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序《风情》

序《风情》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王世龙的这本《风情》,与读他另两本摄影艺术作品集《历史脚印》和《中原父老》,会有不同的感受。《风情》所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老百姓过家常的日子,这里面自有小夜曲般的诗情画意。《风情》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王世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纪实报告者,他也是一位抒情诗人。《风情》这本摄影艺术作品集,我当然不敢展开来妄加评说,我得藏着点我这个外行人的浅薄。

读王世龙的这本《风情》,与读他另两本摄影艺术作品集《历史脚印》和《中原父老》,会有不同的感受。读那两个集子的感受是凝重以至沉重。《风情》所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老百姓过家常的日子,这里面自有小夜曲般的诗情画意。于是,阅读者也就从中收获了轻松恬静的心情。这是在阅读《历史脚印》和《中原父老》时收获不到的心情,这是别样的心情。

如果将前者看作纪实,这本《风情》则可视为抒情。前者是一个时代的纪实报告,《风情》是山川田园抒情诗。

世龙说过,摄影作品是摄影者心灵的一面镜子,透过作品可以看到摄影者。那么,透过《风情》,我看到了拍摄《历史脚印》的王世龙的另一面,这不是那个王世龙,这是另一个摄影艺术家王世龙。《风情》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王世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纪实报告者,他也是一位抒情诗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内涵丰富的、艺术才能多面的摄影艺术家王世龙。为此,我真是感到由衷的欣喜。

将瞬间定格为永久,给读者提供许多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摄影艺术吧。如果将瞬间定格了,但并无永久的价值,也不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想象的空间,这还能称作摄影艺术吗?只能看作平庸之作失败之作,在淘汰之列,当然也会在瞬间就消失的。那么,如何创造出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恐怕不单单是取材角度、构图与光圈速度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世龙自己说得好,根本的还是摄影者的心灵。

《风情》这本摄影艺术作品集,我当然不敢展开来妄加评说,我得藏着点我这个外行人的浅薄。作为一个读者,总还可以说说感受。这一幅幅照片,梦境般的恬静的山村,欢乐的喧闹的集市,那个笑容满面的老奶奶,那挂在墙上的玉米,那晒在石板上的柿子,那个抱着孩子推碾的媳妇和那个过筛的婆婆,那个织着毛衣的牧羊女(她在为谁织毛衣),那开在山区窑洞里的“时装商店”,等等,这人与自然的协调,这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无一不在悄悄地诉说着,或者说,这几十幅照片组合起来在悄悄地诉说着一种意境:诗意的栖居。这是很能打动人的一种大意境。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长繁衍,古今中外,世世代代,所梦想的所追求的就是这个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和世龙相交久矣,这次为了写这篇权称作序的文字,又读了他的作品,又欣赏和享受了一次他的艺术,还得知了过去不知道的有关他的一些情况。1950年10月,二十岁的王世龙已经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解放昌都路经处处悬崖峭壁的青海地区,行至支鸦桥,他的坐骑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坠下悬崖,马摔死了,而他竟被两棵树的枝杈横挂着,双手还紧紧抱着他的相机。真得感谢支鸦桥悬崖下那两棵树的枝杈。前些年世龙因癌症去南方治疗,我是知道的。也是平安无事。如今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小个子老头儿,脸上的皱纹虽然比前些年深刻了些,但还是燃烧着激情,还是透着精气神。人家命大,坠崖、癌症都奈何不了他。这世界总是还对他有些期待吧。期待什么呢?期待他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必定会有新的艺术创造,奉献给这个世界吧。

我祝福你,朋友。

1999年1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