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与死的思考

生与死的思考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生存,为了糊口,理想的光有时会变得黯淡。屈原一身正气,追随理想,他本可以逍遥地活着,但为了理想,他直谏楚王,屡谏屡挫,屡挫屡谏,迫害、排挤、放逐,何惧!历史会永远地记住屈原。思来想去,死越来越令人恐惧。

生与死的思考

孔维钰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中学初二(6)班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巴金老先生的照片,身着深黑色的中山装,戴着老式的老花镜,脸上带着慈祥又孩子气的天真的笑意,一头的白发。这是先生晚年的一张照片。中国文坛的巨匠,朴实得像邻家一个亲切的老头。

只是曾听父母提及过他的著名的《家》、《春》、《秋》三部曲,不曾细读过他的作品,可是读了他的这句话,我却想走近这位老人,走近这位文学巨匠,走近这位思想的巨人。

这是位执著于梦想的追梦者,这是位愿为理想放弃生命的痴梦者,这是位将生命过得极其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家。

光与热,我愿意去追寻

光在哪里,在我的梦想中。热在哪里,在我的追求中。光是梦想散发的耀眼光芒,热是追求中摩擦的赤红火花。

每个人的梦想中都有自己的光芒,那光芒在自己的眼中是那么的耀眼,令人想要去接近它,去近距离地端详它,最后去拥有它。是啊,曾有多少人想要去接近它,曾有多少人想近距离地端详它,但真正能实现的、拥有它的人又有几何?

现在,我们有我们的理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那光便会越来越弱,就如同天上的星光那般遥远。我们在干什么,在拿着手中的文凭,在和风中,在细雨中,在阳光下奔走,当被某个单位录用时,似乎心中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为了生存,为了糊口,理想的光有时会变得黯淡。因为有时真实地活着比追求理想更容易让人满足。

只有少数的人,在基本生存中依然执著于他们的梦想,也曾遭遇挫折,也曾寸步难行,但执著是他们的誓言。继续前进,继续奋斗。他们在追求,追求那遥远又亲切的光芒。他们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路,脚下也许正喷吐着火花,绝不回头,勇往直前!

问我愿做哪一种人,我希望是后者,但也许也会犹豫,也可能退缩,但我依然愿意在痛苦中去亲身尝试。

生命,绽放光芒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似乎给了我们完美的答案。先生说:“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若上帝问我:“你愿意长生不死吗?”

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

若上帝问我为何?

我会感慨地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灿烂。”

若上帝问我灿烂是什么?

我会自豪地回答:“在追求梦想。”

屈原一身正气,追随理想,他本可以逍遥地活着,但为了理想,他直谏楚王,屡谏屡挫,屡挫屡谏,迫害、排挤、放逐,何惧!昏君当道,小人当朝,国家的安危?堪忧!只有以死抗争。滚滚的汨罗江水曾见证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勇敢的爱国者,在江边独自徘徊;滔滔的汨罗江水更见证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历史会永远地记住屈原。

如果需要,如果可以,我愿像先生说的那样,舍弃可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永远地活着

死,似乎是一个可怕的字眼,但是它意味着结束吗?

思来想去,死越来越令人恐惧。那先生为什么还说出“寂寞的活着,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种话呢?死了不是更寂寞吗?

去年,当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时,我发现,那密密麻麻的名字,那感人肺腑的文字会告诉你这世界有人死得重于泰山,有人永垂不朽!死并不是结束,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令后人铭记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他们,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里。

轰轰烈烈的死远胜过死寂地活着,像行尸、像走肉。

掩卷沉思,我才理解既然追随了自己的理想,就应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显现!

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个在辛勤伏案的老人,又出现了那个在认真回信的老人,又出现了那个在海边看着日出的老人。

走近您,聆听您的教诲,感谢您的启迪。

指导老师:胡晓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