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双重逻辑

媒介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双重逻辑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媒介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双重逻辑在当今社会,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系统的主要组织构成,既担负着社会传播功能又担负着社会产业功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始终纠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两种重要力量。同时,在去中心化的技术逻辑的基础上,传统传播主体被消解。

三、媒介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双重逻辑

在当今社会,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系统的主要组织构成,既担负着社会传播功能又担负着社会产业功能。在媒介不断进步的历程中,传播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组织形式带来了三次重大飞跃——印刷技术与平面媒体、电波技术与电子媒体、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毋庸置疑,传播技术对媒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作用不仅在形态上引领着媒介的变迁,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媒介生态。然而,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始终纠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两种重要力量。如果说技术逻辑源于技术形式特有的规定性,那么制度逻辑则充分体现着人类作为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对工具的支配态度。(7)

第一,在媒介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逻辑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以网络为例,网络技术在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变革力量。网络技术是网络传播体现出传播层级上的“泛传播”模式。从传统传播学的传播层级概念上看,两极流动传播和多极流动传播是对传统传播模式描述的经典范式。然而在网络传播中,虽然在某一个具体的微观的传播过程和行为中还存在,但是由于信息链的复杂变形,导致传播层级不再具有量化定义,而成为泛化的和未定义的,因此可以称之为“泛层级”(pan-step)。泛层级概念的根本内涵是为了防止信道冲突——在所有的传播行为的信息链上,使信息价值得以低价,并使所有链接环节能实现多赢。泛层级使信息层级既存在又不存在,而且既可以存在又可以不存在,而选择的权力属于终端用户。换言之,传播层级在新的传播技术之下,出现了一种简称为“泛传播”(pan-communication)(8)的观念,具体指网络传播中“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的属性。

第二,网络时代是一个“沙皇退位,个人抬头”、“消解中心主义”的时代。(9)网络传播表现出强烈的去中心化的技术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传播主体的消解以及网民的去中心化思维。(10)

我们不妨这样表述,网络技术就是消解了中央控制的技术。凡技术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网络技术本身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隔离到兼容、从集中化到分散化的过程,分散多元而矛盾的网络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呈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权力思想。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挑战独断、权力、集中、控制的过程,包括包切换、分布式网络、传输协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身潜藏着一种摧毁中心的理念。

相形之下,传统媒介的传播蕴含着这样的权力结构:把关人在传播中处于决定媒介内容的支配地位,传统媒介基本上是以“无回应的语言”实施着以传者为主体的“中心—边缘”的传播结构模式。网络传播的互动方式取代了传播媒介的播报方式。权力精英的把关人已被网络这个具有机械性功能的角色所取代,传播主控权力被削减。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中心—边缘”的对立结构模式受到强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同时,在去中心化的技术逻辑的基础上,传统传播主体被消解。在网络传播中,传统传播主体的把关人权力瓦解后,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在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从真实走向虚拟,由确定走向不稳定,由单一走向多重,由集中走向分散。分散、多元、矛盾的主体带来了网络传播自由、多元和开放的优势。

第三,去中心化的技术逻辑带来了网民去中心化的思维意识。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的体系里面,始终有一种中心力量存在。无论是过度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报纸还是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电视台,大众传播媒介的目标始终是把特定的新闻向受众传播,态度明确,手段强硬。然而在网络传播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何况在匿名网络传播的前提下,网民们彼此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头衔和身份,人们更看重的是思想和观点本身的价值,表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在技术逻辑的视野中,网络媒体的发展并非唯一证明。事实上,无论是在平面媒体还是在电波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都体现出技术的强大力量。

然而技术并不是规定社会前行的唯一力量,社会对技术逻辑行使着选择的权利,其选择作用最终体现于该技术实现社会化扩张的进程中。虽然技术逻辑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层次走向融合的内生动力,但这股力量究竟能否实现或怎样实现取决于人与社会对它的选择,即制度逻辑的选择。例如,在产业融合的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产业规制的放松”是产业实现融合的必需条件。也就是说,在媒介产业走向融合的预设道路中,以产业规制放松为代表的制度逻辑选择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相关规制是否应该放松、何时放松以及怎样放松等就不是数字技术逻辑可以决定得了的问题。

类似的制度逻辑选择对技术的制约作用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时有体现。日本在20世纪中期曾就模拟电视的高清晰化做出产业政策规划,但事实证明这种制度逻辑的选择与未来的技术发展并不相符。这种不相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技术逻辑的改变力量与制度逻辑的选择力量发生了冲突,当这种冲突矛盾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就必然导致某种力量的妥协——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这项损失惨重的发展计划,转而走向以数字技术主导的发展之路。小泉政府任期内开始的邮政私营化改革不仅期望将邮政体系中的大笔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以改变日本重市场轻金融的经济现状,同时这项措施延续了历次改革的传统,将邮政系统中具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公众服务性质的组织机构与市场类的产业机构进一步分离开来——由此将邮政系统更快推入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大潮中,促进日本社会更大的产业融合。(11)

不难看出,制度是一种人造的、对人际之间的行为活动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而技术则是一种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体现环境对人类约束性的工具。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力量,它们的合力共同决定着媒介发展的方向与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