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栽“摇钱树”白河县加快发展多种经营

再栽“摇钱树”白河县加快发展多种经营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上,提出“修田造地保温饱,多种经营奔小康”的战略口号。对农户长期包而不治的荒山,可以无偿地调整他人开发使用,对连续两年抓多种经营等生产不力的乡主要领导,实行就地降职制。

端上“金饭碗”  再栽“摇钱树” 白河县加快发展多种经营

白河县立足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加快调整步伐,大规模地发展多种经营。

这个县通过砌石坎坎端上了金碗碗,使全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但由于没有可靠的致富项目,还有很多农民仍处于贫困之中。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上,提出“修田造地保温饱,多种经营奔小康”的战略口号。

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全县加快建设五大商品生产基地,即蚕桑以大坪、大双等13个乡为基地,从1993年起,每年育苗3000亩,石坎栽桑10O0万株,累计建立密植桑园20000亩,到“九五”末,养蚕达2000O张,产茧600吨;肚倍以顺水、朱良等13个乡为基地,每年育苗1000亩,栽植10000亩,至“九五”末发展12万亩,总产40万公斤;板栗以中厂、川河等l2个乡为基地,每年育苗100亩,到“九五”末达60000亩,总产50万公斤;油桐以凉水、月儿等l0个乡为基地,到1995年面积15万亩,总产达7000吨 ;龙须草以冷水、前坡等13个乡(镇)为基地,每年垦复、补植、改造10000亩,到1995年发展到80000亩,总产7000吨。其次,实施“万户千元”工程和“三一计划”,即:连续5年每年发展和扩大1万户纯收入在千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庭院经济大户,每年发展专业村10个,村组绿色企业100个,村组户联加工业1000个,逐步形成户有项目、村有主业,乡有基地,并围绕优势产品兴办加工业,进行综合主体开发,向种养加一体化过渡。

为了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县下成立了机构,明确了专人办公,并实行了领导抓点,部门包村,县六大家领导每人抓好一个样板示范乡,县级各部门和各区(镇)都联系包抓一个示范村。

(原载1993年1月30日《安康日报》)

白河县以“地坎经济”为突破口 力抓山地综合开发

在实现了人均1亩基本农田后,白河县迅速将农村工作重点转向山地综合开发。明确提出以“地中粮,坎边桑,坎沿草”为突破口,力抓山地的综合开发。

该县以林特基地建设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总体思路是:前山桑、桐、草,后山栗、倍、姜;坚持规模开发,实施综合治理;以组会战为主,鼓励大块连片;主攻拳头产品,形成地方特色,集中精力抓好蚕桑、黄姜等商品基地,并要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通过奋斗,全县实现多种经营收入超两亿元,为此,以林特为主的商品基地累计面积达50万亩,每年坚持新修石坎水平梯地1万亩,完成旱改水30O0亩,每区重点抓好一个流域治理,每乡重点抓好一个5OO亩以上“地坎经济”大块。通过努力,实现人均产粮4OO公斤,人均收入l0OO元。为此,县委县政府一是政策激励,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荒山和经济林特园承包实行长期不变,永久受益;二是重点帮扶,每年将5O%以上切块到县的“两扶”资金,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和50%以上的县农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多种经营商品基地建设;三是典型引路,全县重点建设lO个兴隆、黑水式的地坎经济村,精心培育100户高运璋、吴显均式的庄园经济大户;四是抓科技承包,从县直各部门抽调l00名科技干部到乡、村承包lO0个商品基地大块,实行“职称、待遇、效益”三挂钩,一定三年不变;五是加强领导,县区乡成立领导机构,实行领导抓点,部门包村制,做到任务、质量考核“三落实”;六是奖优罚劣,县上设立多种经营基地建设达标奖励基金,达标一个乡,验收一个乡,奖励一个乡。对农户长期包而不治的荒山,可以无偿地调整他人开发使用,对连续两年抓多种经营等生产不力的乡主要领导,实行就地降职制。

(原载1993年8月12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