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闻一多精神的教育资源作用

闻一多精神的教育资源作用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人物是数不胜数,闻一多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楷模,闻一多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闻一多精神”是诗人臧克家于1946年闻一多殉难后首先提出的,50年后,他就闻一多的爱国精神再次作过论述。下面仅就闻一多精神的爱国与自强两方面谈谈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资源作用。

闻一多精神的教育资源作用

龚成俊朱兴中王咏

(闻一多纪念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此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这既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内容,也是建设方法之一。

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人物是数不胜数,闻一多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楷模,闻一多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闻一多精神”是诗人臧克家于1946年闻一多殉难后首先提出的,50年后,他就闻一多的爱国精神再次作过论述。我们认为:闻一多精神是以闻一多爱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个体系,是他的思想境界、道德风貌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产物。闻一多精神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完整、齐备,又互为映衬,既体现了闻一多思想认识的进步轨迹,也是那个时代先进知识分子思辩哲理和社会实践中的自然结果。因此,闻一多精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仅就闻一多精神的爱国与自强两方面谈谈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资源作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有“呕出一颗心来”的赤诚情怀,还有不崇洋媚外、“保吾国粹、扬吾菁华”的浓郁民族自尊;不仅是传统知识分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济天下的伦理情操,更有“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成就他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根本因素,爱国主义如一根红线贯穿他光明磊落的一生。

这根红线始于他的早期教育。他的家庭是以浩然正气、丹心汗青的文天祥之后为荣;家乡是崇尚上下求索、以身殉国的屈原的荆楚。浠水巴河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反抗精神,无不熏陶着少年的闻一多,使他的爱国意识早早萌发。1919年,在清华读书时,闻一多就主动积极地投身“五四”运动洪流中,夜贴岳飞的《满江红》,激发学生斗志;6月4日,带着水壶、干粮和洗漱用具进城宣传,作了坐牢准备;这年暑假,他破例没有回家,认为“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男在此为国做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1]显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

作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催生出那些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他的写作目的就是要用“眷怀祖国之哀忱”的文字去“励国人之奋兴”。所以他的很多诗如《洗衣歌》、《醒啊》、《长城下之哀歌》、《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爱国的心》、《一句话》、《发现》、《口供》、《忆菊》等诗篇,至今读来,令人顿生爱国之情。他说:“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2]无怪乎素以“稳健、持重”的学者朱自清先后四次赞颂闻一多:“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3]他的爱国诗篇几十年来曾撞击着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心扉!现在乃至将来也一定同样滋养、激励着未成年人。如果今天,让未成年人吟诵“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4]“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5]等激昂诗句,能不热血沸腾,能不令爱国之心怦然于胸吗?

他到美国留学时,美国对“支那人”的歧视使他愤而提前回国,在“戏剧救国”的计划失败后,他改行钻研古典文学,十几年功夫竟成一代大学者,这当然与他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也与他自己纯正的研究目的和爱国情怀息息相关。

他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6]正因如此,他在那故纸堆里钻了很久很久。1942年,他告诫他的学生郑临川说:“要记住,做学问绝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是要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啊!”[7]

也正是他的爱国热情,使他不满于黑暗的现实,抱着“不能把世界让给丑恶”的目的,走出书斋,投身民主运动,争民主、争自由,反独裁、反内战,面对特务的手枪也毫不退却,饮弹殒身,取义成仁。

想想我们今天,有些学生不屑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口号,甚至有人提出“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找美人”,以拿绿卡为幸,以拿高薪为福,我们能说闻一多精神过时了吗?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丰富的资源,我们如何开掘利用?江泽民同志曾讲过:“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我们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这样来学习闻一多先生,学习一个永放光辉的爱国典范。

闻一多之所以成为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又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分不开。以闻一多这种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为楷模,我们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小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

闻一多的自强精神既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和“壮怀激烈”的自激自励精神,又有自我解剖、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自观自照、自警自省精神;既有待人坦诚、耿介、真挚和“缓急告者,虽无赀,必称贷以应”的与人为善的美德,也有“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知识分子禀赋和蔑视权贵、嫉恶如仇之自珍自重的清高和傲骨。

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是人生成功的起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支柱。大凡在社会上卓尔不群、青史上名垂千古之人,无不自幼励志自强。我们的先贤圣哲就很明白这一点,如诸葛亮告诉他的外甥:“志当存高远。”闻一多14岁写的《名誉谈》一文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其能存纪念于世界,使体魄逝而精神永存者,惟名而已。名之大小久暂,常视其有益于一群之深浅高下以为之衡。”[8]作者谈他对“名誉”的看法,展示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闻一多自己立志早,也劝人早立大志。18岁时,他劝勉家驷弟:“读此应知慕高远,男儿由来尚志气。勉勉百年家国身,五车摩破索儒珍。读书不殊游山水,江河泰岱在必臻。”[9]推崇的是志尚高远,报效国家。

闻一多对友人说:“实则我的志愿远大的很”[10],“我最希望的是作一个艺术的宣道者,不是艺术的创造者。”[11]当然,这是他谦逊的表述。事实上,他既是宣道者,也是创造者。在书法、绘画、篆刻、装帧设计、戏剧、舞台布景等方面都取得惊人成绩。这些与他的志趣不凡分不开,也与他脚踏实地竭诚职守有关。

1924年6月14日,闻一多在《致家人》信中说:“我辈定一身计划,能为个人利益设想之机会不多,家庭问题也、国家问题也,皆不可脱卸之责任。……我辈得良好机会受高深教育者当益有责任心。我辈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当多担一份责任。”

闻一多的志向中是以“有益于一群”和“多担一份责任”为核心。前者成为他的基本行为准则,后者使他更多地关注社会,以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来调整自己人生之路的目的要求:为了负担一份责任,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识。如向鲁迅遗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肯定鲁迅对了。他待人坦诚,如与熊庆来、朱湘、吴国桢、李公朴等,虽然有时会产生暂时的误会,但终究赢得了同事的尊重、理解和友情。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多担一份责任,他更是在行动上注意调整,做了十几年的学问,而丝毫不能改变当时社会的丑恶,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民主运动中,他认识到“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12]

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理念,是一种主观上的理性选择。我们有些人在这方面教育失败后,总爱归罪于天性,是天生就不成器。对此,闻一多是这么说的:“我们生到这个世界来,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我们的天性叫我们把这个世界造成如花似锦的。”[13]在他看来,“以天下为己任”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用他的话说“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或“不可脱卸之责任”。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铁肩担道义的人。

今天,有些未成年人追求物欲、玩物丧志,是令人忧虑的,更显得以闻一多精神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如果让我们的青少年沉缅于电子游戏之中,是不可能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图景的。

闻一多还把自己的志向与责任感作为寄托于青少年的厚望。他给同学、学生题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古敏求,行己有耻”,“君子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如日之升”;他为剧本题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还告诫人们:“古今丰功伟烈,当其发端之始,莫不有至艰至险之象横于其中,稍一迟回立归失败。惟有此千古不朽之希望,以策其后,故常冒万难而不辞,务达其鹄,以为归宿。古来豪杰之士,恒牺牲其及身现存之幸福,数濒于危而不悔者,职此故耳。”[14]试想,闻一多当年这些寄语和今天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动机与目的不是高度一致吗?

从闻一多精神中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可以用来教导未成年人,教育他们弘扬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国家、为人尽一份责任;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慷慨地做一名奋战于疆场的勇士;在和平年代要作乐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且能作贡献的人才。今天少数青年读了书,就忘记了国家民族,有人认为是信仰危机,其实就是理想志向出了偏差,所以我们要提倡学习闻一多先生。为此,我们应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注释】

[1]闻一多:《致父母亲》,《闻一多全集》第12卷,18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2]闻一多:《致父母亲》,《闻一多全集》第12卷,18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熊佛西:《悼闻一多先生》,《闻一多纪念文集》,72页,北京:三联书店,1980。

[4]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闻一多纪念文集》,64页,北京:三联书店,1980。

[5]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全集》第1卷,153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闻一多:《一句话》,《闻一多全集》第1卷,155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7]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闻一多全集》第2卷,121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8]闻一多:《名誉谈》,《闻一多全集》第2卷,249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9]闻一多:《抵都寄驷弟》,《古瓦集》卷下,64页,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闻一多:《致梁实秋、吴景超》,《闻一多全集》第12卷,80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1]闻一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第12卷,148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2]李曦沐:《民主斗士闻一多》,《闻一多研究集刊》总第9辑,40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3]闻一多:《旅客式的学生》,《闻一多全集》第2卷,307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4]闻一多:《名誉谈》,《闻一多全集》第3卷,249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