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元的双重地位与金融霸权

美元的双重地位与金融霸权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元同时充当美国的本币和国际货币,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个人消费是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是美元霸权为美国带来最大的好处。不仅如此,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可以为他国央行等持有的美国国债支付较低的利率,这种利差也可以算作是铸币税的一部分。美国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就可以支付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让他国为国内的过度消费买单。

六、美元的双重地位与金融霸权——可能的解释

(一)美元的双重地位与次贷危机

美元同时充当美国的本币和国际货币,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表象上看,政府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的原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初是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超低的利率吹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后来同样是美国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促使泡沫的破裂。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政策遭到大量谴责,然而美国政府的财货政策与美元的特殊地位关联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身不由己。

1.美元的霸权地位

虽然在牙买加体系下,特里芬难题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美国至少承担以下责任:美国必须为剩余的世界产品提供市场以及需要和其他国家分享稀缺资源;美国必须保证资本流向可能的借方;在货币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应该扮演全球最后贷款人;维持全球汇率结构的稳定;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美国在2004年的加息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为什么明知升息将会抑制美国国内的经济,美国政府依然必须采取升息的货币政策?这其中就与美元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呈现出单边上升的态势,截至200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GDP的6%,此外美国的对外债务净额也高达GDP的23%。从宏观经济学基本等式C+I+G+X=C+S+T+M(其中G,T相对稳定)可以看出,一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从根本上是由该国国内的储蓄水平低于投资水平造成的,这种情况恰好与上文所述美国在2004年之前的状况相符。因此要从根本上削减经常项目逆差,就需要降低美国国内的消费水平或者投资水平,或增加美国储蓄量。但美国人没有储蓄习惯,只能抑制消费或投资,这意味减缓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如果美元贬值,可以促进出口X的增大,从而治理国际收支逆差。但是在观察过美元汇率变动历史之后,发现近4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美元汇率变动基本无关。

据美国经济学家Rogoff和Obstfeld(2004)的估算,要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削减到可持续的水平上来,美元至少需要贬值30%到40%。如果美元真的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将会产生极大的动荡,所以美元贬值来改善经常项目的逆差基本没有可能,并且其贬值将对美元的霸权地位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而这也是美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敦促自己的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来达到同一目的。

就中国而言,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可事实证明效果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除了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变动因素外,还要考虑诸多非价格因素,而中美贸易中非价格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如美国对本国高科技产品严格的出口管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美国的出口。而且即使美国消费者放弃从中国进口,并不意味着会转向国内市场,很有可能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所以,敦促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并不是治理逆差的一个好办法。美国面临两大选择:一是实施紧缩的财货政策,以牺牲国内消费和投资为代价;二是大幅度地贬值美元,以牺牲美元的霸主地位为代价。最终,美国选择了前者。在2004年6月开始长达2年的加息历程,美国的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而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再到引发危机的历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这一角色,使得美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承担起相对应的义务,而很多时候这与美国国内经济相矛盾,在这一次美国治理收支逆差时,不得不选择放弃国内经济的繁荣,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2.美元霸权地位与次贷危机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和美国的消费文化关系密切。确切地说,是由于美国人提前消费的习惯导致的。众所周知,美国储蓄率极低,几近为零。没有钱,可以贷款,可以用信用卡透支,甚至出现以卡养卡的现象。这种消费模式和美元的国际地位有着相生相克的循环关系。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即为什么和凭什么采用这种消费模式。

个人消费是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赫尔茨·伊金曾说:“如果美国人开始省钱,内需就会回落。我们就必须增大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不过,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因为人们根本不会省钱。”为什么美国不愿意增大出口呢?增大出口的几种方法里,要么让美国取消或放松其严密的出口管制,或者让美元贬值,这些都是美国不愿意做的。所以美国十分推崇消费作为经济的推动力,培养了即使没有钱照样应该消费的社会心理。由此就得出结论:美国消费模式的目的之一是要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

美国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因为可以给其带来很多巨大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元的霸权地位滋养了美国的消费习惯。因为美国可以借此从多方面掠夺别国财富来维系本国的过度消费。美国通过美元霸权获取了国际铸币税、国际通货膨胀税和外币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等好处。

首先,美国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国际铸币税是指美国因美元被他国持有而获得的净收益。这是美元霸权为美国带来最大的好处。由于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居民持有美元,是以付出真实的商品和服务或是对资本的所有权为代价的,美国也无需为这些美元支付利息,因此国外持有的美元数量乘以利率成为美国的铸币税收入。据估计,这部分美元至少占流通总量的60%,这样美国便可无偿收益120亿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可以为他国央行等持有的美国国债支付较低的利率,这种利差也可以算作是铸币税的一部分。其次,美国可以获得通货膨胀税。在不影响其国际地位的前提下,美元一定幅度内的贬值,会使得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相当于对美债权的缩水。由此,美国就可以通过大量发行美元来减轻自身的债务,相当于对其他国家征收了一笔税收,这被称为通货膨胀税。此外,美国由于无需为规避外汇风险而花费成本,相对他国又获得一笔收入。而且由于美元的国际声誉和广泛应用,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居民都可获益。美国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就可以支付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让他国为国内的过度消费买单。

通过分析看出,美元霸权的维持需要刺激国内消费,而国内超额的消费又需要美元霸权的支撑。导致了美国居民养成了挥霍无度的消费习惯,同时埋下了信用危机风险的伏笔,产生了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发生也证明美元霸权内在的不稳定性,危机过后的美元能否成功分饰两角,我们拭目以待。

(二)货币战争与次贷危机——一个可能的解释

美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最成熟和最完善金融体制的金融大帝国,相对于只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国家的历史长度而言,美国金融系统的历史却十分的悠长:美国政府发行的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始于1862年,从那时起直到今日,凡是历史上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都依然有效,仍然可以合法流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创建于1913年,直到现在依然还是最初的那套体系在运行。

美国的金融系统也十分的安全和稳定:尽管在历史上先后遭受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大萧条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多次美国自身经济危机的洗礼,但美国的金融系统自从建立以来其许多东西一直持续使用至今,并在历次的危机中对自身金融体系不断地加以完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分离、公开资本市场的管制、机构投资者的成长、私募市场的发展、新型的、替代性的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产生等等,到如今,美国的金融系统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和最完善的金融体系——因为它的存在,近两个世纪以来一直为美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在世界经济的急风暴雨中保驾护航,为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霸权体系中确立呼风唤雨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立下汗马功劳;而在许多国家的眼里,美国的金融体系更是学习和完美的化身,它甚至代表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

自197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而触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导致美国经济明显出现严重衰退迹象,之后,30多年以来,特别是克林顿时代以来,美国再没有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那些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都基本是发生在美国之外的国家:最初是在拉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在日本(1990年开始,失去的10年),再到俄罗斯(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休克”了10年),再到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这种现象的结束,直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特别是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后那个不择手段的美国建立了全球美元霸权体系之后的一个事实,它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1)美国的金融体系的实力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一的,每年的金融产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5,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之大,只看世界各国对美联储每次宣布加息降息后注意力的紧张度就可见一斑。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要感冒,这种实力的对比强大到它可以对任何其他国家,只要是它看不顺眼的,或者是它认为损害到美国的国家利益,都可以不负责任地为所欲为的兴风作浪,哪怕是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日本或者曾经的对手俄罗斯,在它眼里也只是一只蚂蚁。

(2)美国的金融体系的安全系数无疑是全世界最高的,其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犹如百年的老树盘根,根深蒂固,基础极稳并且经验丰富,没有12级以上的台风,没有严重的内伤,那是根本不能伤它一根毫毛。而且这棵百年老树还拥有魔教教主任我行的“吸星大法”,最邪恶之处是吸取他国的内力,从而转嫁危机的。

但是,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而且全世界安全系数最高的美国的金融体系,为什么次贷危机还会在它身上发生?它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就值得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了。

一直以来,拉动美国经济有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其中,在拉动美国经济的消费和投资的这两架马车里,房地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房地产和信贷这两个经济部门在顶峰时期占到美国GDP的78%)从2000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长达7年的繁荣期——美国的按揭贷款在其中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美国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的增长,经资产特别是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各种债券,是华尔街迄今发明的最为复杂的金融衍生系列产品之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机构(银行或公司)、投资银行、资产评级公司,各种对冲基金和债券公司、来自国外的投资银行和投资资金都参与其中。目的就是让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负债较重的客户都能取得按揭贷款,进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或购置物业。

这一部分收入证明缺失的客户后来更多的加入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在美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7年里,这意味着转手之间就能带来财富的增长。美国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热,美国国内的次级按揭购房者,低收入的投机者,各种退休、教育和保险等公共基金,以及外国金融投资机构加入其中,这就演化了累积长达7年的美国的房地产超级大泡沫,危险的泡沫在2007年破灭,这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导致这场最严重危机产生的最初的苗头和火源是发源于美国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时代。作为一位从1987年8月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任期18年,历经四位美国总统,先后使美国渡过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技术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经济带来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并有着最丰富经验和最谨慎态度的、被美国媒体称为“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传奇性的经济沙皇式的人物,如果说在他的任期的最后6年里,对如此明显地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几乎是毁灭性打击的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一无所知,那是不可想象的。而放纵性的后果,必然是导致美国经济最严重的大出血与内伤,格林斯潘也并非毫无预见。那么,格林斯潘为什么会对如此明显的危险视而不见,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性措施或者是补救性措施,反而是放之任之?

对这一种现象的解译,有下面的一些可能性:

(1)格林斯潘可能把自己当作是神。对自身的极限有着如此严峻挑战性的局势,相信自己凭借高超的经济手段和驾驭经济的技巧,面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性和严重性,有能力把泡沫控制在一定规模和范围内,最终有惊无险,而不会使之破灭。

(2)格林斯潘也许是很无奈。经济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或许在最初的时候,用次级按揭贷款的方式发展美国的房地产的本意是好的(毕竟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美国经济的增长就没有了亮点),但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就好像是科勒迪拉山系上一块万吨的巨石从峰巅处向下高速滚落,在半空处时那种惊人的跌势,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他不能阻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危机的来临,从而转而寄望美国的好运气。

(3)格林斯潘只怕是别有用心。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是发生在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2001年)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从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或者是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三者中隐藏着深深的历史旋涡的背后,有深度观察力的人们都不可能忽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伴随着美国全球霸权的进一步衰弱及其全球影响力急剧下降而产生的。

伊战5年,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成为继越南战争之后的又一深深之痛。美国付出了美军死亡近4000人,伤残近3万人,开支累计达607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这场“早已经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却至今无法取胜——这对美国这个“世界政治中心”的霸主话语权,是一个致命的冲击,美国的国势处于下滑之中,全球范围内的美国的力量被迫下降,又产生连锁反应:恶化了美国的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保持美国经济的增长,不使美国经济因为伊拉克战争而被拖入深渊。格林斯潘只能够配合美国的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一方面玩起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游戏,用以掠夺他国的财富,转嫁危机,另一方面把眼光注视到美国经济中最强大的“虚拟经济”中,玩起了金融投资组合的“金融创新”的游戏——次级放贷的利润,大部分出在金融资本身上(虚拟经济)——而这一部分利润的获得,是通过美元的国际地位和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运作,从其他资本身上获得的(有美国国内的资本也有国际资本),称之为“金融创新”——做到这一点靠的是美国国家信用的背书。

如果从上述的观察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了解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华尔街金融巨头蓄意操纵和贩卖金融风险,借此大肆进行金融掠夺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