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朱光里继余光

程朱光里继余光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共派而分流,异出而同归”,后人把饶鲁创造的学派称之为“双峰学派”。饶鲁认为人之所以生,是禀天地之气以为形,怀天地之理以为性。他是在江西境内传播朱熹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所到之处春风化雨,教化遍及各地。当年书院的建筑与结构,万年县志与其他史书均无记载,无从知晓,想来应该和别的书院差不多,有供礼讲学藏书之地。

刘佩芝

在美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饶大地上,有一个著名的贡米之乡、珍珠之乡、水泥之乡、稻作文化发源地,这就是江西万年县,它是一座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的城市。这里有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万年县境内大源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它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14000年前,更是把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时间大大提前了几千年。

万年人聪明好学,古时候的万年人就很重视读书,家家户户书声琅琅,读书人为了科举取士,走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建了很多书院供学子们读书学习,其中最负盛名的书院——石洞书院,就建在这风景如画的大山里。

石洞书院又叫双峰书院,说起它,必须首先介绍书院的创始人,宋代理学大家万年人饶鲁。

饶鲁(1193—1264)字伯舆,又字仲元,世人称之为双峰先生,饶州余干万年乡(万年宋代隶属饶州余干,今万年县青云镇)人,南宋大教育家、理学大家。年幼时师从当时的大理学家、乡贤柴中行学习程朱理学。长大后,又跟随朱熹高足、女婿黄干,和理学家李燔继续钻研理学,读书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学问人品十分突出,深受两位老师的器重。学成后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于是心灰意冷,回到家潜心研究理学,穷其一生,在理学上取得很大成就。

饶鲁在书院广收弟子,传播他的理学思想。饶鲁的理学思想传承朱熹的理学,而又不固守朱学门户。所谓“共派而分流,异出而同归”,后人把饶鲁创造的学派称之为“双峰学派”。饶鲁的主要理学理论有:他把宇宙的根本看成是太极、道、理,“气以理为至、理以气为辅”。饶鲁认为人之所以生,是禀天地之气以为形,怀天地之理以为性。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理、天地之性是湛然纯善的,但由于气禀物欲的昏蔽,人性有善与不善的区别,这就是气质之性。本然之性寓于气质之性当中,不善的人,本身也潜藏着本然之性,革除物欲的昏蔽,就可向善,与天理合一。那么要克除私欲还复本性,关键在于自识本心,内省自身的善端。他提出“仁”即“心”的说法。心之能存在与否在于“诚”,即涵养自省的功夫。主张“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辩为先,而笃行终之”;要诚必须“敬”,“须是敬,方看得道理出”。敬就是戒惧、慎独、笃恭。初学者可以用静坐的方法来“收心”,使本来的善性得到发挥。

因为饶鲁是著名的理学大家,他的理学思想富有哲学色彩,听上去没有文学家那么抒情和好理解,但是若您仔细研读一下,发现他关于礼与气、仁与本心的理论非常有道理,对于如何做人做学问说的都是切中要害的。

饶鲁跟从黄干学习理学,由于屡试不第,于是“尽弃举业,一意圣道”,学成后回到家乡专心读书治学、开馆授徒传播他的理学思想。由于饶鲁行为端正谨慎,治学注重实践,名气越来越大。地方大员多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就。因为饶鲁名声远播,四方来聘他去讲学的,跟随他读书研究理学的人,天天不断。家境殷实的他于是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从远方来求学之人,在他身边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朋来馆”源自孔子论语》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来跟随他学习的学者多到朋来馆已经容纳不下,于是饶鲁又建造了一座书院于双峰山前(时属饶州余干县管辖),取名为石洞书院。站在书院前面,放眼望去,对面有两座山峰与书院遥遥相对,故而书院又被称作双峰书院。这就是石洞书院的由来,书院的建立与大理学家饶鲁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当年饶鲁科举考试高中了,整天忙于做官处理行政事务,怕是教育史上就没有石洞书院和理学中的饶鲁学派了。

因为大理学家饶鲁的名气,所以他先后被请去过当时极为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建安书院、东湖书院、西涧书院、临汝书院等进行教书与主持书院工作。他是在江西境内传播朱熹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所到之处春风化雨,教化遍及各地。他的门下有名的弟子如陈大猷、赵汝腾、程若庸、史泳等,高足很多,而再传弟子吴澄、程钜夫、揭奚斯、虞集等,更是元朝影响巨大的著名理学家,其中吴澄成为元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与许衡、刘因并称为元代三大学者。

到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饶鲁已经六十岁了,回顾他这一生,一直专心研究理学,无意仕途。朝廷体恤饶鲁一心向学,培养了众多弟子,光大程朱理学,景定元年(1260)朝廷下诏聘饶鲁为饶州府学教授,最终给他补了个正七品的学官。景定五年正月,饶鲁以疾病向朝廷乞求归家,获得恩准,回家之后重新开始在石洞书院讲学授徒,直到终老于此。根据史书记载,饶鲁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石洞纪闻》等书籍,可惜没有保留下来。死后门人尊谥他为“文元”,到元仁宗亲自赐封他为“理学大宋儒家”。

元朝时念在饶鲁为理学所作的贡献,官府在双峰书院继续聘请当时著名学者为教授讲学,招收生徒,延续奉祀饶鲁。后来因为战争书院被烧毁。明代正德年间,万年建县后,在县城东面新建“饶双峰祠”及“双峰书院”,以示纪念饶鲁对推动本地理学及教育的贡献,这里也成为“姚西十景”之首的“双峰藜火”,寓意饶鲁的双峰精神薪传火播之意。当年饶鲁仿照白鹿洞规制,在石洞书院中祭祀孔子,配以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及周敦颐、二程、张载、朱五贤,黄干配之。饶鲁自为诗云:“……孔孟绪中寻坠绪,程朱光里继余光。剑峰压破双峰壁,心斧磨成百炼钢。”

现在书院已经荡然无存,笔者暑假的时候专程去了万年寻找石洞书院,询问了很多人,已经没有人知道原址的具体地点,也没有留下断垣残壁的线索,只能在城东大概的地方凭吊一下,不免令人唏嘘。当年书院的建筑与结构,万年县志与其他史书均无记载,无从知晓,想来应该和别的书院差不多,有供礼讲学藏书之地。但是我认为石洞书院应该很大,因为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饶鲁家境富庶,故能建一座大书院用来讲学,大堂之上供有孔子、朱熹等理学家牌位。书院后面有几排宿舍供学生居住,因为生徒众多,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所以会在后面的偏侧建个茅草屋做厨房。每到开饭时候,弟子们鱼贯而入,吃着最简单的饭菜,读着最厚重的理学书籍。石洞书院前面应该有一大块空地,可以想象,当年饶鲁每天讲完课,站在空地上眺望双峰,远黛青山,夕阳西下,看白鹭在天空中飞舞,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生命的乐趣,给他枯燥无味的理学研究,平添一丝浪漫的色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