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十论文章挑选从心性这个地方采购

一十论文章挑选从心性这个地方采购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挑选的十篇文章,做了一个结构,拢成了“十论”。这实际上是以心性体系为基础而贯穿的。了凡跟王阳明是有渊源的,王阳明的学生王畿,这个人很喜欢了凡。本来我想说了凡的从政心学,实际上也是这个体系。我们借着学了凡,我会把了凡背后的东西结合起来做一个映射。了凡当时就给皇上打报告,要免掉这个事,别让老百姓再付出了。学完了凡就都会了。了凡来到宝坻后发现,宝坻衙门给犯人戴的关卡,就是上刑的刑具过重。

一、十论文章挑选以心性修养为基础

我挑选的十篇文章,做了一个结构,拢成了“十论”。这实际上是以心性体系为基础而贯穿的。我们现在干部教育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触及到心。现在中央也开始提这个问题了。过去我们老的思想政治工作叫触及灵魂,就是回到心上。那年拍《王阳明传奇》,我是这部电视剧的总顾问,我就跟着剧组到贵州去考察了。了凡跟王阳明是有渊源的,王阳明的学生王畿,这个人很喜欢了凡。所以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实际上跟了凡的学问有内在的渊源。本来我想说了凡的从政心学,实际上也是这个体系。大家通过我们这两天的学习,你们会慢慢进入一种状态,你们会密切观察到,如何通过我们日常复杂的事情、繁杂的政务,把它跟内心结合起来,而把看上去很繁杂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情。所谓“案牍纷纷,莫非妙境”,真能参透这几个字,就能真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做官员的道路上了凡。只有了凡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

“案牍纷纷,莫非妙境”,就是说处理不完的事、处理不完的公文、各种各样的繁杂的事情,其实都是滋养你的,都是妙境,就看你会不会与事相处。了凡学问的重心也就在于此,就是打开你的心智和心性。

中国的学问百年以来所中断的一个重大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孔孟的心学,到王阳明一直传下来。心性是怎么回事儿?就是你的生命,也就是人的生命如何打开,打开自己的智慧。智慧打开了,我们再去做事情也好,做官、做文章也好,才能够把事情做得很顺。30年来,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外在的标签——成家立业。其实这套体系古人叫做新民体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新民体系是外面的标签化的东西,而没有照顾到内在。这个体系也有一个完成的过程,如果没有完成是很痛苦的。

王阳明早年走的道路跟我们今天一样,都是追逐外在的名利。写诗写词骑马射箭、考状元,种种无非功名利禄之事。他34岁时,“哗”的一个大浪打上来,造成巨大打击之后,一转身才发现,要料理好自己的内在,才是最重要的。了凡也说,早年的时候被人算到命中没有儿子而非常苦恼。官也这样,基本上是被外在的体系控制着、带着走,没有回到正心诚意的内在上来做事情。亘古而来一直如此,今后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学问的基本层面。你们懂得了这个东西,教会了孩子和自己,怎么在做事情之前,怎么在建功立业之前,完成心性的调理。我们借着学了凡,我会把了凡背后的东西结合起来做一个映射。至于你能够领悟多少,就在乎个人了。这是第一点。

二、能干事,真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

怎么具有干事的能力,而且是真干?我们现在很多人是假干事,未必是真正的去干。了凡一来到天津这个地界,下车伊始就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事儿,一般官员不敢干的事儿:走乡访里把宝坻的老村民们都叫拢来,问他们你们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最难解决的事情是什么?大家都说皇上爱吃银鱼、海鲜,都是从宝坻这个地方采购、运过去的。但是这个地方运到北京460公里,如果直接从天津的海港采,200公里就够了。而且后来变成了虚文,成了派银两,如果当地没有银两就让当地捐银两,成为老百姓一个很大的负担。了凡当时就给皇上打报告,要免掉这个事,别让老百姓再付出了。

你们想想,这是“忤龙颜”啊,一般人溜须拍马还来不及呢。而现在有的地方官上任伊始,想做的事情是让上面开心。据说某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后,首先给上边领导们拉了一卡车的东西来,当地的土特产,一家分送一点。一卡车是什么概念?烟酒各种土特产,想让大领导们高兴啊。“这小子会来事儿。”了凡呢,一来先把皇帝的福利给减了,那么不懂事。可了凡就做了这个事。你们敢做这个事吗?在今天来说,在干事与守规矩,以及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这几者之间到底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学完了凡就都会了。

但是要注意,了凡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很清高就一味这么去做,他还是很会当官的。他也有当官的一些技巧,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干实事,把事干到实处。了凡一到这个地方,宝坻的哪块土地肥,哪块土地瘦,哪儿适合种什么,他研究得很透。他把天津和宝坻周围的几条河都走了一遍。他也是水利专家、河道专家。他干实事、干好事,他做的好事不计其数。

三、践行圣人经典,做天下之良牧

圣人经典是体,做天下良牧是用,体用一如。我选的这10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从体和用的角度给大家选的。一是要理论上认识清楚,一是要在实际上有办法,干实事。听说,天津目前还有30万的贡米田没怎么被破坏。了凡“南稻北移”,就是把南方种植水稻的方法移到北方来,都是干成的事儿。了凡的一生这种事情特别多,也留下过很多仁政的佳话,所以被人称为“天下之良牧”。

了凡来到宝坻后发现,宝坻衙门给犯人戴的关卡,就是上刑的刑具过重。当时的律例规定,不能超过20斤,而当地的刑具却重达八九十斤。了凡是很体贴民情的,他知道,把人一抓来,戴上这过重的夹板,人一痛苦就屈打成招了。所以,了凡不允许官员直接到乡里去办案,他是通过当地百姓的里正、乡保,通过这个体系来协调事情,不轻易派人去抓人。他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他把百八十斤的刑具,一律改成了20斤。那么多余的东西不是要扔掉吗?扔在地里面,当柴劈。很奇怪,一两个月之后,扔掉的这些刑具、被劈开的刑具,长了两朵灵芝。木柴上长灵芝很少见。一朵长在地上,一朵长在刑具上。而且是五色纷然,很好看。当时引起了轰动,有个人写了首诗,大概前两句叫“使人愁绝处,今日得春生”。大意是,过去的刑具是使人忧愁要命的地方,而今天却像春天焕发了生机,长出灵芝来了。看到这个事情我特别感动,一个人当官能仁德如此,难怪宝坻百姓,于今念其德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