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典词的表义特点

语典词的表义特点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语典词的表义特点(一)与原典义的关联方式根据语典词义与其所据以成词的原典义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将语典词义与原典义的关联方式总结为四种情况:一、语典词义关联原典全篇主题。但与之不同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语典词,是由L1直接跳跃至L4来完成其词汇化历程的,如“友于”“孔怀”之类的语典词。

第一节 语典词的表义特点

(一)与原典义的关联方式

根据语典词义与其所据以成词的原典义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将语典词义与原典义的关联方式总结为四种情况:

一、语典词义关联原典全篇主题。

这方面的例子最明显的是那些利用《诗经》篇名所创造的语典词。本书第三章谈到来自《诗经》的语典词时曾举例说明,利用《诗经》某篇名形成的语典词所表达的意义,往往对应于《诗经》该篇说明其主题的毛序。诸如“关雎”、“螽斯”一类的词,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语典词义关联原典全句文义。

这种关联方式,在通过节缩、约举等方式所创造的语典词上表现得最为显著。通过节缩形成的语典词“负乘”,表达的是原典《周易》中“负且乘,致寇至”一句的意思。通过约举形成的语典词“如丧”,表达的是原典《尚书》中“百姓如丧考妣”一句的意思。

三、语典词义关联原典中的常见词语。

这主要表现在利用截割、组合、顺承等方式所形成的语典词上。例如“孔怀”表示原典《诗经》中“兄弟孔怀”中的“兄弟”,用“屺岵”表示原典《诗经》中“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赡望母兮……”中的“父母”。用“枢机”表示原典《周易》中“言行,君子之枢机”中的“言行”。

四、语典词义关联原典文义的泛用或发挥。

例如《礼记·王制》有“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其中的“选士”、“俊士”、“造士”原来都是有所专指的词,后人据此组合出“选造”、“俊造”这样的语典词,不再是专指,而是泛指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又如《尚书·大诰》有“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后人据此创造出语典词“堂构”,表示父亲的遗业或继承发扬父亲事业的意思,这是对原典文义的正面发挥。

(二)语典词与普通词语的表义区别

友人姚尧撰有博士论文《〈春秋公羊传〉语言研究》,利用词汇化的相关理论,对于语典词与普通语词的表义区别作了较好的分析[1]。这里略作介绍。

姚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将一个句法结构或词法结构词汇化的过程按照程度从弱至强分成四个阶段,即:

L1:临时结构,包括短语、句法单位和跨层结构;

L2:凝固的短语,内部成分语义独立,且能接受句法规则操作;

L3:复合词,分两种情况:a.其中内部成分语义独立,但不能接受句法规则操作;b.内部成分语义不独立,但能接受句法规则的操作;

L4:复合词,内部成分语义不独立,且不能接受句法规则操作。

对于普通语词来说,其词汇化的过程,都是由语言系统的内部力量推动,沿着这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因此其意义与形式之间总有着或明显或迂曲的联系。但与之不同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语典词,是由L1直接跳跃至L4来完成其词汇化历程的,如“友于”“孔怀”之类的语典词。由于所经历的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此,这一部分的语典词,在其形式与意义的联系上,就不是什么明显或迂典的问题,而是几乎可以说根本没有关系。这一类语典词的成词理据来自于语言外部,对其作语言学意义上的形式分析已不再具有意义,只有联系这类语典词的据以词汇化的原典文本,我们才有可能理解其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