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制度及其效率分析

汇率制度及其效率分析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干预程度较高时,浮动汇率制度就成为管理浮动汇率。其次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51个)和没有独立法币的汇率制度(41个)。发达国家中欧元区国家采取没有独立法币的汇率制度,其他大多数国家均采取自由浮动制度。到2006年7月底,中国的汇率制度被归类为其他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一节 汇率制度及其效率分析

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最基本的汇率制度类型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充当参照物的东西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某一组货币。当一国政府把本国货币固定在某一组货币上时,我们就称该货币钉住在一篮子货币或钉住在货币篮子上。固定汇率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的:首先,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中,汇率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其次,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就需要对汇率水平进行调整(Realignment)。因此,固定汇率通常表现为可调整的钉住制度(Adjustable Pegs)。

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或Flexible Exchange Rate)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在当今世界上,由于政府力量的强大和对经济生活日益加深的干预,各国政府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对汇率水平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干预程度较高时,浮动汇率制度就成为管理浮动汇率(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固定汇率制度。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开始多样化。除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外,还存在其他汇率制度,如爬行钉住制(Crawling Pegs)、汇率目标区制(Exchange Rate Target Zone),以及固定汇率制的特殊类型——货币局(Currency Board)制度等。

作为汇率制度的两极,完全固定与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到底孰优孰劣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节将首先对完全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进行比较,随后再介绍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汇率制度,最后讨论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世界上现有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按照从固定到浮动的程度排列,分别是:

没有独立法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其他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规定波动幅度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爬行钉住制度(Crawling Pegs)、规定波动幅度的爬行钉住制度(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Exchange Rate)、自由浮动制度(Independently Floatin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都会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制度按照实际表现进行分类,按照2006年7月底的情况,采用其他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的经济体最多,有52个。其次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51个)和没有独立法币的汇率制度(41个)。发达国家中欧元区国家采取没有独立法币的汇率制度,其他大多数国家均采取自由浮动制度。到2006年7月底,中国的汇率制度被归类为其他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