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是终身的乐事

学习是终身的乐事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开篇的文字,晃一看,孔子说的是一种学习态度,但更深层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孔子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一生手不释卷,勤学不辍。不仅如此,孔子还非常赞赏那些敏而好学、安贫乐道的学生。无论是好学,还是乐观,其实都是孔子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和品质。孔子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人快快乐乐做事情,和不理解自己的人快快乐乐和谐共处,即便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保持君子风度。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1)学习了知识,然后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实践,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不欣赏我、不重用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气馁,不也是君子风范吗?《论语》开篇第一句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言。大凡有国学常识的人,都能背诵下来。

作为开篇的文字,晃一看,孔子说的是一种学习态度,但更深层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现实社会中,学习真的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快乐吗?有时恰恰相反,学习常常带给我们痛苦。当我们牙牙学语,懵懂无知的时候,可能是我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因为婴儿的心灵纯洁得像一张白纸,无忧无虑,无欲无求。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们逐渐有了是非的观念,尤其是书本中所学到的东西往往与现实的社会有着很大的距离或反差。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要么坚守理想,要么遵从现实。坚守理想,不得其志,就会产生痛苦;遵从现实,随波逐流,又会失去自我。我们在两者中摇摆和抉择,在失意和彷徨中前行,这就更谈不上高兴和快乐了。有时,学到的知识越多,懂的道理越多,人生的烦恼就越多。

要说学习,恐怕很少能比得上孔子。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5.28)意思是说,即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罢了。孔子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一生手不释卷,勤学不辍。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读《周易》,韦编三绝。孔子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张,人们平时读的书是用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由于读书非常刻苦用功,以至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了好几次。

要说人生,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孔子更坎坷。孔子身负绝学,志向远大,但是命途多舛,政治上屡受排挤,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四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始终未能如愿。直到68岁,这位在国外漂泊了14年的老人才得以重返故土。晚年的孔子也并非多么如意,自己的儿子孔鲤50岁就先自己死了,自己钟爱的学生子路、颜回也相继离世。在社会上,孔子虽然备受尊重,国君和士大夫无不礼遇有加,但也只是做做样子,他的意见和建议,几乎没有一项得到重视和采纳。

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打击,孔子从来没有丧失人生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磨难,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怀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即便到了69岁的高龄,他还有从政的愿望,尽管得不到重用,他依然积极从事教育和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

孔子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一定没有什么快乐而言,而孔子却始终保持满腔的热忱,不断学习,积极进步。不仅如此,孔子还非常赞赏那些敏而好学、安贫乐道的学生。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不是腰缠万贯的子贡,也不是刚强勇猛的子路,而是穷得不名一文,家徒四壁的颜回。孔子为什么最喜爱颜回呢?

一是好学。不止一个人问过孔子:“您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每次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不幸短命早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论语·雍也》6.3《论语·先进》11.7)颜回死后,孔子哭得最伤心,悲天跄地地喊:“老天爷啊,你这是要了我的命啊!”(《论语·先进》11.9)以至于有的学生对孔子说:“老师,您哭得太伤心了。”(《论语·先进》11.10)

二是乐观。孔子这样夸赞颜回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6.11)好一个颜回啊呀!一竹筐饭,一瓢凉水,住在破陋的小巷子里,别人不堪其苦而忧虑哀伤,颜回却丝毫不改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好一个颜回啊呀!孔子对颜回的夸赞,不仅发自心底,而且有感而发,反复赞叹。

无论是好学,还是乐观,其实都是孔子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和品质。颜回就如孔子的影子。这就是孔子反复夸赞颜回的原因所在。

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即便有人不认可,即便常常遭受挫折和失败,他也总是乐此不疲。不理解的人讥讽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14.38),他却依然故我,乐在其中。孔子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人快快乐乐做事情,和不理解自己的人快快乐乐和谐共处,即便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保持君子风度。

孔子生前所倡导的仁政,从来也没有真正实现过,但这似乎没有影响他人生的伟大。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并非因为他事业的成就,而在于其精神的可贵。具体到开篇的这段文字,就是贵在他终身学习,积极实践的乐观主义精神。具体到我们现实的人生,就是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敬业乐群,努力前行,即使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人生,也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交流思考

1.为什么有些怀才不遇的人会非常痛苦?为什么孔子提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怎样体会孔子的快乐?如何学习孔子乐观的人生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