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性的发展及完善

人性的发展及完善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 人性的发展及完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而需要的实现又离不开生产劳动及其社会关系。所以,人的发展就是人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发展。这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得到普遍的全面的表现。马克思认为人性发展和共产主义学说是高度统一的。

§3 人性的发展及完善

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而需要的实现又离不开生产劳动及其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满足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性的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过程,因此,人的需要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本性(人性)的发展。

现实世界中人性需要是丰富多样的,如肉体生存的需要、吃的需要、衣服和住宅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捕猎活动的需要,劳动的以及劳动以外的各种享受的需要,等等,人性需要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衣、食、住等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满足之后,就会产生精神文化上的需要。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人性需要的发展将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将把每个人自由个性的发展需要,把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当作人类活动的目的本身。

所以,人的发展就是人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发展。关于“人性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其涵义。

第一,人的潜能素质的充分开发。这意味着,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把人的生命体内所隐藏的作为自然历史进程结果所赋予的各种潜能素质不断地挖掘开发出来,使之展现为人特有的体力、感觉能力、智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力、审美能力、自由创造力,等等。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通过生产劳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77)。而且,只有“全面的活动,才能使我们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78)

第二,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活动的实现。这意味着,在生产劳动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不仅认识和把握了自然界规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也摆脱了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种种支配和控制,成为社会的主人。“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79)而“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80)。可见,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外界事物的改造。

第三,人的本质力量的普遍确证。这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得到普遍的全面的表现。人的每一种本质力量依其对于对象的不同把握方式来确证自己的本质的独特性,眼睛对对象的感受与耳朵不同,而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食用物品不同于欣赏音乐,观赏美景不同于研究现象,任何对象只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官能的证实。“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的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总之,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81)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完满性,“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82)。这就是说,人性全面发展的真谛就在于“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83),“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正像那些在形式上直接作为社会的器官而存在的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84)

第四,人和自然及社会融为一体,和谐发展。人性全面发展意味着彻底摆脱了人、社会、自然的割裂对立状态,重新达到和睦协调融合的境界。具体说来,人和社会的关系水乳交融,一方面,人的存在和发展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每个人积极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别的个人从而也就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这样每个人就摆脱了以往的个体的、分工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和局限性,造成了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性,确证并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

此外,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水乳交融,和谐统一,一方面人以自然界为自己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始终离不开自然界,“靠自然界来生活”(85);另一方面自然界由于人的存在和发展也变成了人化的自然界、为人的自然界。人和自然的关系摆脱了单纯的利用和被利用、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已从以往的掠夺者和征服者变为自然界的关心者和保护者,人使自然界的各种力量和各个部分和谐发展,使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自然界的规律状况协调一致,使自然界真正成为人化的自然界、显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然界。总之,人性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认为人性发展和共产主义学说是高度统一的。共产主义不仅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86),而且也是人性异化的扬弃,即是符合人性发展的社会。“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87),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88)

参考资料

1.《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2.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5.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洛伦兹:《攻击与人性》,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

7.斯皮罗:《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8.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2年版。

11.夏甄涛:《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2.王秀盈:《DNA与人性的萌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4.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2)同上书,第6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514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69页,重点号为引者所加。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06—60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2—8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1页。

(12)同上书,第84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2页。

(14)赵鑫珊等:《战争与男性荷尔蒙》,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5)见《朱子语类》卷十二。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4页。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2—7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6、51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0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64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3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8页。

(2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8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

(3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

(3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

(32)同上书,第50—51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25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87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38)同上书,第204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1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

(41)同上书,第270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0页。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1页。

(4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75—76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2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0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34页。

(49)同上书,第32页。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9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2页。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24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

(54)同上书,第525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页。

(56)同上书,第35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9页。

(58)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224页。

(5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

(6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6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第167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页。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7页。

(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9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

(6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51页,重点号为引者所加。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4页。黑格尔也肯定共同美感,他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见《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6—337页。

(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47、54页。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4页。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85页。

(72)同上书,第109页。

(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页。

(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36页。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6页。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

(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86页。

(79)同上书,第154页。

(80)同上书,第153页。

(8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79页。

(82)同上书,第79页。

(83)同上书,第78页。

(84)同上书,第77页。

(85)同上书,第49页。

(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8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8页。

(8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