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中景语(下)

词中景语(下)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填词写景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情与景本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秦观词中多有情景交融的好句子,读者多读自知。在词的创作中,情景交融有多种手法。“那堪”二句忽又写当前景物,以景融情。词人以融情入景之法,使景物更鲜明、更具体,寓以生命力,把情融于物。如范仲淹、欧阳修、姜夔等都是写景抒情的高手。

填词写景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情与景本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自王国维拈出“境界”一语,便把它们统一在境界之中。因此,情与景在成功的作品之中,总是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比诗文更富有言情与状景特性和功能的文学样式,词更注重情与景的结合,因此,“情景交融”或曰“情景交炼”便成为词在创作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

所谓情景交融,是说词人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化为天地间的客观景物,在描写客观景物时把感情融注景物之中,使情与景相互渗透,使词句成为一个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整体,此时的情与景颇难分辨,不知何者为情,何者为景。而不是把情像贴膏药一样贴在景上的。如果情意融合得不好,有痕迹可寻,这自然是不成功的句子。秦观词中多有情景交融的好句子,读者多读自知。

在词的创作中,情景交融有多种手法。有的情景分写,有的从写景中抒情、情寓于景,有的在抒情中含景、情中有景……总之,无一种固定的模式,但它必须是情景交融。那么,怎样才能辨别情景交融水平的高低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名人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这叫“练眼”;不断地进行创作,叫“练手”。一个词人永远是手去追眼,如果你的鉴赏水平不高,那么,你的创作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起了明人魏禧说的“积理练识”,意为丰富知识、提高见识,是写好文章的根本。

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八六子》云……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词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此词发端之句说作者与所怀念之人相别已久,独倚危亭,忽睹芳草,因芳草刬尽还生,联想到离情之缠绵郁结,其间只用一“恨”字,可见词人用笔含蕴空灵。下面两句用“念”字领起追忆。“青骢红袂”是分别时鲜明的形象,当日情景,宛然再现,这是虚景实写。下片“无端”之句进一步追忆当时欢聚之乐。“夜月”二句借杜牧《赠别》(《赠别》二首录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写欢聚,“怎奈向”三句叹美景不常倏又分别。“素弦翠绡”是用形象写别离,给人以幽美凄清之感。“那堪”二句忽又写当前景物,以景融情。结尾又是融情入景,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此词写别情,不直说,而是融情入景,以景衬情。词人以融情入景之法,使景物更鲜明、更具体,寓以生命力,把情融于物。使感情更含蓄、深邃,在幽美的意象中,寓以凄楚之情。情景交融一法常被宋人及后人使用。如范仲淹、欧阳修、姜夔等都是写景抒情的高手。下面选三首写景抒情的佳作好词以飨同道,即范仲淹《苏幕遮》、欧阳修《踏莎行》、姜夔《念奴娇》。(词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