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负强化的力量

正负强化的力量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维尼夫雷特做了符合这些项目的行为,就在那天的相应栏中贴上颗金星,反之,就贴上颗黑星。到周末时进行统计,如果金星多,维尼夫雷特就会得到奖励,如书、发带和新鲜水果等;如果黑星多,就得不到这些奖品。如果维尼夫雷特不守时或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就取消已经答应的事情,如取消原定的看电影或看戏等。奖励孩子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在成人世界里被广泛地运用。从心理学上讲,奖励和惩罚是一种强化刺激,奖励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就是为了使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改变,或使之继续和发扬,或使之减弱和消除,而分别对其思想和行为,或给予肯定和表扬,或否定和批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桑代克指出:“人总是自动发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凡未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下降以致消退。”一般来说,人总是盼望和喜欢奖励,而躲避和害怕惩罚。

在孩子的世界里,奖励和处罚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和激励手段,运用得当,会促进孩子的发展。为了验证奖惩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盖兹和匹斯兰德两位教授,做了一项心理实验。他们在一所学校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先是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进行考试。过了几天,再举行同样的考试,而与第一次考试不同的是,在这次考试前,分别对这三组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对第一组的学生予以奖励,说他们很聪明很努力,上次考得好,这次会考得更好;对第二组的学生予以批评,说他们上次不努力不认真,没好好考试,所以没有考好,如果这次还考不好就会受到惩罚;对第三组的学生,不奖也不惩,什么也没说。第二次考试结果是,第一组考得最好,其次是第二组,最差的是第三组。这表明,奖惩对学生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影响,比不奖不惩、不闻不问要有效果。

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是孩子所期盼的,因为孩子很希望被肯定、表扬、赞美和赏识。受到奖励的孩子会强化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潜能和动力,增强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意志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孩子身上往往存在缺点和不足,有时也犯错误,如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不讲文明礼貌、不讲究卫生、马虎大意、任性、自私、撒谎、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甚至破坏纪律、打架斗殴、盗劫、涉猎黄赌毒等。这就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善意的、恰到好处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不愉快的和痛苦的情感体验,从而因畏惧惩罚而克服缺点和不足,并改正错误,使其思想和行为向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变得好起来。

如何对孩子进行奖惩呢?先看看斯特娜夫人的做法:

斯特娜夫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创立了自然教育法,她就是用这个教育法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的,其中之一就是奖惩法。她给维尼夫雷特设计了一个品行表,内容涉及维尼夫雷特的思想、品德、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有十几项,每周一张。如果维尼夫雷特做了符合这些项目的行为,就在那天的相应栏中贴上颗金星,反之,就贴上颗黑星。到周末时进行统计,如果金星多,维尼夫雷特就会得到奖励,如书、发带和新鲜水果等;如果黑星多,就得不到这些奖品。她还借用“仙女”来对维尼夫雷特进行奖惩,如果维尼夫雷特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好吃的东西,并说这是“仙女”奖给她的;而如果做了坏事,就得不到好吃的东西,并说“仙女”生气没来。如果她把衣服叠好,“仙女”就经常给她换新的;如果不好好收拾,就只能穿旧的。如果她乱丢玩具,“仙女”就把它藏起来,让她没有玩具玩。如果维尼夫雷特不守时或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就取消已经答应的事情,如取消原定的看电影或看戏等。

对孩子的奖惩不能随随便便地进行,要注意技巧和艺术。

奖励孩子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现在不少父母反其道而行之,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甚至只有物质奖励,没有精神奖励,如规定考多少分,或获什么奖,就给多少钱,给买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和好玩的,或带孩子下馆子等,结果让孩子早早就钻进钱眼里,勾起了物欲,并且时间长了越来越不起作用。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激励和赞美孩子聪明、好学、努力、勤奋、懂事;给孩子鼓掌和竖大拇指,亲吻和拥抱孩子;给孩子发红星和奖状等;让孩子自己或与孩子一起看电影电视,玩游戏,去动物园、少年宫和博物馆,外出旅游,参加体育活动以及他所喜欢的其他活动。物质方面的奖励可以有一些,但不要直接奖钱,可以奖给孩子一些喜欢的书籍、光盘、文具、玩具、工艺品、纪念品、服装、食物和饮料等。奖励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形式的奖励。奖励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频繁越好,如果事无巨细,不论难易,都予以奖励,就会失去激励作用,孩子也会因受惯了奖励,以后有一点批评就受不了。要奖励的应该是有一定难度,比孩子的现有水平高些,经过孩子的努力才达成的目标和做成的事情。奖励要及时,时过境迁再奖励,孩子已经觉得不新鲜,其激励作用就会减弱。奖励要与具体的行为相结合,不能空泛空洞,更不能为奖励而奖励。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有些时候惩罚是必要的,可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滥用。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孩子不论在品德和学习方面,或生活和做事方面出现些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发雷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进行惩罚,结果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激励不了孩子上进和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自暴自弃,出现更多更大的毛病和问题。所以,对孩子实施惩罚一定要慎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感情用事、专制粗暴,不斥责、讽刺、侮辱和打骂孩子,不在他人面前和公共场合揭孩子的短处和惩罚孩子;惩罚时要把握好原则和分寸,惩罚前要把事情弄清楚,要具体,有理有据,突出重点,就事论事,不夸大其词、唠叨不休,不翻旧账老账。要让孩子明白受惩罚的原因,并提出改正的目标和要求,最好让孩子自己自我醒悟和教育,以及自我惩罚和悔过自新。惩罚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如批评教育,写检查、悔过书和反省类文章,收回红星、奖状、玩具和纪念品等,停止他们喜爱的活动,不理睬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好朋友玩或玩游戏等。

奖惩这两种方法要有机结合,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做到奖中有罚,罚中有奖,使奖惩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