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年全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22年全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看,预计2008年在种种复杂的局面下,兰州市能够完成既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02%,增加值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3.75亿元,同比增长19.52%,高出兰州市平均增速2.2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69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1—6月份,兰州市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5.96亿元,同比下降30.9%。

2008—2009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08年兰州市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特点

2008年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以上,完成省上下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各项减排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税收增长16%,财政收入增幅力争与税收增幅持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以上;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上半年在宏观环境以及新的形势变化下,兰州市经济发展遇到了三大困难:农业因灾损失较大,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融资措难度加大,利润空间缩小;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预期上涨压力较大等。通过多方努力,这些困难得到了有效地克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下半年不利因素虽继续延续,但仍有许多有利因素。首先,国内、国际市场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强劲,以及灾后重建的需要,预计我市石化、有色冶金电力、建材等产业仍将较快增长。其次,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以及国家上调成品油出厂价格,有利于缓解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再次,一批中央、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新建、续建项目以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在下半年进行,将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增长。另外,消费需求会持续升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更加显著。总体来看,预计2008年在种种复杂的局面下,兰州市能够完成既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1—6月,全市上下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低温雨雪灾害、地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市经济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发展。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80.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5亿元,增长15.54%;第三产业增加值187.63亿元,增长9.98%。8个县区都保持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增速最快的红古区为33.18%,增速最低的城关区为11.3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21亿元,增长21.72%,比上年同期提高6.5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 814.66元和1 350元,分别增长14.67%和10.43%。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7亿元,增长20.33%,比上年同期提高3.39个百分点。全市共签约各类国内合作合同项目153项,总投资305.78亿元,引进资金305.7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6亿元,增长30%。[2]

(二)工业经济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紧、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的形势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努力降低工业生产能耗等,使得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4.45亿元,增长16.63%。[3]

从规模结构来看,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兰州工业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3.74亿元,同比增长17.31%,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02%,增加值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3.75亿元,同比增长19.52%,高出兰州市平均增速2.2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69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4.84亿元,增长20%;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4.8亿元,增长2.8%;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71亿元,增长18.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12.4%。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速加快,轻工业增速明显回落。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7.92亿元,增长19.6%,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89.82%;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5.81亿元,增长8.1%。重工业比轻工业增速高11.5个百分点,仍然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导因素。受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企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带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电、建材、电力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五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6.8%,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04亿元,同比增长11.94%;有色冶金行业增速加快,实现工业增加值20.66亿元,增长21.6%;通过积极开拓风电设备、节能设备等领域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带动,机电行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26.88%;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41.9%;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亿元,增长12.22%。1—6月份,兰州市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5.96亿元,同比下降30.9%。其中轻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0.41亿元,同比下降22.2%;重工业完成出品交货值5.56亿元,同比下降31.4%。而市属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逐月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8%,增长速度高出地区增速0.68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1.87%,低于地区产销率5.29个百分点。[4]

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1—6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增长近一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35.7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8.4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达12.86%,较上年同期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标志着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其中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7.08%;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93亿元,增长1.7%;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增长4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12亿元,增长96.6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55亿元,增长65.1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 500万元,下降45.7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 593万元,下降42%。[5]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非公经济预计完成增加值141.85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2.43亿元,同比增长26.35%,实交税金预计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15%;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74.05亿元,同比增长11.31%,完成工业增加值39.09亿元,同比增长14%。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一是把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有41家企业被确定为2008年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企业,同时上半年实施技改项目9项,设计总投资2.12亿元,已完成投资7 273万元。3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顺利。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孵化园等基地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孵化出一批科技型企业。二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市政府提出合同引资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全省争第一的目标任务。目前,项目洽谈、招商引资、产品展示展销、产学研对接、劳务合作、金融产品推介六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各类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7项,设计总投资73.42亿元,已落实到位资金10.5亿元,占总投资的14.3%,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4项。非公经济各类建设项目226项,全部项目设计总投资89.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47亿元。完工或部分生产线建成投产项目84项,项目完工率为37.2%。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资金到位率29.7%。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9项,上亿元项目23项。三是做优做强成效明显。围绕非公经济“4111”主体成长工程,加大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上半年全市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非公企业新增64户,累计达到512户。四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县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积极开发荒山荒坡,新办非公企业集聚区,有效缓解企业用地难,拓宽了非公经济发展空间。[6]

(四)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国内外价格形势明显影响了兰州市的物价。2008年2—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0.8%、9.3%、10%、8.3%。促使物价大幅上涨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28.3%、122.6%、125.3%、121.2%。其次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09.1%、108.6%、107.8%、105.2%。再次是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呈先加速上涨后涨幅减小的趋势。只有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有小幅下降。2008年2—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5.10%、105.02%、106.52%、105.7%。其中轻工业分别为102.63%、104.68%、104.07%、104.6%;重工业为105.55%、105.08%、107.02%、105.9%。物价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之企业流动资金、建设资金短缺,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对此全市物价系统启动了粮油肉禽蛋等主副食品价格应急监测日报和生产资料价格应急监测周报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适时采取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价格上涨压力。[7]

(五)投资消费增长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2008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21亿元,同比增长21.72%,比去年同期提高6.5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34亿元,增长21.9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7亿元,增长15.32%;房地产投资完成35.29亿元,增长41.15%。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完成投资38.65亿元,增长53.54%;省属完成投资20.76亿元,下降10.62%;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89.79亿元,增长21.05%。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增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计划实施100项重大项目,1—6月完成投资38.75亿元,已开工建设66项,34项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蓝星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生产线,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年产10万吨丁苯橡胶、年产8万吨丙烯酸及脂装置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川公司镍及镍合金线棒材生产线项目和钴粉扩能改造项目预计下半年试生产。大唐西固热电公司热电联产工程、兰铝3×300MW自备电厂、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部分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连城铝业公司年产25万吨高精度板带泊铝合金扁锭及工业交通用铝合金圆锭项目、金川公司镍钴锰三元素中间体生产项目、兰州石化年产5万吨丁腈橡胶装备、蓝科石化异地搬迁项目、莫高酒业、佛慈制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砂坪北出口改造工程、北滨河路银沙段绿化工程、雁滩南河道综合治理二期、西北出口、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定干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七里河和孙家台经济适用房小区住宅已完成主体施工。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7亿元,同比增长20.33%,比去年同期增长3.39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4.98亿元,增长21.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03亿元,增长24.6%。接待国内外游客250.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6亿元。进出口贸易有所下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其中出口2.7亿美元。[8]

(六)国企改革在新的平台上加快推进

国企改革在完成三年攻坚主体任务之后,2008年起开始进入加快企业发展的阶段。上半年,市属80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28%。资产重组方面,签约兰州肉联厂股权转让等12个资产重组项目,引进资金3.3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20.91亿元。企业上市方面,完成了佛慈集团上市准备工作,基本形成了培育企业上市的工作体系和发展环境。国有资产运营方面,启动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置换工作,支持了金刚轮胎60万套子午轮胎等重点项目建设,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甘肃浙商投资有限公司达成了债权收购意向,近期将完成收购。[9]

(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2008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内联合同项目到位资金58.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新签项目153项,合同引进资金305.7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63亿元。内联结转项目127项,新增到位资金32.9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截至6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户,总投资7 524.7万美元,合同外资额3 690.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6%。[10]

二、兰州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

(一)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近几年兰州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方式基本延续传统的粗放式经营,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与生产规模的外延式扩大。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方面来看:199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率不断提高,到1997年达到了43.66%,此后十年一直在50%的较高水平上下波动,高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十多年来消费率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45%到55%之间,但由于批零贸易业占到其中的约80%,而批零贸易中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只是外省市日用消费品的集散地,而不是消费品的制造中心,且就商贸中心而言,也距离发达的商贸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消费对兰州经济难以起到直接、实际和强有力地带动作用;兰州市净出口近几年保持在3—4亿美元左右,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但由于出口额较小,因此也很难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着眼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从金融、土地、物价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以控制投资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对于兰州市这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将会带来较大影响。2008年下半年,虽然国家将宏观调控的目标由“双防”转为“一保一控”,但兰州市这种脆弱的投资依赖型的增长方式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今后兰州市应当着重提高投资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消费、出口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三驾马车”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协调。

图1-8 1990—2007年兰州市投资与消费占GDP之比图(%)

img15

(二)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兰州来说,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以来,兰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现阶段三次产业构成为3.56∶45.86∶50.57,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兰州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现状相吻合。

图1-9 兰州市产业结构分布图(%)

img16

目前,兰州市产业结构呈现如下特征:(1)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2006年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74.02%、1.05%、22.14%、0.66%,农业产值中蔬菜又占到了其中的63.46%,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市重要的蔬菜品牌。(2)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导。2007年在5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占到68.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82.43%。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使兰州万元GDP的能耗较高,2007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347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85吨标煤,[11]高于全省2.109吨标煤和4.293吨标煤,也高于全国1.56吨标煤和2.83吨标煤的平均水平,[12]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石化、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强。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中央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经济的带动力较强。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2.24%,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7.61%。(3)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业为主导。2006年第三产业中批零贸易业占18.92%,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16.19%,再次为教育占10.74%。

(三)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

目前,兰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特点比较突出,城乡差距还在拉大。从城乡所创造的GDP差别来看,2003—2007年近郊四区创造的GDP总额分别占到各年全市GDP总量的81.37%、82.99%、83.5%、84.6%和81.07%,而远郊三县一区仅分别占18.63%、17.01%、16.48%、15.4%和18.93%。近郊四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左右,然而完成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在85%以上,完成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在85%以上,表明二、三产业主要集聚于近郊四区,特别是第二产业主要集聚于西固区和七里河区,第三产业主要集聚于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从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来看,2006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为28.42%,其创造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市GDP的3.56%,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为29.82%、41.76%,其创造的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45.48%和50.96%,表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差别来看,近郊四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到了全市9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75%以上,说明近郊四区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相对较多的投资支持,其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表1-5 2003—2007年兰州市城乡二元结构表

img17

从城乡收入比看,近几年由于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赶不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所以城乡收入比呈持续拉大的状态。2003年这一比值为2.96∶1,之后比值进一步扩大,到2007年达到了3.31∶1。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近郊四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远郊三县一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2002—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城关区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其倍数由2.45提高到2.83,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榆中县占全市平均水平的比从70.41%降低到67.17%。

表1-6 2002—2007年兰州市各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元)

(四)劳动力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劳动力总是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具体来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通常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理。2006年兰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分别为3.56%、45.48%和50.57%,与之相对应,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分别为28.42%、29.82%和41.76%,显示出劳动力结构远远落后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任务还远未完成。

(五)市场发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兰州与其他地区的体制差距首先体现在市场发育水平上。东部城市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其市场化进程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借助于区位优势,开拓了部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之相比,兰州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化改革滞后,产品竞争能力差,特别是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程度还相当低。体制落后的另一方面是所有制结构调整较为缓慢,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推动型。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企业占到77.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占53.67%集体占2.76%,从业人员分布中,国有经济占23.47%集体经济占44.25%。此外,行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近几年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但还有一些横向和纵向的体制关系尚未理顺,限于部门利益,一些机构间的协调配合还较为欠缺,存在政府职能缺位的问题。

三、对2009年兰州市经济发展的分析与预测

2008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增速下滑和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并存,稳定物价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增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从2002年开始恢复上升趋势,已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GDP增速从2003年的10%逐年提高到2007年的11.9%,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达到本轮经济扩张的峰值。实际上,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小幅回落。2008年GDP增长率有可能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但居民消费价格仍保持较强的上涨压力。

2009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影响,兰州经济发展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预计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趋势: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实对我国60%以上的外贸依存度的经济负面影响巨大。第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会得到集中反映。目前,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是第一要务,在政策选择上,宏观调控的力度会不断加大。在政策调控之下,经济下滑和通胀并存、企业倒闭、银行坏账增加、就业压力、国际热钱撤出等风险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从投资看,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下滑,后续投资的能力削弱。其中,随着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1/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速增长趋势也难以持续。从消费看,在CPI处于高位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不稳、资本市场财富负效应等因素作用下,也难有大的起色。从顺差看,如果当前国内有关政策不做调整,出口下滑、贸易顺差减少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与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相伴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2008年是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最后一年,2009年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也将会影响到部分行业、企业的职工安置。第三,2008年粮食、石油、铁矿石、钢材等基础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企业传导,引发2009物价全面上涨的“蝴蝶效应”的可能性增大。总之,从外部看,物价上涨向全球化蔓延。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砂、原油、煤炭和大豆均价分别上涨77.4%、67.3%、43.7%和78.3%。从内部看,近期CPI涨幅回落得益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和价格管制。但是作为CPI先行指数的PPI一直呈持续上升之势,这使得通货膨胀从上游向下传导的压力很大,物价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通货膨胀高企,将严重挤压企业经营利润,使居民实际收入大大缩水,摧毁市场稳定的预期,第四,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股市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快速上涨之后,2008年上半年,股票下跌使股票市值蒸发了14万亿元,比上半年的GDP13万亿还多出1万亿元,意味着上半年净亏1万亿元。2009年股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因为在持续的严格货币紧缩政策下,社会流动性特别是企业资金流日趋紧张;房地产开发商则因资金流紧张,不得不降价卖房甚至卖地,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的利润下滑,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股价上涨;银行股作为最大的权重股,因为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控制和宏观货币政策,影响银行利润的提高。此外,宏观调控下企业的贷款风险将不断增加,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部分投资性个人房贷信用风险将不断扩大,银行减值拨备增加,银行利润增速同比下降,银行股价以及保险股的股价快速上涨缺乏动力;在经历了2008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政策变化、节能环保成本增加、食品安全性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行各业特别是那些对经济周期依赖性比较大的上市公司,都将面临“重新洗牌”,房地产行业如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出口公司、铁矿石成本上涨压力下的钢铁业内的公司、油价上涨压力下的汽车业制造公司也是如此。

从兰州市经济发展情况看,2009年经济增长存在逐步减慢的趋势,表现在:一是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用工成本提高,融资成本增加,节能减排费用加大,各种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二是由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出口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且企业本身存在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出口形势不佳;三是在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一方面,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要维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银行无疑会加大金融风险,在日益趋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减小。同时,投资也会进一步加剧能源原材料的供求矛盾,从而加大节能减排的压力;四是由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企业的价格上涨压力迟早会传导到终端消费品领域,且国际粮油价格仍处于上涨的局面,会影响到国内的粮油价格,在自然灾害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仍有上涨压力。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下半年我国宏观政策和形势也出现了新的动向,中国人民银行已于9月16日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种差别化调整体现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对促进“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减缓外需减弱与次贷危机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重要意义,这对兰州力争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有积极作用。

(执笔人:邓生菊)

【注释】

[1]《挺过特殊时段克服不利因素上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兰州日报》,2008-07-24。

[2]张津梁:《狠抓落实加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兰州日报》,2008-07-16。

[3]《上半年兰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甘肃农业信息网。

[4]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工作建议》,2008-07-25。

[5]《吉利汽车助推我市装备制造业兰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近一倍》,《兰州日报》,2008-07-22(R6)。

[6]兰州市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局:《2008年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7]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2008年月度统计数据》。

[8]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工作建议》。

[9]兰州市政府国资委:《2008年上半年兰州市国有企业改革及资产重组情况汇报》,2008-07。

[10]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工作建议》。

[11]兰州市发改委:《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工作建设》,2008-07。

[12]国家统计局网:《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2008-07-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