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发展的双重规律

历史发展的双重规律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分析,其独到之处就在于不是仅仅停留于某些方面、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而是更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从历史观上予以说明。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出现决不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世界历史不断经历了重心的转移。离开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参照系,无法说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一、历史发展的双重规律

虽然马克思在其生活的年代还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全球化理论,但他确实从全球的视野阐发了“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分析,其独到之处就在于不是仅仅停留于某些方面、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而是更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从历史观上予以说明。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出现决不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为此,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向展开的:一是从纵向上,研究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将历史发展揭示为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过程;二是从横向上,研究了自近代以来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历史的发展概括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这两种过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去我们更多注意的是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规律,而很少谈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规律,面对今天的全球化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后者的研究。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世界历史是以近代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以工业革命为动力而逐渐形成的。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以致冲破了各个国家、民族原有孤立、封闭的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体;人类历史也因此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世界历史不断经历了重心的转移。马克思认为,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联系纽带的世界贸易,其中心最初是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的,伴随地理上的大发现,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下一步的推进和发展,又将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太平洋地区。对于即将出现的这一重大转移,马克思在其1850年所写的《国际述评》中曾作过详细的阐述和科学的预言。他认为,随着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新交通线的开辟,包括亚洲和太平洋许多国家在内的太平洋两岸将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会很快繁荣起来。这样,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必然面临严峻挑战,“古老欧洲的工业和贸易如果不愿意象16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工业和贸易那样衰落不振的话,如果不愿意让英国和法国变成今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荷兰的话,就必须作巨大的努力”。[2]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洞察到了全球化的走势以及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挑战应战的发展态势。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五种生产方式的依次更替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一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明确表述。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离开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参照系,无法说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离开了世界历史的视角,也很难阐明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演进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正是借助于世界历史的宏观研究,借助于各国情况的比较分析,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弄清了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而在晚年提出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此,两种规律的研究并非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站在历史观的高度,用纵、横两个视角来观察全球化,更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全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