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稀缺的大师

稀缺的大师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师”仍然是国人的稀缺资源。虽然目前标榜和被标榜的“大师”满天飞,“著名”满街走,但稍有点儿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其中不少的大师都是被狠狠地注了“水”的。有好事的读者,当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捧读这些所谓的大师的作品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缺少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缺少超重量级文学大师的出现,文坛的繁荣和振兴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稀缺的大师

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多么强烈,不管眼下一些人如何声嘶力竭、里应外合地到处吹嘘自己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恕我言直和口冷,眼下在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真正够得上“大师”这个称号的人,还是寥若晨星。“大师”仍然是国人的稀缺资源。虽然目前标榜和被标榜的“大师”满天飞,“著名”满街走,但稍有点儿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其中不少的大师都是被狠狠地注了“水”的。

在如今这个处处浮躁的社会,不少物品、不少事情都走了样儿,成了“变形金刚”。不少人热衷让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反复“热炒”作家、“爆炒”自己,连在高等学府里做学问的一些教授也耐不住寂寞,频频地在热点电视节目里露面,不把自己弄成个明星式人物誓不罢休。记得十多年前,笔者结识过一位略识风水和功法的30多岁的男子,并亲眼见到一位50多岁的工程师带着他18岁的儿子,高呼“大师来了”,说着说着就给他下了跪,任凭这位大师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最后满意离去。笔者暗自猜想,这位大师见到此情此景也许会偷着乐呢。还有一位最近在全国刮起什么旋风的某教授,在某电视访谈节目中大谈自己突然走红的得意事,全然没有作为学者的谦虚和内敛,倒像一个游走江湖的说客。据笔者所知,有许多急于出名的人,为了宣传自己,不惜用重金请所谓的策划高手,精心谋篇布局巧策划,“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新闻。有好事的读者,当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捧读这些所谓的大师的作品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要么不忍卒读,要么错讹连篇、文理不通。

笔者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几乎走遍了全国。文艺界的大小会议、大小人物也着实见了不少。应当说有些名人不但人品出众,作品也不错。但是坦白地说,如若让笔者举出若干个“大师”级的人物,还真有些费劲。写到此处,笔者也许着实触怒了那些被封为“大师”级的大人物,会被某些人责问“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也还会得罪那些即将从“著名”升级到“大师”的大人物,会说“你这是以偏概全,否定文艺界的大好形势”!

虽然会有这么多的可能,笔者还是愿意在此唱唱反调——眼下的文艺界真是到了大师稀少的时代。我们说,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大师,首先,要看他的人格的巨大影响力、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其次,要看他的作品是否能影响整整一个时代的读者,并将穿越时空,继续影响下一代人,从而成为一座民族的文学丰碑。据此标准来考量,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曹禺、冰心乃至当代文学史上的孙犁等都是无可争议的一代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他们的人格魅力也穿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眼下文坛浮夸、浮躁、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时候,重提大师话题,就是想让大家意识到,文艺作为感应时代的神经,鼓舞人们的号角,启迪人们的智慧,唤起人们的勇气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出来。这是文坛的不幸,更是时代的不幸!如此这般,大师的出现谈何容易!更遑论去世界文坛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了(当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没必要去争那个奖)。

的确,如今人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要远比以往复杂多样。许多牵动着国人神经的重大题材,如三峡移民、下岗失业、城市住房大拆迁、农民工、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态等题材并未出现成功之作。人们打开荧屏、翻读书报刊,真正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的作品还是暂付阙如的。缺少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缺少超重量级文学大师的出现,文坛的繁荣和振兴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此意义上,真诚地呼唤文学大师早日出现,因为他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他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黄金台!

载于《作文通讯》2007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