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拼搏的五年

拼搏的五年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勤奋、拼搏的五年吴仲信[1]今年5月,迎来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95周年,在这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始终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植根社会,服务社会。1995年1月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代表会议上,我当选为第一届社务委员会主任。

勤奋、拼搏的五年

吴仲信[1]

今年5月,迎来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95周年,在这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始终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植根社会,服务社会。在我国的教育改革、社会改革、抗日救亡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有幸在这历史长河中,得到了职教社的哺育,参加了学习和工作,经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

我与中华职教社的历史渊源,分三个阶段,一是从1946年到1949年,我考进中华职业学校读书,在这三年中,我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外,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担任学生会的干部,参与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投入各项学生运动,其间充满了各种风险,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二是参与中华职业学校上海校友会的工作,1985年恢复校友会时,我当选为副会长,1991年换届后我担任了会长,直到1998年。至今还担任名誉会长。在这期间,我对职教社历史作用和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三是从1989年担任总社理事、上海社辅导委员会委员,1995年至1999年任上海社主任、总社常务理事,1999年至2007年任上海社名誉主任,并在2003年至2007年担任了《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志》主编。对于前两个阶段,我在迎接上海解放50周年时写了《黎明前的号角》一文刊登在《浦江同舟》刊物上,校友会的工作,也有十余篇文章分别作了记叙。本文回忆是我担任上海职教社主任五年的主要经历,这是我当好“接力棒”艰苦努力,磨炼意志的五年,印象特别深刻,也成为自己一生难忘的回忆。

1994年在北京参加总社理事会期间,孙起孟理事长曾就上海职教社工作找我谈话,主要内容为:①陈穗九同志因年龄关系,不再担任上海社的主任;②听多方面的反映认为你去上海社工作比较合适,这个意见我赞成,你的情况我了解;③上海是中华职教社的发源地,工作要做好,要勇于当好“接力棒”;④做好工作要依靠地方党委的领导和社员们的共同努力;⑤中华职教社会关心和支持上海社的工作。

1995年1月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代表会议上,我当选为第一届社务委员会主任。为什么是第一届?因为过去上海职教社的领导是总社任命的,这次是上海职教社划归地方党委领导后按照新规定第一次召开社员代表会议,经过选举产生。当选后,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上海职教社如何去适应,如何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何挑起孙起孟理事长倡导的“温暖工程”在上海起步的重任,对我而言是一道道考题。

五年中,我和一班伙伴边工作边探索,深入了解社情,精心筹划开展社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社的自身建设,继承和发扬职教社的优良传统

1.加强班子建设,肩负领导重任

接任后,我一直思考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不辜负广大社员的信任,开拓上海社新征程,必须加强班子的集体领导,而不能由个人说了算。为了要增加领导力量,在代表会议前,已充分酝酿,当时提名一位既熟悉党群工作又熟悉教育的党员任专职副主任,我又建议市委统战部为职教社增配一位熟悉统战工作的党员干部,得到支持,又在届中增加一位党员干部任秘书长,几位都是有长期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这样从力量配备上保证了上海职教社的集体领导。我们坚持每周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各自提出工作设想,由于讨论充分,有利于集中统一和工作的贯彻,还通过不定期的民主生活,以自我批评为主,加强了班子间的团结,有利于工作劲往一处使。

2.健全组织机构和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报请主管部门批准,上海社设立了办公室和教育发展部,两个职能部门根据分工明确职责,推进工作。随着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还花了大力气推进规章制度的切实执行。

3.聘请顾问,创办《上海社讯》,争取广大社员和方方面面的监督和帮助

上海社有一批在社机关工作过的老同志、关心社务的老社员以及在工作上与我们有密切联系的同志,对职教社有深厚的感情,我们聘请他们为上海社的顾问,通过不同方式与他们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监督和帮助。我们还根据代表会议上的建议,为了加强与社员之间的沟通,宣传和扩大内外联系,有利于各方面的知情出力,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创办《上海社讯》。孙起孟理事长亲自为《上海社讯》题写刊头,1995年3月《上海社讯》试刊出版。《上海社讯》是上海职教社的重要窗口,为了保证质量,几位主任都很关心每期组稿并对清样进行审阅,后经申请审核,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上海社讯》颁发了《上海市内部资料准印证》,《上海社讯》由试刊、创刊到正式出版,版面由2版到4版,有时还附专版增刊,除分发社员及送呈有关领导部门外,还分送各民主党派市委、区县委统战部门和教育局、有关学校、校友会及兄弟省社参阅。《上海社讯》至今已出版了200多期,扩大了上海职教社的对外联系和影响。

4.开源节流,勤俭办一切事业

“团结、切实、坚韧、勤俭”是职教社的好传统,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工作中的准绳。我们对办公用房、办公经费的使用等,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浪费资源,不搞奢华、不图享受,力求节俭,注重效率。五年中,我们曾花了很大精力,也用了较多时间对社办经济实体逐个进行了梳理,抑止了社的资源流失,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还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预算收入从1994年度的22.3万元增长到1999年度的149.4万元,共增加了6.7倍,这为第二届社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共谋发展

1.加强基础工作,逐步调整社员结构

1994年底上海社员共895人,平均年龄偏高,60岁以上的占63.8%,文化偏低,高中以下的占24.5%,中共党员比例占41.2%。经过五年调整,到1999年底,社员数为1 253人,净增358人,60岁以上社员比例下降为42.6%,高中以下比例下降到18.6%,净增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社员131人,共有657人,优化了社员结构,激活了上海社集体的能量。

2.加强区县社建设,为社增添活力

1994年上海社有嘉定川沙南汇、奉贤、崇明等5个县级组织。中心城区还是空白,这不利职教社扩展面上工作,经过精心细致准备,在中共虹口区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虹口职教社在1997年成立,上海中心城区有了第一个区级社,并在人员、经费、办公地点上都有了落实。五年中,5个县社先后经过换届,充实了力量,增添了活力,展现了新的气象。通过几年努力,我们为徐汇社、黄浦社、南市社的建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闵行、金山、卢湾区的建社,也同当地统战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取得了支持。

3.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组织社员共同开展社务工作

上海社编制12人,较难适应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社员中有不少人才,且乐于为社服务,1995年4月,经社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成立学习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组织联络、经济工作等五个专门工作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10—15人组成,制定专委会简则和工作计划,为广泛动员更多社员共同参与推进社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多方面的协作和联系,在学习交流中提高

1.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联系

民盟、民建、工商联与职教社有较多历史渊源,代表会议后,我们分别进行了拜访,畅叙了历史上的交往,通报近况,民革、民进、农工、九三、致公、台盟也有业务上的联系和沟通,他们都对职教社的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

2.争取参加学习联席会议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每月都举办学习联席会议,会上除了交流各自工作外,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和有关处室参加并传达有关精神,有时还举行大会交流,经过努力争取,职教社也派专职副主任、秘书长和宣传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3.多方协作,开展各项研讨活动

针对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联合方方面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如与市人大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市政协教育委员会、市社联有关部门、市职教研究所、华师大、市方志办、市侨联、黄埔同学会、欧美同学会、《浦江同舟》杂志社等联合举办了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展览会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映。

4.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联系

我们对要报道的一些内容,积极向《联合时报》、《上海对台工作》等报刊写稿,很多内容都是主任们亲自执笔,刊登率很高。1999年上海有线电视台还对上海社的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并播出,反映较好。

5.举办社办学校的交流活动

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上海校友会可以说是上海职教社的坚实基础,我们多次与他们联合举办有关活动并编辑专刊,在举办中华职业学校复校10周年,建校80周年,职教社成立80周年等活动中,彼此配合,相互支持,效果显著。此外我们对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校友会及比乐中学有关活动,也给了很多配合和支持。

6.学习外省市职教社经验,推进上海社工作

五年中,我们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区县社的同志赴兄弟省市职教社学习取经,多次接待安徽、福建、云南、河北、深圳等省市社来沪传经送宝,通过交流互动,在温暖工程、区县社组织建设、办学、社会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海外联谊等方面工作都给我们不少启发和帮助。通过组团交流交往,也使大家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四、加强海外交流和合作,为祖国和平统一发挥积极作用

职教社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统战性、教育性和民间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了新的对港澳台方针政策,两岸三地交往日增。我们着重沟通和联系港澳台的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在开展并开拓这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1996年4月,由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政杰教授率领的“大陆高等职业教育访问团”来沪访问,我们给予了热情接待和周到的服务。黄主任返台后给我来信:“代表所有团员致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今后能保持联络,以加强两岸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台湾商业职业教育学会田余秀理事长、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陈倬民校长、台湾大学中华两岸论坛协进会吴秀玲秘书长、台湾新兴商专魏照金董事长、香港职业训练局两任执行干事、香港明爱教育中心主任等多次来社访问。我们也应邀赴台访问,在1998年台北举行“两岸商业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我介绍了上海职教社的办学情况。我二次访台,访问了10余所各类学校,有公立、私立,有中专、大专、大学,回沪后汇集访问所得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市台办还曾专门发文予以表扬。1998年我率团访问香港职教界,与教育社团和职业院校进行了交流,加强了沪港两地职教社团和学校的沟通和联谊。在对台交往中,我们着眼长远,如1998年6月,我们在社内接待了台湾南部树德家商的创始人张佩玉夫妇,双方商谈了今后合作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为日后经常互访打下了基础。张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孙辈,对祖国怀有深情,对教育乐于奉献,他亲率教师、学生参访团多次来上海、北京、东北、南京、西安等地交流,让师生亲见祖国的巨大变化,效果很好。在交往中,我们对台湾教育界上层人士所表露出来有某些愿望,也尽量为他们创造落实的条件。如有一位想开展教育合作的人士,我们邀请他来沪,陪同他们参观场地,并同市教委有关同志商谈。还有一位上海籍大学校长,1949年后因某些不便一直没有回过大陆,我们发出邀请后,他很快组团来京、沪两地访问,对大陆建设成就表示百闻不如一见,非常高兴。五年中,通过访台和来访接待,我们与不少中华职业学校在台老校友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他们思念祖国大陆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他们还主动交纳校友会会费,集资购买纪念礼品,有的还对母校进行捐赠。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后,我们即向台教育界同仁和中华职校在台校友致电慰问,体现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五、继承传统,服务社会,积极开展“温暖工程”

1995年春节前,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座谈会,希望社会各方面协助党和政府研究、解决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问题。孙起孟理事长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在社内倡导实施“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温暖工程”公益活动。上海社积极响应倡议,发扬我社“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党分忧、为民解忧的光荣传统,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积极启动以下各项工作:

(1)联络上海市教委、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妇联、新民晚报等单位成立了以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为名誉主任,以市委统战部王生洪部长为主任的“温暖工程”上海促进委员会,规划、协调,推动上海的“温暖工程”。

(2)推动协助崇明、嘉定、南汇、浦东、奉贤、虹口等区、县职教社成立“温暖工程”领导小组,筹划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3)推动选择依托社办学校发挥示范作用,成立“温暖工程”上海培训中心,作为实施“温暖工程”的实验基地,开展了调研、联络、专业设计、教育安排、技能培训及就业推荐等一系列工作。

(4)推动区、县社及社办学校先后建立了“温暖工程”培训基地,联合培训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开展各项培训并积极推荐就业。

(5)开展“温暖工程”的理论研讨,工作交流,评选表彰等活动。

五年中我们首先适时多次组织区、县、社及有关学校开展“温暖工程”的交流会,也组织他们去外省市或参加全国“温暖工程”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推动工作。其次围绕“温暖工程”的本质、工作内容及外国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策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温暖工程”理论研讨会。第三,为了鼓励先进,推进工作,我们在1999年12月召开的本社第二次社员代表会议上,表彰了在实施“温暖工程”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五个先进集体和十八位先进个人。在此期间,中央统战部领导,民主党派中央领导费孝通、雷洁琼、王光英、程思远、钱伟长、董寅初、万国权、蔡孑民、经叔平、刘延东等在上海参观了开展“温暖工程”活动的摄影图片展出,并听取了总社和上海开展“温暖工程”的工作汇报。在开展“温暖工程”工作中,孙起孟理事长多次接见奉献“温暖工程”的同志,给我们极大的鼓舞。上海社还被评为上海市市级机关1998年度“双文明”百件好事单位。

六、隆重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80周年

1997年,适逢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80周年大庆,为缅怀先烈业绩,弘扬职教社的精神,继承社的优良传统,动员全体社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创辉煌,上海社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

(1)商讨并推荐各方面代表人士赴京参加总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庆祝座谈会。

(2)邀请部分社员回忆座谈。

(3)编印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英文简介。

(4)完成庆祝80周年征文汇编。

(5)成立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个区级组织虹口中华职业教育社。

(6)召开“面向21世纪上海的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

(7)推动并参与区县社庆祝立社80周年的活动。

(8)召开隆重、热烈的庆祝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发来贺信。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区统战部门、教育部门、社员等两百余人出席。

(9)表彰社办学校先进工作者。

(10)与各大新闻媒体互动,报道职教社的历史和新形势下取得的成绩。

在这些工作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庆祝立社80周年征文汇编过程中,一些老社员、老校友,包括几位年逾90的老寿星,都提笔亲自写下当年聆听并得益于黄任老等几位老前辈的生动史实;或写下在参与职教社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指导与介绍,宣传出版事业与海内外各界联系各项革命活动等内容;或写下在中华职业学校、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比乐中学任教、求学的切身体会……感情之深,跃然纸上。

七、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开展各项纪念庆祝活动

1997年香港回归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我们与市文史馆、上海政协之友社、市级机关苍松书画社等在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迎香港回归书画展”,我们还举办有关的讲座,组织学习香港基本法及有关知识,组织参加统战系统的知识竞赛及参加全市举行的各项庆祝活动。1999年澳门回归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盛事,我们举行了“喜迎澳门回归”活动,举办了报告会,还推动社办学校分别通过主题班会、宣讲会、歌咏比赛、出专题板报等庆祝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在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及纪念“五二〇”学生运动50周年的时候,我们与中华工商、中华职校上海校友会及中华职校互动,邀请当时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各地校友代表,向学校师生做报告,有的撰写回忆文章。在“五四”青年节时,请老校友为社办学校的团员青年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并提出殷切的期望。以上这些活动,《上海社讯》都进行充分的报道以扩大教育面并增强大家爱党爱国的热情。

八、围绕中心,结合市情、社情推动社员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推动社员中的全国、市和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行好自己参政议政职责,特别在两会召开前我们进行个别联系或走访,有时请来座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加强履职感,他们提交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鼓励区、县社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推动他们紧紧围绕当地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献计献策。

五年来,我在兼职多、健康差、压力重的情况下,紧紧依靠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和北京总社的关心和帮助,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继承和发扬黄任老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尽责尽力,当好“接力棒”。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历尽艰难,但我牢记黄任老“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教导,依靠集体力量,坚持集体领导,排除种种困难,为职教社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在1999年12月换届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为了保证完成艰巨的任务,我连续5天住宿在社内,离开白天的忙碌,晚上静下心来修改大会稿件,计划工作进展,思考在工作中是否有遗漏的细节,总算在大家的努力和配合下,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我也站好最后一班岗,尽了心尽了力。在实践中,我从中深深体会到职教社95年来,每进一步,都不容易,要寄语后人珍惜职教社9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的统一,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实际行动来迎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

【注释】

[1]作者:第一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