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年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历程的回顾,使学生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案例四 1982—2003年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一、案例呈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的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首先实施改革方案,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

2003年3月6日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的报告。《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方案》将由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方案中介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案例来源于中国网2003年3月10日,原文见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8-03/10/content_12101481.htm

二、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及意义。

2.谈谈如何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三、案例点评

我国的政治体制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一种“革命型”的体制,它对于运用政治权威的力量迅速统一全国的经济和政治,确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到极端。以发展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点,对原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能顺利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1982年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当然也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2003年抗击非典以后的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转折点。之后的政府机构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的,以全面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全面履行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为基本途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四、教学建议

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历程的回顾,使学生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