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领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领域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所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微观层次的研究,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的个案研究。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领域

自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的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更是兴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已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就其性质和地位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需要深入探讨和最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领域,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地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创造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又具有中国的内容和形式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断变化着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不断发展。由是观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的不竭之源;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没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不会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因此,如果说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那么,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人类哲学思维发展最积极的成果,但它最初是以一种民族哲学的形式出现的,是对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扬弃,代表着当时德意志民族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由于集中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点,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快超越了其创立时期的狭隘地域和民族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并在20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变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世界化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以来,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纷纷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地民族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形式。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深刻的世界化过程,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为前提,但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那种单纯的传播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在世界上的一些民族中生根、开花和结果,并由此不仅在这些民族中产生了一系列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这些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这一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乃至整个世界文化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以往还从未有过任何一个理论体系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人类思想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形式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方面和表现。只有透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才能懂得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需要深入探讨也最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至少内存着四大论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源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的理论源泉,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思想,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思想形成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如何随着时代和中国具体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所遭遇的各种挫折,同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的心路历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即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规律,即贯穿于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并具体体现在一系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理论创造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其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共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规律。这四大论题是内在相关的,其中,第四个方面最为关键,因为它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根据。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上述四大论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掘。当前,我们要着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微观层次的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比较研究。所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微观层次的研究,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的个案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各个阶段上都曾涌现出了一大批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的发展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了独特贡献。弄清他们个性化的哲学创造的实现过程及其留下的经验教训,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有重要意义。例如,不对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艾思奇等一系列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及毛泽东本人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个案研究,不在这种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区分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集体智慧的毛泽东哲学中哪些内容是毛泽东本人的哲学创造、哪些内容是其他人的理论贡献,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毛泽东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中的地位,也就难以理解和说明何以只有毛泽东才能集中全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智慧而创立毛泽东哲学、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伟大理论创造。由此也可以看出,要在微观层次上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的个案研究必须与对这些重要代表人物思想之间的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比较研究,除了上述微观层次的比较研究以外,还应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其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等之间的比较研究[1]。这类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提供外部参照和历史借鉴,而且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规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普遍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