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性的正负

人性的正负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读过许多遍《三国演义》,第一次读只是沉浸于《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和裁夺,最近一次读却启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他称刘备为皇叔,却称曹操为国贼和奸雄。想必这便是正极人生观和负极人生观之间的差异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性都是有正负两面的,我不敢妄自下定论说那些人是好是坏,因为每个人都是无法下定论说好坏的,不是吗?本文作者从“人性的正负”来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看纷乱的情节,思人物内心之波澜。

——读叶三国演义曳有感

平湖市全塘中学907班 项黄浦

我读过许多遍《三国演义》,第一次读只是沉浸于《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和裁夺,最近一次读却启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许多人喜欢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觉得他们忠厚、英勇和足智多谋。我曾经也喜欢过他们,可通过他们,我也看到了人性的两面。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全篇都在用褒扬的词汇来评论蜀国的各个良将、谋士,却一直用贬义词形容曹操。他称刘备为皇叔,却称曹操为国贼和奸雄。然而,刘备真的忠义吗?如果真的忠义,他会驱刘璋夺西川吗?刘璋对他那么信任,即使刘贵等怀疑刘备,他也依然视刘备为兄弟。不想刘备却连杀刘璋等几员大将,驱刘璋去荆州。刘备真的守信吗?如果真的守信,他又怎会借荆州而不还呢?当初他无栖身之地,小借荆州一避也情有可原,然而后来他取了西川,夺了汉中,怎能还是占荆州而不还呢?刘备真的仁厚吗?如果真的仁厚,又岂会置七十万大军于水火,只为报关羽之仇,而他又岂知这七十万大军每人亦都有将其视为生命之人,如此又怎么算得上是体恤下民呢?

再说关羽,他落魄时是曹操收留的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日日黄金美酒妙龄少女,他不降,我们可以理解为忠,然而他过五关斩六将呢?他要为了他那份“忠”而忘恩负义吗?三国中战死沙场的极多,宁死不降而被处斩的也有很多,比如魏将庞德就是因为宁死不降关羽而被其处斩的。可关羽,他宁死不降被处斩了,却阴魂不散,荡悠在玉泉山中呼叫:“还我头来!”若不是普净大师指点:“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而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才使他稽首皈依而去。如此不够,他大骂孙权和吕蒙使奸计,还使吕蒙七窍流血而亡。自古兵不厌诈,你不也是用计夺得城池,杀得主将吗?凭什么你用计便是妙计,别人用计便是奸计呢?甚至,他还托梦给刘备,希望刘备起兵为其报仇,可他重视过那些无奈出征只为报其一己之私的将士吗?整整七十万的军士啊,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牵挂,他这样做真的配被立庙供奉吗?三国中战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他一人死后总是“显灵”呢?难道不是因为他小气吗?三国中出现的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他一人脸红呢?难道不是因为害臊吗?

与许多人相反,我恰恰欣赏被他们称为“国贼”和“奸雄”的曹操,在我看来,他不仅不是“国贼”,也不是“奸雄”,而是“枭雄”。他百折不挠,即使赤壁大败,他狼狈出逃,却依然仰天大笑,笑周瑜、诸葛不在此处埋下伏兵。虽然每次他话音未落便有伏兵冲出,但依然不影响他豁达的心态。即使每一次想要吞吴南下却总是狼狈而归,他也依然由衷地为孙权发出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份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的顽强是许多人都不具备的。在这里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刘备意气用事,不听劝谏,挥兵攻吴,当他的七十万大军被陆逊烧得只剩百来个小兵后,他一蹶不振,在白帝城托孤。而曹操,即使赤壁被烧得再狼狈,他也不曾颓废过,时刻准备卷土重来,愈挫愈勇。想必这便是正极人生观和负极人生观之间的差异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性都是有正负两面的,我不敢妄自下定论说那些人是好是坏,因为每个人都是无法下定论说好坏的,不是吗?

教师点评

《三国演义》是经典中的经典,如何常读常新?本文作者从“人性的正负”来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看纷乱的情节,思人物内心之波澜。这样的阅读是能走向深处,并有益于自己的阅世阅人和处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