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化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异化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先来考察马克思异化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亦即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上面列举的四个方面构成青年马克思思想的主要背景,而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形成也是与这一背景息息相关的。费尔巴哈把异化概念运用到宗教批判中,把上帝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神学的本质就是人类学,这一见解无疑是振聋发聩的。[14]毋庸讳言,在青年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异化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我们先来考察马克思异化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亦即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众所周知,推动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是异常丰富的,就其主要之点而言:一是黑格尔的思想。青年马克思在1837年11月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患病期间,我从头到尾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也读了他大部分弟子的著作。”[9]事实上,从1837年起,马克思在柏林就加入了以布·鲍威尔为首的博士俱乐部,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名重要成员。二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1841年,费尔巴哈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出版后,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正如戴维·麦克莱伦所指出的:“到1843年底,费尔巴哈的影响在所有那些不归附于布鲁诺·鲍威尔的青年黑格尔分子:马克思、恩格斯、赫斯、卢格和他们的热衷于‘人’的观念的同伴中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0]三是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以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的学说是通过海涅的著作和青年马克思曾专心致志地聆听过的甘斯博士的演讲而在德国传播开来的。据布·鲍威尔后来说:“1843年初,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口号。”[11]青年马克思于1843年移居巴黎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这种共产主义学说。四是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1842—1843年,青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正如后来他自己所说的,这些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12],而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也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学的决心。

上面列举的四个方面构成青年马克思思想的主要背景,而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形成也是与这一背景息息相关的。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异化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异化,即绝对理念在运动中异化或外化出自然界,那么,在青年黑格尔派那里,异化获得了不同的含义。费尔巴哈把异化概念运用到宗教批判中,把上帝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神学的本质就是人类学,这一见解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布·鲍威尔以更宽泛的方式提出了人的“自我异化”的问题。正如戴维·麦克莱伦所说:“鲍威尔是‘自我异化’(Selbstentfremdung,self-alienation)这个词的创造者,这个词在青年黑格尔派中间很快就流行了起来。”[13]如果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还主要是在黑格尔的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那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已经更多地在费尔巴哈和鲍威尔的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詹姆士·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由于契入了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即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新概念,并分析了这一概念的四层含义。[14]

毋庸讳言,在青年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一新的维度的契入,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和赫斯等人的视域,把异化问题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青年马克思考察异化问题的总体思路仍然停留在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伦理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而正是这一思路决定了青年马克思考察异化问题的独特视角,即“道德评价优先”的视角。

比如,在《詹姆士·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指出,乍看起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信用业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间在道德上的信任关系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是,这种扬弃异化、人向自己因而也向别人复归,仅仅是一个假象;何况这是卑劣的和极端的自我异化,非人化,因为它的要素不再是商品、金属、纸币,而是道德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自己的内在生命,更可恶的是,在人对人的信任的假象下面隐藏着极端的不信任和完全的异化”。[15]在马克思看来,信贷仅仅把“有支付能力的人”理解为道德上“诚实的人”。在信贷中,人不但没有获得自己的尊严,反而被降低为可供抵押的商品、货币、资本或利息,而债务人(通常是穷人)的死亡则被理解为债权人的资本连同利息的死亡。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信贷是对一个人的道德作出的国民经济学的判断。”[16]在这里,马克思正是从“道德评价优先”的视角出发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的。

又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从“道德评价优先”的视角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他充满愤慨地写道:“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17]与此同时,马克思还谴责了国民经济学对这种异化现象的掩蔽:“国民经济学,尽管它具有世俗的和纵欲的外表,却是真正道德的科学,最最道德的科学。它的基本信条是:自我克制,对生活和人的一切需要克制。你越少吃,少喝,少买书,少上剧院、舞会和餐馆,越少想,少爱,少谈理论,少唱、少画、少击剑等等,你就越能积攒,你的既不会被虫蛀也不会被贼盗的宝藏,即你的资本,也就会越大。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你的生命越少,你的财产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得越多。”[18]尤其是在国民经济学的人口理论中,那些在两性关系上表现节制的工人则成了真正的“道德的”人。青年马克思从道德批判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以及国民经济学对这一现象的掩蔽。

那么,青年马克思对异化现象进行道德批判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呢?他下面这段话集中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9]在这里,“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是意义相近的概念。如果说,“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体现出青年马克思与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学说之间的理论渊源关系,那么,“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人与自然的一致)则体现出他与费尔巴哈人本学之间的思想联系。

这两种学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科尔纽在批评当时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时曾经写道:“他们只是立足于一般的人,把阶级的对立变成道德观念的对立,并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代替了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就具有道德对立的性质。”[20]同样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潮影响的费尔巴哈,也把社会冲突理解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道德冲突,“因此,人的发展的性质和目的,在本质上就是道德上的了。费尔巴哈的这种伤感的空想的哲学,最终成了一种暧昧的伦理学,成了一种所谓普遍幸福和爱的无形的宗教”。[21]

上面的分析表明,这两种学说的本质都是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伦理观念。虽然青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也提出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22]这样重要的历史见解,但他的总体思路仍然是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伦理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或人道主义,他考察异化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视角仍然是“道德评价优先”。如果马克思偶尔也对异化现象做过历史评价的话,那么这种评价始终只具有边缘性的、从属性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