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的融资思想

中国古代的融资思想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礼》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融资思想,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办理借贷筹融资金的机构处理融资业务。②这种扶持性贷款和营利性贷款的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先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府对经济的倾斜政策,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管子》轻重篇认为从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贷款视作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整国家上层和庶民百姓的对立关系的基本条件和杠杆,力主用国家借贷融资取代私人借贷融资。

3.4.1 中国古代的融资思想

我国古代先秦的儒家学者都是重农而不抑商,《周礼》是从国家对国民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谈论各种经济问题,因而它所关心的是国家对商业、市场和借贷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周礼》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融资思想,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办理借贷筹融资金的机构处理融资业务。当时掌管市场的专门机构称为“泉府”,功能是“泉府常以市场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元物揭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5]市场管理的第四项重要内容是由国家买卖商品和贷放款项。泉府的贷款分为两种:一称为“赊”,是对贫民生活困难的贷款,由于贫民要求借款不是为了经营求利,所以赊是一种无息贷款,“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经无过三月”。[6]只规定还本期限而不取利息,“另一种称为‘贷’,是对生产者或经营者的贷款:‘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股为之息’。由于这种贷款是给生产者或经营者作为资本,使用结果可得赢利,所以要按‘国股’即按借款者的行业应纳税率取息。例如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向泉府借款经营漆林的人,利息率就是25%”。②这种扶持性贷款和营利性贷款的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先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府对经济的倾斜政策,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一)两汉时期的融资思想

当时的思想家看到了借贷融资,特别是政府借款融资对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对政府发放贷款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西汉最丰富、最有特征性的经济思想是《管子》“轻重论”和司马迁的“善因论”这两种互相对立的经济思想。轻重论是汉代政治思想,从无为向有为的转变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典型表现。西汉前期的重农、轻徭薄赋等政策,本身是封建经济的政策,它首先使地广粟多的地主得到好处,轻徭薄赋减轻了地主阶级的财政负担,赋税减而地租不减,地主从佃农榨取来的剩余产品,就会更大部分保留在地主手中。众多的农民日益贫困而陷入破产,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商人资本对封建自然经济起瓦解作用。

西汉的统治者为维持其统治,重视对贫民发放救济性贷款,“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7]对农民贷款,才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8]通过借贷,劳动人民得到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使封建国家政权得以维系;使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有所改善。《管子》轻重篇认为从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贷款视作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整国家上层和庶民百姓的对立关系的基本条件和杠杆,力主用国家借贷融资取代私人借贷融资。高利贷是我国古代私人借贷融资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其剥削之残酷骇人听闻。因此很早就有人指出高利贷的危害性,指出要制止高利贷活动。因为它助长了社会风气的奢靡,使穷人生计无着走投无路,社会不得安宁。富人埋逃财物,使国家贫困。

(二)两宋时期的融资思想

王安石与韩琪、司马光等分别代表当时的改革派和反对派围绕官营借贷,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官营借贷是否取利息,标准如何掌握;官营借贷的方式;货币借贷能否取代实物借贷。

王安石新法中所推行的工商贸易政策要求,“由市易务收购滞销商品和贷款给商人,让他们向市易务赊购商品,使原先垄断城市贸易的‘富人大姓’不能乘民之急,牟利数倍”。[9]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光讲施从恩惠,官府的开支要用利息收入抵补,若借出去的资金不能按期收回,不计利息,官营借贷就难以为继。

关于官营借贷方式,改革派认为为了保证青苗钱能周而复始,不断滚动,不仅要求富人也放贷,而且对贫困农户贷款要求富足之户担保。为促进经济发展要以货币借贷取代实物借款,以官营低利率取代私人高利贷,以生产性贷款取代救济性贷款,解放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