫长。

为了弄清他们的起源,我们先从一棵生长在山上的千年大树谈起。一般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水则肯定有大小树木。有些树木出现于山峰,有些树木是从石缝里长出来的,等等。这些树木最初到底起源于哪里,恐怕不能完全用鸟类或刮风播散种子来解释。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北方的松树永远也播散不到南方,南方的椰子树为什么永远也播散不到北方。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各种树木的无机成分,无论山有多高,只要有土壤、有水、有阳光,就会激活自然界中树木的无机分子,被激活了的无机分子就会发展成为树木。如果火星上有地球上的产生生命的条件或环境,那么,相信火星上也会出现生命。

据考古发现,古代人的身高比现在的人矮小得多[1],根据近几十年的统计发现,人类的身材一代比一代高。由此推测,在几十万年或几百万年以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刚出现的类人猿可能只有猫或者狗那么大小。我们既然能够推断出人类刚开始只有猫或者狗那么大小,则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的起源就是天然的人的无机成分发展的结果。既然如此,那么其他动物的起源也肯定与人类的起源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无机成分发展的结果。

适合于大海生长的动物肯定起源于大海,适合于陆地生长的动物肯定起源于陆地。物种的灭绝包括恐龙在内不能说是永远的灭绝,我们只能说是暂时的灭绝。再过若干万年以后,已灭绝的物种会再度出现在大自然中,恐龙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要问,既然人类和动物的起源是由天然的无机成分发展的结果,为什么不会每隔若干年就产生若干个原始人或原始动物呢?若要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可能是越高级的动物,其天然无机物发展成形所需求的外部条件就越高,其只能在非常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够实现,而且其成活率非常低。自然界的动物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可能人与其他动物的天然无机物在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往往要受到鸟类及其他动物的制约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外科学家、哲学家们为了探索人类的起源奥秘,历经艰辛,进行了艰难曲折的考古研究。他们除了找到几万年前人类头颅化石证明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外,再没有获得人类起源的其他证据,恐怕在将来也不可能找到人类起源的任何证据,因为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实在太漫长了。其实人们不应该费尽心思地去找人类起源的任何证据,因为即便是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仍然无法找到刚刚出现的一些生命起源的证据,如艾滋病病毒的起源,SARS病毒的起源以及许多新物种的起源等。

一个生命的起源,可能由无数个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在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才是生命起源的直接证据,实际上我们现在还不可能观察到这种证据,因为自然界太大、太深奥,我们的观察水平还是有限的。也许在未来,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蜜虫在房间里的花叶上,由无数个无机分子或原子逐渐发展成为蜜虫这一过程。

人类进化到了今天这样的程度,人类的智力已相当发达,前人已经给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发明和创造,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应该更有创造力,大脑不能总是机械的、停止的、不深入的去思考问题,如果长此这样下去,科学技术会面临着衰退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善于观察一切,面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我们才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绩。

我写的《生命的起源》系列论文发表以后,所表述的观点受到了国内许多读者的赞扬,有不少读者纷纷向杂志社编辑部打电话表示赞同,《中华医林》杂志社编辑部给我寄来了读者的反馈信:“您的数篇文章自发表以来,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应,特别是“生命与自然”一文论点精辟,看得出来是您的灵感的火花在迸发,很多读者反馈各种信息,对您的文章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提出您的观点若能和自然科学如生命科学、生物学等横向联系更加紧密,那将更绚烂多彩,若能从实证出发,那将揭开历史的一页。”也有一些读者看到此文以后,又特意向该杂志社订购了杂志。

我走访和了解了几所大学的教授、学者和学生,其中包括生命科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发现多数都很赞赏我的观点,尤其是许多青年学生给予我高度的评价,但也有不少老师和学者对我的研究成果仍然感到很费解。他们有些人是受到了所学的“绝对传播理论”的困扰,因而不能够理解我的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如文章里的某一段“在自然界始终存在着各种生命的无机物如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其中包括人类和各种植物的无机分子或无机原子。如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一盆鲜花放在气温过高的阳台上,花叶上会很快长出蜜虫,这就是自然界中蜜虫的无机物被阳台上的气候环境所激活,被激活了的蜜虫的无机物逐渐发展成为生命即蜜虫”)。有些学者仍然认为是空气中飘浮着蜜虫的细胞传播到花叶上,或者是水中也有蜜虫的细胞。他们又说:你把一盆鲜花放到一个密闭的环境里,给它彻底消毒,看这盆鲜花还能长出蜜虫?这些学者都忘记了本文里所指的是自然界的环境,如果你将环境彻底进行了消毒,又不与外界通风,那就不是自然界中的环境了。这些学者始终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总是认为自然界空气中飘浮着各种生命的细胞,其中就有蜜虫的细胞。房间里的鲜花上长蜜虫是外面的蜜虫细胞随空气进入到房间的原因。这是多么别扭的解释啊!这样又怎么能够解释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以及地球上出现的许多新物种的起源?难道空气中也飘浮着人类的和艾滋病病毒的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细胞?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本文中的“自然界始终到处存在各种生命的无机物,只要有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把它们的无机物给激活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每种生命的起源可能有它不同的方式,应该对每种生命起源进行研究”。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地球上有上千万个生命,我们能对每个生命的起源进行研究吗?永远也不可能做到,我们只要能揭开一种生命的起源,那就能揭开一切生命的起源(其中包括人类的和各种植物的起源),因为道理都是一样的。

生命的起源包括人类的起源,是中外科学家、哲学家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科学家们曾经认为,人类的起源已经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并列为世界上最难解的四大之谜,而这四大之谜又纵横交错,互相联系。若能揭开其中一个谜底,对于揭开另外三大起源之谜就是一个重大突破,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达尔文能够在100年前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里提出“进化论”这样伟大的理论,我们为什么不能在100年之后科技发达的今天,对认识人类、一切生命的起源有所突破呢?难道现代人的聪明才智还不如过去?难道等到我们人类从这个地球上消失的时候,才能揭开人类以及一切生命的起源吗?当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我们已经积累了前人从来没有过的经验,我们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我们应该在达尔文、恩格斯的进化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一切生命的起源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

科学的理论指导着实践,实践的成果印证着理论。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突破,往往是理论先行,而理论是没有直接证据的,但理论是最真实的、公开的和没有虚假的东西,理论是建立在客观事物之上的,是各种客观事物的反应。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理论,首先是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的Planck常数。到1925年~1926年之间,完成了量子理论框架的整体构建,这是一个划时代成就,它更新了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结构与相互作用的认识。

爱因斯坦在20世纪的前15年完成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对于揭示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规律,对于揭示时间、空间的新的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理论,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原子能、原子弹,也不可能有现在的航天技术和光通讯技术。

在1913年左右,一个德国青年地质学家魏格纳,年龄30多岁。他在观察地球的五大洲的轮廓时,借鉴了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考察大洋两岸的生物种群及其进化规律,提出大洋两岸的地质构造相似性的理论。他认为地球上的五大洲原来可能是聚在一起的,后来因为某一个动力的原因逐步漂移开了,所以形成了现在的大洋跟大洲相互间隔的状态。到了20世纪60年代,科学界找到了大量的证据,由此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李四光先生等提出的“陆相成油”理论等,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地球板块学说基础之上的。

在19世纪末期,达尔文发表了他著名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当时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尽管他的理论缺乏大量的证据,但理论结构比较合理,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时隔几十年后,世界考古学家在许多地区发现了几万年以前的人类头颅化石以后,便进一步证明了达尔文的理论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要想认识这些理论,就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要有高度的思辨能力,要有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还要有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比较深奥的理论,反之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是不能够理解这些比较深奥的理论。

要想有创新,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创新,要有认识事物的新方法,要改变那种形而上学的死板方法,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一切事物。

事实上生命的起源尤其是人类的起源,不可能有直接的证据,我们有理由相信,用间接证据可以推断出人类、一切生命以及各种植物的起源。间接证据很多,可是要想识别它有一定的困难,比如美国科考队多次发现了大约1~2亿年前就有人造金属、人穿鞋子的脚印、核反应堆,等等。这些世界未解之谜,就是人类起源的间接证据。

前面已经论述过,“生命的毁灭是有规律的,每隔大约6500万年生命就毁灭一次。每隔大约6500万年地球会出现一次大骚动、大爆发(在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的剧烈喷发)、地震、洪水等”。我认为,太阳长期照射很可能是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地球因长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在其内部可能会积聚巨大能量,当照射到一定时间(约6500万年)后,地球内部的能量可能会爆发,可燃性物质(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燃烧,岩浆喷发,整个地表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生命就会消失。再过几百万年之后,地球逐渐得以恢复,冰川形成,地球又变得适合生命生长了,各种生命的无机物按照其不同的条件先后被激活,被激活了的无机物逐渐发展成为生命(包括人类)。再过大约6500万年后,地球又发生大骚动、大爆发、大地震等,生命又出现毁灭,这样周而复始。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1~2亿年前的人造金属、人穿鞋子的脚印以及核反应堆等,那正是地球在发生大骚动、大爆发,生命在毁灭之前的那个时期人类活动时所遗留下的痕迹,那些由人类遗留下的痕迹正是人类起源的间接证据。

自然界为什么始终存在着各种生命的无机物呢?这是根据地球上出现的许多现象分析出来的。例如,每当夏季来临时,蚊子、蝴蝶、蜻蜓等就会产生了。现在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蚊子、蝴蝶、蜻蜓等到了秋冬季时虽然已经死了但卵还没有死,到了第二年春夏季时卵又复活了。事实上这种长期被公认的理论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蚊子、蝴蝶、蜻蜓等卵太小看不见就认为卵还没有死,我们只要用大一点的动物做一次比较就可以清楚了,比如鸡、鸭等动物在极为恶劣的环境里将要走向死亡时,它还能下蛋吗?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说蚊子、蝴蝶、蜻蜓等在进入秋冬季将要走向死亡时,根本不会产卵,即便是产了卵,这个卵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会死亡。因为人工把某种动物的卵子或精子存放在最适宜的环境里也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又比如,当鸡舍里的温度过高又不通风时,就容易发生瘟疫(即禽流感)。2004年印尼发生了海啸,当时死了好几万人,尸体腐烂,气温又高,这时专家们就想到会发生霍乱,最后果真发生了霍乱。同理,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发生也是如此。

通过上述举例可以看出,自然界始终存在各种生命的无机物,每当有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时,自然界中它们的无机物就会被激活,就会逐渐发展成为生命。并不是像现在的专家们所说的那样,一有适合某种生命生长的环境时,该生命就很快从远处传播过来,或者说这种生命的卵几百年都不死潜伏在那里。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在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么它们又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呢?

现在普遍认为,陆地上的所有植物都是从水中登陆过来的。那么为什么陆地上的绝大多数植物在水中看不到呢?很显然,目前这种理论可能是错误的,可能违背了自然规律,应该是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起源于水中,适合陆地生长的植物则起源于陆地。只要陆地上有水,陆地上肯定会生长出植物。大海里的水和陆地上的水必然会蒸发,蒸发后又以降雨的形式落到陆地上,陆地上就有了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就会在陆地上生长,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现在的一切植物和一切生物,最早全都是从别处传播过来的。那么宁夏的松树最早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呢?有人可能会说是从东北传播过来的,那么东北的松树最早又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呢?有人也可能会说是从俄罗斯传播过来的。如果再问俄罗斯的松树最早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他们可能会说是从德国传播过来的,那么德国的松树最早又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呢?到最后有人只好认为是“上帝创造的”。

同理,在2003年冬季,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禽流感,专家们普遍认为是天空的鸟将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各个国家的。那一年最先发生禽流感的国家是韩国,那么请问韩国的禽流感病毒是从哪里传播过来的呢?有些人对此不能正面作出回答,他们可能会认为是“上帝创造的”。这种被专家们公认的绝对传播理论,实际上是唯心论,是十分错误的,在科学界是不允许的。

【注释】

[1]周林:《人类探索篇》(世界奥秘丛书),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