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蜂拥投资撼动美元霸权

蜂拥投资撼动美元霸权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外资,吸引美元投入中国的土地,让古老的神州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依靠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无形中成为撼动美元霸权的又一起点。中国2007年共吸收外资8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期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99.1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38.2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批准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204亿美元。

蜂拥投资撼动美元霸权

1990年10月8日上午,象征美国式快餐的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由此揭开了外资快餐抢占内地快餐市场的序幕。其实,早在1975年麦当劳就在香港开设了分店,在15年之后,终于可以进军中国大陆。这家餐厅拥有500个座位,由麦当劳(香港)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港元,属香港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当年在开幕仪式上,新成立的麦当劳(深圳)有限公司还向深圳社会福利中心捐款15万元,以示麦当劳叔叔的投资诚意。

麦当劳当年开始进军中国的投资,播下了“M”标志的种子,这些年下来在这广漠市场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恐怕连当初的播种者都意想不到。如今黄色的麦当劳标志,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已经融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18年后,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也有着迅猛扩展,不断投资形成的670家餐厅遍布在跨越中国25个省、直辖市的108个次级行政区域。

利用外资,吸引美元投入中国的土地,让古老的神州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依靠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无形中成为撼动美元霸权的又一起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中国利用外资的序幕。半年后的1979年7月,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有了法律依据。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探索和试验阶段。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年9月24日出版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2007年共吸收外资8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年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金额,相当于1983年水平的91倍。

最初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的示范作用,华人华侨投资的带动效应,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的蓬勃兴起,外资仍属试探性的投入。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渐次推进,初步形成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推进的格局。这期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99.1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38.2亿美元。

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改革开放掀起了第二波热潮。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6个沿江城市、以珲春为代表的13个延边城市和以太原、兰州为代表的13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一直到2000年,中央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完成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这一时期,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仅在开始的1992年当年,外资就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外商投资更突破400亿美元大关。伴随着各种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居于主要地位,而且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有了显著的增加。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成为这一阶段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制造业成为外商独资企业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也不断出台政策和法规,利用外资的环境得到优化和完善。这个时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4889.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701.7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242亿美元。

2001年12月,中国敲开WTO大门,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之一,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外资在中国的投资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中国兑现了申请加入WTO的承诺,在扩大开放、降低关税、保护外资等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市场完全融入了国际社会,连一向视为禁区的军工产业也向外资伸出了橄榄枝。

利用外资来源多元化和利用外资形式的多样化成为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中国利用外资的市场和法律环境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并购成为利用外资的主导形式;跨国公司R&D和服务业成为中国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营造全球竞争优势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

最近五年来,中国每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都在三四万个左右,年均实际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截止到2008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批准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204亿美元。

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份额与日俱增,给中国带来巨额的资金、庞大的项目、前卫的技术,还有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同盟军”。

一、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通过扩大投资对这些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过去30年,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四种动态性的趋势: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行业内部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正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流入和产业流向的不断升级,促进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据IMF的相关研究报告,外商投资的与时俱进和持续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IMF权威数字表明,中国在1990年代10.1%的年均增速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在3%左右,也就是说,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左右。

二、加大中国出口贸易。综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外贸规模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增长了105倍,年均增长17.4%。这和外资在华不断投入,企业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有关,外资企业功不可没。

30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外贸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带动因素。1986年,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只有29.9亿美元,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0%,1990年时,所占比重仅为17.4%。在中国加入WTO后尤为明显。1995年,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47.7%,到了2004年便已增至57.1%。2007年增加到12549.3亿美元,比重升至57.7%。其中外资企业出口额比重由5.8%提高到57.1%。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机电产品出口的74%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

外资企业在促进中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通过技术外溢的方式带动了内资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最高峰的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可以说,外资企业在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将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列为亚太地区之首。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商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57%的外企认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其投资获利的主要源泉,93.4%的外企对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

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地集中于新兴领域,实际上是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场所。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近5000万,如果加上外贸和劳务输出涉及的直接就业人口则达上亿人。研究显示,中国平均吸收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便可创造2900多个就业岗位,这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就业的压力。

利用外资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由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583万人,年均递增72万人,对同期全国城镇就业新增数的贡献率达到9.5%。随着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在1985年仅6万人,而2007年超过4200万人,是1985年的700多倍。

四、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之一。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1.9%,而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现价)达125036.94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现价)的30.9%。中国涉外税收中95%左右来自外商投资企业。1982年涉外税收总额不足300万元,不到工商税收总额的万分之一,1995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占全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8.9%;2007年这一比重提高到20.2%,金额也上升到1951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25倍,相当于中国财政收入的3.8%。

外资投入中国经久不衰,并且利用外资一度超过美国,极大地撼动了美元霸权,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依然有投资者增加投入,拓展市场。不过,投资者勇于进取的绝不是西方的欧美市场,而是同样遭遇经济大幅下滑的中国市场。2009年3月7日,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集团旗下知名玩具品牌“芭比娃娃”,在上海淮海路开出全球首家旗舰店,1600多种“芭比”产品首次汇聚在一起,标志着美泰集团正式涉足零售业。主持揭牌的“芭比”品牌总经理迪克森指出,虽然全球金融海啸,但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具庞大潜力。希望今后能与中国本土玩具品牌合作,把芭比打造成适合中国各年龄层民众的玩具。

金融海啸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国预计2008年GDP普遍严重下滑,但中国仍有一定的增长。相对金融海啸引发全球性的衰退,中国经济增长率仍会是全球的亮点。因此,在全球市场萎缩、销售额大减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亮点吸引了跨国公司争相进入,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将带动这些企业的全球业绩的增长,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避风港。美国微软有线广播电视网站刊文说,中国政府财力深厚,推出的救市方案不单可带动经济发展,更将改变中美经济关系以至世界格局,“因此我们继续深信中国奇迹”。对中国的信心,无疑成为对美国及美元的质疑。

上海美国商会连手博斯公司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展开研究,并发表了2008年至2009年的研究报告。对108家外商投资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在2007年底展开,适逢全球进入经济衰退。随着出口及国内销售滑落,企业在中国进入困难期。但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将中国视为其未来必不可少的重要市场和制造基地的信心反而在增强,与2007年的研究相比,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有更多的企业表示正在计划扩大在华制造规模,虽因成本上升影响竞争力,但计划迁往低成本国家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2007年有17%的企业有在未来五年内退出中国移址海外或扩大海外生产的既定计划,2008年有这样计划的企业已经降至10%。

美国商会的会员汇聚美国的知名大企业,诸如可口可乐英特尔思科、IBM、微软等企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多进入中国在沿海布局。博斯公司是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企业,为世界级企业、政府和机构提供服务。博斯(香港)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博士表示,本次研究的其中一项重要发现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在中国的“双重角色”,即同时把中国作为庞大的销售市场以及出口产品到世界其他市场的枢纽。

受访的外资企业中,有57%表示,同时视销售市场和成本节省为在中国制造的主要动机,这样的战略变化在金融危机下比去年上升10%。与此同时,仅将劳动力或材料成本节省作为进入中国的首要原因,而没有同时将进入中国本地市场列为动机的受访企业比例下降一半,从占总数22%降至11%。随着中国本土市场的发展,更多的跨国企业了解到在中国扩大销售,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额,还可让企业透过中国的庞大市场获得更好的规模效应,从而提高其全球的运营成本优势。谢祖墀说:“我们相信,跨国企业在中国‘内销+出口’的双重角色将会是跨国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趋势。”

金融海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业造成严重冲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资料,2009年1月份中国大陆进出口总值为1417.98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为904.54亿美元,比同期下降17.5%;进口为513.4亿美元,下降43.1%。这已经是中国大陆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进出口“双下降”,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的措施,但业界对短期前景仍持较悲观看法。多数分析认为,随着金融海啸第二波来临,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将更加萎缩,中国大陆2009年上半年的出口状况都不容乐观。

整合中国业务以规避出口萎缩,成为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的较好选择。上海美商会的调查也显示,几乎一半企业2007年第四季度出口较上一年同期下滑超过10%;更为严重的是,约13%的企业遭受30%至49%的出口滑落。

不过,调查也发现,更多的企业正在应用先进的生产运营方式及技术,并且正在将中国业务与其全球供应链整合。约39%的企业已经采用了某些方面的实践,高于2007年的27%。研究显示,采用了此类实践的跨国企业的毛利率比那些没有采用这类实践的企业平均高出4%。谢祖墀称,跨国企业如果充分利用把中国视为销售市场和具备竞争力的出口中心这样的“双重角色”,“我们称这些企业为全球整合企业,它们比其他仅仅视中国为低成本生产基地的企业更有可能从中国市场得益”。

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入2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该公司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迄今为止投资的总额。除了兴建新厂、销售网络,可口可乐公司要在中国建立亚洲最大的和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其规模是原先研发中心的五倍。在金融危机破坏经济的前景尚不明朗之际,可口可乐公司愿意在中国作如此战略投资,足见中国不仅是该公司的重要销售市场,还是企业发展其他市场的重要研发和生产枢纽。

危机中要应变,投资中国的跨国公司正在布局战略调整。博斯公司也曾帮助不少企业充分发挥在中国的“双重角色”。有一家专售音响的美资跨国公司,过去在中国的运营以制造和出口为主,在中国的销售规模甚微,销售额不到全球销售额的2%,但通过博斯的帮助制定新战略,预计可让该公司的中国销售额在五年内超过全球销售额20%。金融危机令西方市场遭遇滑铁卢,全球跨国公司的CEO要争取业绩,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于是他们全情投入。

即使承受不了沿海地区的高成本,这类跨国公司也采用在中国区域转移而不会撤出中国。计算机制造商英特尔宣布,会关闭上海的一间工厂,重组中国业务优化资源,未来会将在上海浦东的业务,合并至成都,但强调公司仍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并会增拨1.1亿美元作为在中国发展的资本。金融危机当前,跨国公司更不愿意离开中国市场,因为周边的草地并不一定比中国更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