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指标框架

宏观经济指标框架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率上升在两方面造成银行体系的不稳定。通货膨胀率主要是通过引起实际利率的变化间接地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当通胀率急剧下降时,如果名义利率不作及时同步调整,实际利率会大幅度上升,银行的存款会大幅度增加。所以,通胀率的剧烈波动会降低银行经营的稳定性。这种挤兑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使得银行成为特别脆弱的金融机构。

一、宏观经济指标框架

1.产出或产出增长率

产出或产出增长率是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综合指标,它的下降意味着宏观经济状况的恶化,在微观层面上就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减小,因此银行出现偿付困难的可能性加大。

2.利率

利率上升在两方面造成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一方面,由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多为固定利率,且平均而言,贷款的期限比存款期限长,这样,在短期利率突然上升的情况下,银行对存款所支付的利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向上调整,而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却不能或很难同步上升,于是银行的利润就会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银行体系的危机。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到足够高的水平,银行就有较大的可能将资金贷给那些风险较高的投资人,因为风险低的投资项目此时会因较高的利率成本被挤出资金市场。追求低风险的银行就会少放贷款,信贷紧缩又使投资和总产出大规模下降。恶劣的经济环境会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同时改变存款人的预期,银行危机就可能发生。

3.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主要是通过引起实际利率的变化间接地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当通胀率迅速上升时,如果名义利率没有及时同步调整,实际利率会下降,这时银行的存款会迅速流失,导致流动性不足。相反,当通胀率急剧下降时,如果名义利率不作及时同步调整,实际利率会大幅度上升,银行的存款会大幅度增加。这又会从另一个角度增加银行的经营压力,强化其信贷扩张的冲动。所以,通胀率的剧烈波动会降低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4.汇率与汇率制度

汇率的突变引发银行危机的一种常见机制是:当银行大量借入外币来发放本币贷款时,本币意料之外的贬值就会加大银行偿还外币债务的成本,甚至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大多数国家对银行的外汇敞口头寸,都有一定的限制,但银行有时候可以巧妙地规避这种管制。并且,从国外筹款的银行还可以在国内发放外币贷款,这就消除了其外汇敞口头寸。在这种情况下,外汇风险就转嫁给了借款人。尽管如此,本币的意外贬值仍然可以通过不良贷款的增加来恶化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而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又会引起一连串反应。投资者们因担心银行破产会纷纷撤回其在银行的资金,于是银行挤兑发生了。由于银行本身固有的高流动性负债、低流动性资产的资金结构,存款的挤兑更会促使银行清偿力不足的发生。实际上,银行挤兑有“自我实现”的特征,即哪怕事实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没有恶化,但只要存款人相信其他存款人会撤走资金,那么挤兑就会发生。这种挤兑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使得银行成为特别脆弱的金融机构。对单个银行的挤兑通常不会对整个银行系统产生威胁,除非信息不对称的存款人把对某个银行的挤兑当成是其他所有银行也处于危机中的信号,这时候,银行挤兑就会演变成整个银行业的恐慌。

5.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一般来说,外资大规模流入会增加银行存款,增加的流动性会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贷款给利润较低的企业或信用等级较差的借款人,这样就会带来新的信用风险,造成信贷质量的下降,埋下了发生危机的种子。当资本市场由于信心动摇而导致资本突然大规模流出时,银行就必然因流动性不足而发生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