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春风下的生物产业体系发展

政策春风下的生物产业体系发展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二五”规划中再度明确了发展重点方向。生物医药是传统发展重点,而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方面有望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具体而言,在生物医药这一长期以来备受重视的行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予以细化。

6.2 政策春风下的生物产业体系发展

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二五”规划中再度明确了发展重点方向。《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为以进一步加强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此为目标,未来我国生物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外包五大方面。其中,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生物产业三大发展重心,实现三足鼎立。生物医药是传统发展重点,而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方面有望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对于生物产业发展路径,预计未来5到10年,我国生物产业将从技术研发、产业化、产业升级、国家合作等方面着力,逐步形成生物产业体系。国家也相应地对于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形成财税支持体系,对生物产品政府采购进行补贴,对有关产品增加消费税,以此对生物产品进行支持。

具体而言,在生物医药这一长期以来备受重视的行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予以细化。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已经探索出实施举国体制、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研发、开展大药技术改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造研究开发平台、培育企业主体地位等重要发展途径,并且累积了大量经验,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指出生物制药未来五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核心内容是发展发展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与此同时,国家将提供100多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将获得千万元左右的项目资金。“十二五”规划反复强调生物制药将成医药产业十二五重点发展方向,并且在各方面为未来的生物制药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部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这对于沿海省份而言,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的优势比较明显,河北、山东等省份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中,而对浙江而言亦相当有利。在“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部分中,“十二五”规划明确“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医疗总投入将持续增加,这对基础医疗设施以及基本生物药物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带来持续利好。对于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来说,其核心内容是提高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并在2015年前培养出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医药流通龙头,以及20家左右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地方性医药流通龙头。“十二五”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一再细化,包括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细分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行业还将迎来“赢家通吃”的现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生物农业方面,生物农业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作用,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也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据专家介绍,到2015年全球人口可能达到72亿,养活新增加的人口须增加粮食供给23.9亿吨,增加耕地面积15.7亿亩。在目前的形势下,各方都在寻求解决之道。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农业生物技术在其应用的12年里显示了在提高粮食生产力、增加产量方面的巨大潜力。利用生物技术,能够开发出具备更加适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特性的农产品品种,农作物可以因此增加抗旱、耐碱、抗病虫害的能力。生物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常规育种的补充和有效手段,在生物技术作物种植的第一个12年中,全球种植面积超过了1亿公顷。高种植率反映出农民对产品的满意,产品提供了实在的效益,范围涉及更方便和灵活的作物管理、更低的生产成本、每公顷更高的产量,通过减少传统的杀虫剂使环境更洁净,从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因此,农业生物技术对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非常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生物农业作为生物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育种将上升至重要位置。这意味着“规划”出台后,生物领域转基因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对生物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比‘十一五’大很多”。其次,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部分明确提到了“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预计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0个。截至2010年年底,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配套投入在内,中央实施转基因专项投资规模达260亿元,而“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力度。这也意味着生物农业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广泛展开,农业生物必将成为一热门新兴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也是浙江省必须抢占的制高点。

此外,生物制造是指通过制造科学生命科学相结合,在微滴、细胞和分子尺度的科学层次上,通过受控组装完成器官、组织和仿生产品的制造之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其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基础化学品与原料等的一种工业方式,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造纸、纺织、采矿、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重要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研发日益完善,自主创新显著增强,带动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日益先进、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原料结构出现多元化,非粮原料比重明显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国际化也取得新进展,产品出口表现为稳定增长态势,大型企业成功打入了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尽管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生物制造技术目前仍停留在模仿和跟随发达国家的低层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尚未形成重大的产业链等诸多问题。例如在产业链问题上,生物制造产品尤其是大宗生物制造品对资源和环境领域存在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原料利用率不高,废弃物排放量较大,资源综合利用深度不够和副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生产原料品质改良、产品后续应用技术等重视不够,未能形成功能配套的完善的产业链条体系。在生物材料领域,偏重原料的生产,对材料改性及应用技术重视不足,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而,“十二五”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在生物制造方面,生物基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重达到10%以上。生物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用更加明显,在解决资源、环境等瓶颈问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生物制造产业将在促进节能减排带动效应、促进石油资源替代、促进天然气替代等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如通过扩大生物酶催化等关键技术在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到2015年,力争实现上述重点行业污染物产生量减少20%、排放量降低15%以上、降低能耗22%以上、节约用水15%以上。通过对相关行业工艺的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0%。同时,在生物制造产业通过积极发展非粮原料,减少粮食消耗,实现生物制造产业的绿色低碳化目标。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强力引导,预计到“十二五”末,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兴生物制造消费品、绿色生物工业品成为生物制造领域新的增长点。2015年之前,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一批高效清洁的新产品和过程,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这也有利于有利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创新、行业服务等体系也将形成。

总体而言,“十二五”规划用了浓重的笔墨为未来的生物产业发展绘制了一幅崭新的蓝图,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从而引发社会新需求,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产业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这也是我国选择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和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浙江也更需要借此宏观有利条件,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在生物产业领域有更多的建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