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溥仪参观南韩继

溥仪参观南韩继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时间,南韩继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此后,来南韩继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1965年11月13日,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政协委员跟随全国政协来到南韩继参观。在来房山的前一天,即11月12日,59岁的溥仪听取了南韩继村的先进事迹。当时,南韩继村是周口店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参观南韩继后,溥仪一行人又来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在这里参加一个报告会。

溥仪参观南韩继

自从1964年2月3日,《北京日报》发表长篇文章,介绍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艰苦奋斗,夺取粮食高产的先进事迹,北京市农委在《关于当前郊区农业生产情况和问题》的报告中,强调郊区农业要推广南韩继等村庄的先进经验。一时间,南韩继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时任市委书记彭真曾说:“学大寨,看不见,南韩继,最方便。”此后,来南韩继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1965年11月13日,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政协委员跟随全国政协来到南韩继参观。

在来房山的前一天,即11月12日,59岁的溥仪听取了南韩继村的先进事迹。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下午,在政协礼堂听南韩继人民公社党支书徐庆文关于公社情况报告。市人委秘书长郭斐然等参加,李金德主持座谈会。”(以下楷体字皆为日记原文)在这里,溥仪显然弄错了,他把南韩继大队党支部书记徐庆文,误记成了“人民公社党支书徐庆文”,在以后的记述中,也是如此。当然,这无关紧要。那么,徐庆文介绍了南韩继的什么情况呢?查《京郊农业合作化大事简介》,应该是南韩继村四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一是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抓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二是改造自然条件,狠抓水利建设的情况;三是在积肥、改良土壤上下工夫,做“笨”事情的情况;四是认真开展学习先进,开展科学实验,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情况。因为,南韩继的这些先进经验当时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从现存的许多资料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溥仪来南韩继是一个星期六,这天“上午九时由政协出发,往南韩继公社参观,市人委平部长、郭秘书长、李副局长等等同行”。“领导照顾我初愈,命坐紫轿车(七八人)。其他分三大车。九时半过到公社。到小学校休息,受社员等接待,极为殷切”。从西城区全国政协的办公地点到南韩继,三辆大轿车只用了半个小时,可见当时京周公路汽车很少。此前,溥仪因为患感冒,又加上尿血,正在人民医院请著名中医蒲辅周先生看病,所以领导让他坐小轿车。溥仪所说“初愈”,指的是10月18日患的感冒已经好了。南韩继人“极为殷切”的接待,溥仪印象很深。

在南韩继小学校休息约一个小时,至“十时二十分出发,参观公社麦地和打的井”。溥仪所说的“公社”,即是村里的麦地和农用水井。当时,南韩继村是周口店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这个村的地势高,水位低,十年九旱。解放前人们都管它叫“旱高台”。村里有183户人家,904口人,集体耕地1222亩,平均每人一亩三分多地。解放以后,南韩继人于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到1964年把这个“旱高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米粮仓。1963年以后,每年向国家交售余粮40多万斤,平均每人交450斤。在几年的时间里,南韩继组成了一个打井队,先后打了51眼井,使百分之九十五的耕地变成了水浇地。溥仪一行人参观后,在村中小学校用午餐。虽然招待的是“窝头、咸菜、熬白菜、红薯、小米粥”,溥仪感觉“很香”。

下午,溥仪由县里一名人员陪同,和其弟溥杰、于益之、郑庭笈、董益三、李继中合成一组,在社员葛玉玲的带领下,访问了三户农民家庭。第一户是杨秀玲家,“杨宅中悬毛主席像,屋中布置很好。杨大妈说:这都是毛主席给带来的幸福,在旧社会是盖不起房子的。现在的房子是去年(1964年)盖的,把老房翻盖的。又说,现在这个村一百多户,集体养猪,每户也养猪。我们三人三个月收入六百斤麦子,成了超产户,余粮都贮存起来。杨家还买了一百一十元的无线电”。杨大妈说的“集体养猪,每户也养猪”,目的是为了积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1957年,村党支部种了一块试验田,播种、管理跟一般农田相同,就是施肥多,每亩8000斤肥,比一般农田多3000斤,结果粮食亩产540斤,比一般地多产240斤。所以,养牲口、养猪,便成了多打粮食的先决条件。杨家的“无线电”指半导体收音机,不但家有余粮,还有零花钱,从此可窥南韩继村民生活之富裕。第二户是一个葛姓农家,“葛家四口人,有一男在(读)高中,父七十三岁。中悬毛主席像,对联是‘毛主席万寿无疆,共产党千秋歌颂’。写‘抬头见党’(过去抬头见喜)。他住的房子是解放后用几百元盖的,材料为百余元。葛玉玲说,过去我们这里产粮几十斤,现在一千多斤了。谦虚地说:‘我们这里赶不上大寨,差得还远啦。’”葛玉玲说的是实话,过去,南韩继的一千多亩土地被大大小小十八条沟切成偏坡溜岗,下雨不存水,上粪顺水流。人们形容这里是“雨过天晴地皮干,烫得蝎虎打转转,三面坡岗一面沙,土薄地瘦不长庄稼。”那时,这里每亩地只打一百多斤粮食。第三户是葛玉玲自己家,“她家有一弟弟、一妹妹,妹在北京上学,第二医学院。母病,靠葛劳动,葛在中学毕业后到公社服务。她说,我们这里1957年每亩地产粮二三百斤,1964年每亩产九百三十八斤(65年约七百一十四斤)。葛说,每家养一头到二头猪。葛家的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跟着毛主席。’这是葛玉玲一家的心里话,也是代表南韩继公社全体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代表五亿农民的心里话”。访问了三户农民家后,溥仪感慨地说道:“农民遇见共产党和毛主席,才能由奴隶翻身成主人。我自己遇见共产党和毛主席,才把魔鬼变成新人。”

参观南韩继后,溥仪一行人又来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在这里参加一个报告会。“大家到周口店古脊椎研究所,在大厅里集会。由房山县县长报告;张芝凤(女)报告——种田为革命;社员孙和报告——学毛主席著作;社员谢利祥报告——学习毛主席著作,根据学习心得解决了什么问题;许振宇报告——勤俭工作;房山县委书记张林德作总结报告”。需要指出的是,“张林德”,应为“张令德”,是房山县委副书记,作报告的都是南韩继村民,“许振宇”应为“徐振宇”,这里也是笔误。报告会后,李金德秘书长请溥仪发言,溥仪发言大意说:“这次参观南韩继公社,先在政协听了徐庆文书记的介绍,今天又听各位的报告,对自己(有)很大教育和鼓舞,这是学习革命。回忆打倒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只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才翻了身。自己过去的前半生是封建统治阶级,是反人民的。只有在党的改造、教育下成为新人,过去的我正是今天的我的敌人。今天,能和大家——劳动模范、英雄,同聚一堂,共同讨论,这一切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祖国面貌真是天翻地覆变化,不仅建设方面天翻地覆,就是改造人类、改造社会,也是天翻地覆变化。我在访问葛家时,看对联上有“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跟着毛主席”,非常感动,感动得掉下泪。今天自己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能和大家共聚一堂,非常高兴。彼此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座谈会结束后,溥仪和随同委员“参观古脊椎展览馆,看看猿人洞(洞外)”。溥仪参观猿人洞的事,不见于周口店大事记载。下午五时许,溥仪一行人离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参观南韩继后的第三天,即11月15日下午,政协又组织委员们座谈、学习。溥仪在这一天日记中又写道:“关于南韩继大队的感想,我发言,申老发言。”这一次,溥仪终于弄明白了,南韩继是一个大队,不是一个公社。时隔两天,即11月17日下午,政协组织大家“继续漫谈参观南韩继大队感想”。由此算来,溥仪对于南韩继的印象应该是比较深刻了。

(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