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拔人才先试后用

选拔人才先试后用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子认为,要试过才知道。英明之主怎么选拔人才呢?所以现在用人有试用期,很有道理。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管子以商纣王和周武王的典故为例来佐证这个道理。纣王手下人才济济,但上下不一条心,亿万人亿万条心,所以商最终灭亡。管子非常强调“和同”,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团队精神。管子就不是这样,他在《五辅》里明确地指出:“得人之道,莫如利之。”想要得到人才,没有比用利益刺激来招募更有效的了,非常明确。

怎么判断这个人的德与位、功与禄、能与官是不是相符呢?管子认为,要试过才知道。《明法解》里说:“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英明之主怎么选拔人才呢?这个人口气很大,什么都不怕,那让他去打仗,不要纸上谈兵。这个人夸夸其谈,自以为很聪明,说起经济理论一套一套的,那就让他做做生意看。有些经济学家教你怎么炒股票,怎么投资,谈得头头是道,结果自己的钱都没管好。“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先让他带兵试试看,立了功再提拔他。“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先让他去管一件小事,真管好了才任用他。所以现在用人有试用期,很有道理。过去我当主管时有个诀窍,提拔一个人不让他一下子就做正职,先让他做副职,副职用两三个人,然后在其中挑一个最能干的。香港有个报业老板更“坏”,他是个管理奇才。他办的报纸出现最晚,但是一炮而红。最初他到其他各家媒体搜罗最强的人,给出比原工资高两三倍的薪水。本来一个位置,但用两三个人,让他们互相竞争。两三个人打拼了几个月,最有本事的留下,其他人被辞退,所以他手下都是试出来的精兵强将。翻两三倍的工资比较诱人,但你自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干不好,原来的职位也没有了,你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不能来虚的,强中还有强中手,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每个人都是铆足了劲来做事情。说的就是“试过才知 道”。

《法禁》里还有一段 话: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泰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通上之治以为下法,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 也。

从前,圣王用人不看重他是否博学多才,首先是看这个人是否能处理好左右关系,是否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个人进公司就搅局,搞得公司上下不得安宁,又自以为是,不尊重上司,那么这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能用,否则内耗太厉害。管子以商纣王和周武王的典故为例来佐证这个道理。纣王手下人才济济,但上下不一条心,亿万人亿万条心,所以商最终灭亡。“亿万”不是实数,古代的数字经常是夸张的。武王手下虽然只有三千臣民,但上下一条心,所以兴旺发达。管子非常强调“和同”,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团队精神。有国之君如果不能凝聚人心,树立一个共同的权威,使百官有一致的思想,并根据上面的意图去执行,那么虽有广地众民也不能太平无 事。

功名利禄在儒家经典中经常被忽视,因为儒家不言利,不讲待遇,动不动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试问有几个人做得到?管子就不是这样,他在《五辅》里明确地指出:“得人之道,莫如利之。”想要得到人才,没有比用利益刺激来招募更有效的了,非常明确。这也就是民间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见过这样的老板,整天要求员工有理念,有社会责任,要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给员工的则是低过市场价格的工资,相反自己花钱却一掷千金。这样还能留住人才吗?老板最后成了孤家寡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才不会只为金钱来投奔你,但也不会不考虑个人利益,毕竟人才也要先解决衣食住行的问 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