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中的社会问题

经济中的社会问题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管子看来,许多经济问题其实是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解决经济问题未必要从经济入手,可以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解决经济问题。这个命令下去不到一年,城中百姓都穿上完好的衣服和鞋子了。第二种人是壮年男女,主要劳动力。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有些经济问题是由社会问题引起的,采取经济措施并不一定能够解 决。

在管子看来,许多经济问题其实是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解决经济问题未必要从经济入手,可以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解决经济问题。先看一个《轻重丁》里的案 例。

桓公曰:“五衢之民,衰然多衣弊而屦(履,鞋)穿,寡人欲使帛、布、丝、纩之贾(价)贱,为之有道乎?”管子曰:“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无尺寸之阴。”桓公曰:“诺。”行令未能一岁,五衢之民皆多衣帛完屦。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其何故也?”管子对曰:“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舞蹈),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桑麻不种,茧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桓公曰:“善。”

桓公说:“城里的老百姓穿得很落魄,多数人穿着破衣服和破鞋子,我想使各种衣料的价格降下来,你有什么办法吗?”“衢”,大道;“五衢”五个方向的大道,指城中闹市。管子回答:“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无尺寸之阴。”请下令剪光路旁的树枝,没有一点树荫。“沐”,本意是“秃”,名词作动词用,是“剪光”的意思。桓公答应了。这个命令下去不到一年,城中百姓都穿上完好的衣服和鞋子了。桓公召管子问:“这是什么原因啊?”这说明桓公非常相信管子,管子叫他做什么,他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去做,看到结果了,他带着好奇心去问管子。管子回答:路旁的树枝还没有剪光的时候,进城的男女情人到了市场上,本来是带着货物来卖的。结果不做生意了,在树荫下约会,谈情说爱,黄昏还不想回家干活,男不耕,女不织。这是“一不归”。第二种人是壮年男女,主要劳动力。他们推着装载货物的车进城,还没到市场上,就在路旁树下碰头了。在那里说说笑笑,又唱又跳,从早到晚都不想回家。这是“二不归”。第三种人是亲戚,父子兄弟聚在路旁树荫下,谈天说地,摆龙门阵,聊得到天黑都不想回家。这是“三不归”。长此以往,“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桑麻不种,茧缕不治。”没有人去耕地播种、养蚕织布,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荒废了。“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尽管朝廷的教令很急迫,但一家之内有了这“三不归”,衣料织品的价格怎么可能不高呢?产量低了,物价自然就上去了。相反,产量高了,价格就会下来了。所以把树枝剪光,路旁没有树荫了,烈日当空,这些人就再也不会在那里嬉笑闲谈,而是回家干活去了。收成之后,供应充足,物价下来,城市居民就买得起衣服、鞋子啦。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有些经济问题是由社会问题引起的,采取经济措施并不一定能够解 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