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眼滔滔》序

《过眼滔滔》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如《过眼滔滔》这个书名所提示的,这本散文集里写的都是往事。创作这类散文,形象地说,作家是一只脚站在过眼滔滔的历史烟尘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于现在。不过,从事实上观察,历史科学性的丧失,并非由于强调了文采。司马迁的《项羽本纪》、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茨威格的《滑铁卢的一分钟》,都是“文质彬彬”,达到了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并没有因其富有文采,而丧失了科学性。

听编辑介绍,这本小书的阅读对象是在校的中学生,我感到很兴奋——有机会能为青少年朋友写点东西,实在是很荣幸的。当然,同时我也有些紧张,唯恐文章的质量不高,有负于编者和读者的厚望。

当前,许多散文作家都在致力于提高散文的文化品位。从我自身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散文中如能结合作家的人生感悟,投射进史家穿透力很强的冷隽眼光,实现对意味世界的深入探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意蕴深度,往往能把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使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从较深层面上增强对现实风物和自然景观的鉴赏力与审美感。

一如《过眼滔滔》这个书名所提示的,这本散文集里写的都是往事。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亿万斯年”,一般地也都在千载以上;当然,也有几篇文字写的是晚近的事,但也过去半个世纪了。叩其缘由,一则,这些儿时光景本身已成为历史,原在记述体例之列;二则,我也想借此揭橥一种认识——小时候的读书生活对于后来的创作实践有着很深的影响。青少年朋友看了,或许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创作这类散文,形象地说,作家是一只脚站在过眼滔滔的历史烟尘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于现在。这种与历史的交谈,其宗旨不应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从对过去的追忆、阐释中揭示它对现在的影响和历史的内在意义。应该体现作家对史学视野的重新厘定,对历史的创造性思考与沟通,从而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提供一种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科学的价值参照。同样,在阅读这类散文过程中,读者也是从现在的语境去理解过去,从读者自身文化的参照系或“前理解”出发去把握过去,而且,把自己所处时代的期待视野或“前理解”带入文本的阅读之中,渗透进新的历史意识。

这种散文同一般的史学研究著作的区别,除了文体上的自然属性的差异,至少还应有以下三点:

一是它体现了作家强烈的主观感受。如果说,史学是史家心灵的历史,史家应有自主的人格,坚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批判精神;那么,散文作家就更应高扬主体意识,让自我充分渗入对象领域。实际上,在阐释历史过程中,作家本人也在被阐释,——读者通过作品中的独特感悟解读了、发现了阐释者。因为文本中对象的描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作家的自我期待和价值判断,折射着作家自我需求的一种满足。这里最关紧要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要在历史的观察中,凝注创作主体敏锐的目光,看到他人所未曾看到的东西。

二是它洋溢着作家灵魂跃动的真情。既是散文,总离不开抒情。真情是文学的灵根。它不仅仅满足于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还具有诗一般的激情和深沉的美感。它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力求在情感和理智两方面感染读者、征服读者。

三是它闪现着理性的光辉。文学、历史都是人生,人生必有思索,必有感悟。缺乏深沉的历史感,就无所谓深刻,也无法撄攫人心。因此,在散文作家的笔下,向来都是思想大于史料的。

这类散文中的思想与情感,一如历史老人本身,是深沉、恒久的积蓄的自然流溢。它既不同于诗歌中的激情迸射,论说中的踔厉风发;也不是少男少女般的情怀的直露与挥洒。情与理,相生相克,有个如何统一的问题。我想,它们应是弥散式、复合式的交融,而不能是各张旗鼓,互分畛域。

说到以文学手法去写历史上的人和事,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历史的科学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文胜质则史”(文采多于朴实,则未免虚浮)。从今天来看,这种担忧也不是无谓的,有些作品确实存在着这个偏向。不过,从事实上观察,历史科学性的丧失,并非由于强调了文采。本来,“文史不分家”是我们固有的优秀传统,只是,后来逐渐地丢失了。司马迁的《项羽本纪》、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茨威格的《滑铁卢的一分钟》,都是“文质彬彬”,达到了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并没有因其富有文采,而丧失了科学性。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历史的客观性,而不在于表现手法。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已经溢出了本题之外,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王充闾

2000年6月于沈水之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