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包括哪些

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包括哪些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预算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职权。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

(一)《预算法》

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11章79条,章名分别为:总则、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它的颁布施行,对于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为了贯彻实施《预算法》,使之更具操作性,为预算及其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国务院于1995年11月22日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共分为8章79条,章名分别为:总则、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附则。《预算法实施条例》根据预算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其中的有关法律概念,以及预算管理的方法和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

【例4-1】(多项选择题)我国预算法律制度是由下列(  )法律法规构成的。

A.预算法

B.预算法实施条例

C.预算法实施细则

D.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

【答案】ABD

二、国家预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我国的预算收入采取税收等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积累;我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

国家预算的原则:

(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国家预算作为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国家预算的作用是国家预算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条件,又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保证。

2.调节制约作用。国家预算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实行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预算支出的结构可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因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因此通过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便于监督和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

我国国家预算级次结构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而确定的。我国的国家预算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分为五级预算,具体包括:

(1)中央预算;

(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

(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

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例4-2】(单项选择题)我国国家预算体系中不包括(  )。

A.中央预算          B.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C.乡镇级(乡、民族乡、镇)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

【答案】D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我国的国家预算,根据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各级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各级预算都要实行收支平衡的原则。

1.中央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其中,中央各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直属单位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2.地方预算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其中,本级各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直属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3.总预算

总预算是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和政权结构可相应划分为各级次的总预算,如我国的中央总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市总预算、县总预算等。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所属下级政府的总预算汇编而成,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下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下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级政府的本级预算;没有下级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4.部门单位预算

部门单位预算是指部门、单位的收支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其预算收支项目比较详细和具体,它由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

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国家预算编制的重大改革,即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内涵包括: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取消财政与部门中间环节,财政预算以部门编制预算作为起点,即从基层单位开始预算的编制;二是国家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从根本上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传统做法,预算实现了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相关资金的部门;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为预算部门。可以说,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例4-3】(多项选择题)下列国家预算中有关中央预算表述正确的有(  )。

A.由中央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B.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

C.中央预算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据

D.中央预算不包括军队和政党组织的预算

【答案】ABC

三、预算管理的职权

明确划分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活动中的职权,是保证依法管理预算的前提条件,也是将各级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决算的各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必要措施。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预算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职权。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职权如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

(3)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4)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

(5)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例4-4】(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职权表述正确的有(  )。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C.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D.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答案】AD

(二)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1)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2)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3)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4)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决议;

(5)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职权

(1)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2)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3)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4)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正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职权主要包括: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职权

(1)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2)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3)提出中央预备费动用方案;

(4)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5)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

(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2)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3)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4)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5)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1.各部门的职权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各部门的预算职权包括:

(1)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3)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2.各单位的职权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各单位的预算职权主要包括:

(1)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2)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

(3)安排预算支出;

(4)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例4-5】(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部门预算管理职权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B.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C.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D.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答案】D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一)预算收入

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其中,中央预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中央预算、地方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按照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地方预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地方预算、中央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按照规定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对同一税种的收入,按照一定划分标准或者比例分享的收入。

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收入形式包括:(1)税收收入。它是国家收入的最主要部分,在许多国家占90%以上。(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如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出让的收益等。(3)专项收入。如铁道专项收入、征收排污收入、电力建设基金收入等。(4)其他收入。如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二)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划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其中,中央预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承担并列入中央预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地方预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承担并列入地方预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地方按照规定上解中央的支出。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上级政府不得在预算之外调用下级政府预算的资金,下级政府不得挤占或者截留属于上级政府预算的资金。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支出的形式有:

(1)经济建设支出;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

(4)国防支出;

(5)各项补贴支出;

(6)其他支出。

【例4-6】(判断题)由于我国中央预算收入采用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系,因此我国国家预算收入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两种形式。(  )

【答案】×

五、预算组织程序

预算组织程序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

(一)预算的编制

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负责部署。预算草案是指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1.预算年度

我国国家预算年度采取的是公历年制。《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各预算活动的主体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地编制预算,即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只有及时地编制预算才能保证国家财政税收活动的正常依法进行。

2.预算草案的编制依据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各级政府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包括:

(1)法律、法规;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3)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4)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5)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包括:

(1)法律、法规;

(2)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

(3)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

(4)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

(5)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4)地方上解的收入。

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国内外债务和还本付息数额应当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

(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

(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5)上解上级的支出;

(6)下级上解的收入。

(二)预算的审批

由于各级预算的审批具有时效性、级别性、程序性和严肃性,《预算法》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预算的备案,即各级政府预算批准后,必须依法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备案,以加强预算监督,预算备案是与预算审批密切相关的一个制度。而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时效性,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三)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在组织实施本级权力机关批准的本级预算中筹措预算收入、拨付预算支出等的活动。我国预算执行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只有法律规定有预算执行权的主体,才能依法执行预算。同时,不同的预算执行主体享有不同的权力,担负不同的职责。

《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法及时、足额征收应征收的预算收入。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规的规定,将应上缴的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和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并加强管理和监督。

(四)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预算是一种计划,它确定以后,往往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原来预料不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出现,导致预算收支由原来的平衡变得不平衡,这时就必须依法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固然是正常的活动,但它又是对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预算的变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来进行,任何政府或者部门都不得擅自变动预算。

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另外,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预算调整方案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列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二是接受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款项,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以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拨付给下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专款,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并办理预算划转手续。四是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做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五是年度预算确定后,企业、事业单位改变隶属关系,引起预算级次和关系变化的,应当在改变财务关系的同时,相应办理预算划转。

【例4-7】(判断题)我国的国家预算年度采取公历年制。(  )

【答案】√

【例4-8】(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我国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B.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C.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部门负责

D.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答案】ABC

六、决算

决算是指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管理预算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它包括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个部分。编制决算可以总结预算年度中预算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反映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供国家决策时参考。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各部门对所属各单位的决算草案,应当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

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各级政府决算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例4-9】(判断题)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

【答案】×

七、预决算的监督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及其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切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预算、决算监督职责,是国家依法理财的有力保障。我国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但有效的法律监督向来是一个薄弱环节,预算法不同于一般以事后救济为主的民事、刑事法律规范,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强调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调整,积极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要做好预算、决算监督工作,有关主体应当充分做好本职监督工作,这对于预决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对预决算的监督可以按不同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按照监督的内容,可以分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对决算的监督;按照监督的主体,则可以分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以及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实行的审计监督,等等。

【例4-10】(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决算管理的监督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C.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D.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答案】ABCD

【解析】《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