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构建社会支撑体系,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财政手段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这将有望成为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政府应以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导向,努力营造制度环境和推进市场化建设,从公共部门调控、新兴市场培育以及金融支持为主体,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体系。

1)构建社会支撑体系,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财政手段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自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各级政府综合运用各种财政金融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力争实现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如中央财政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直接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全国也有20个省市设立了类似的专项基金。

除了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消除部门壁垒,降低产业的交易成本。如国务院已经批准建立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形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地方政府也开始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安徽实施“千百十工程”,计划到2015年建设1000个左右的建设项目,培育和引进100个左右的重点企业,培育10个特色产业基地。重庆实施“2+10”产业链集群建设方案,建设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开发处理“2”个全球重要基地,培育包括通信设备在内的“10”个“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等。这将有望成为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2)培育和挖掘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归宿,应当是政府逐步退出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让位于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公共部门的调控作用,使市场需求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完善的金融市场逐步成为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有效渠道。

首先,在产业需求培育方面,各级政府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如国家组织实施节能惠民、百城万盏、十城千辆、金太阳等重大示范工程,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对需求侧的激励。如广东省对新能源汽车、LED照明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品实行优惠;而上海则致力于在智能电网、4G移动通信、云计算等领域探索适应于市场的产业运营模式;北京统筹安排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00亿政府采购等。这些政策举措扩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但是还未能真正激发和培育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需求,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还应考虑通过税收调节的方式,从而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空间。如提高对传统能源的税率,降低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税收,从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效的需求规模。

其次,借助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市场发展的机遇,鼓励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稳步推进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等融资工具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融资机制的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3)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激励企业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在于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而要让企业保有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断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就需要建立起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在内的基本法律环境,引导人们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理念,保障研发和科技创新的应得回报。这些法律法规要做到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成本,从而保护研发创新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应用。如鼓励社会力量建立第三方的社会中介组织,拓宽研发成果和投资需求的沟通渠道,重视技术服务平台、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有效实现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和流动;建立技术联盟或专利联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实施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等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与银行或VC开展合作,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