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古典经济学在主张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主张货币数量论的原因

揭示古典经济学在主张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主张货币数量论的原因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种明显违反劳动价值理论的主张,斯密起初明确地反对。但是,对于以全社会的商品和全社会的货币各为一方的交换,斯密就同意货币数量论了。因此,斯密的这种违反劳动价值论的货币数量论,是否认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的产物。在这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古典学派,尤其是斯密,在这个问题上否认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的方法论根源。

3.揭示古典经济学在主张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主张货币数量论的原因

前面谈到,一般的货币数量论否认商品和货币在进入流通前具有待实现的价值和价值,从而认为商品的价格是这两者的商数,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对于这种明显违反劳动价值理论的主张,斯密起初明确地反对。对于两种商品的比价,他是从劳动价值理论去说明的。斯密说:“捕杀海狸1头所需劳动,若两倍于捕杀鹿1头所需的劳动,那么,海狸1头当然换鹿2头。”[9]据此,斯密批评那些明显违反这原理的数量论。他说:“两种商品(斯密认为货币也是商品中的一种——引者)的普通价值比例,与其在市场上普通存量的比例,不必一致。1头值10几尼的牛的价格,约为1头值3先令6便士的羊的价格的60倍。如果我们依此推想,通常市场上有牛1头,即有羊60头,那是可笑的。”[10]这批评非常有理。但是,对于以全社会的商品和全社会的货币各为一方的交换,斯密就同意货币数量论了。他说:“随着更富饶矿山的发现,就有更大数量的贵金属提供市场,而较大数量贵金属所要交换的生活必需品,在数量上如果和以前一样,那么同一数量金属所换得的商品数量必定比从前少。”[11]即商品价格上涨。这就是货币数量论。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一,它和前面的引文不同,在这里劳动价值论消失了;其二,前面说的是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的交换,如两者供求不相等,过多的一种,还可寻找众多的第三种商品与之交换。这里说的是全部商品和全部货币相交换,如供求(可理解为双方生产所费的全部劳动)不等,就再也没有第三种东西可供选择与之交换了。这样,无论是货币的一方还是商品的一方,都有一个因此而发生的价格环绕着价值发生波动的问题,从货币一方看,如其数量增加而商品数量不变,其价格就低于其由劳动决定的价值,反过来就是商品价格上涨,也就是商品价格同货币数量成正比。这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货币数量论。

错误是很清楚的,这就是将货币完全等同于商品。所以,前面所说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是商品,这是正确的,但是错误也从这里开始。因为货币也有不同于商品的特质:它直接是社会劳动,因而可以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能调节其流通量使之适合需要量,像各种商品经常发生的供求不等问题,不适用于货币(贵金属货币)。因此,斯密的这种违反劳动价值论的货币数量论,是否认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的产物。

我们在前面说过,马克思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观,使他们视资本主义生产为生产的自然形态,从而无法了解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无法了解货币和商品有不同的特质: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在这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古典学派,尤其是斯密,在这个问题上否认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的方法论根源。我们知道,重农学派为了反对重商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这一错误理论,就选择一个可以脱离流通而能够独立进行生产的部门,即农业部门(它的种子和肥料都是本部门生产的,不是买来的,其实这种情况只适合于存在着众多小农的法国,不适合于工业和贸易都发达的英国,因而重农学派的故乡是法国)来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这剩余价值就是只有农业部门才有的,来自自然恩赐的纯产品,也就是地租。从方法论看,这是矫枉过正的产物。与此相似,如果说重商主义把货币只是在它当作流通过程结晶物的形式规定上来认识,那么,同样反对它的古典学派就来一个截然相反,把货币首先在它的流动形态上,当作在商品形态变化本身内部产生而又消失的交换价值形态来理解。因此,正如把商品流通过程完全在商品—货币—商品形态上来理解,又把这个形态当作与买卖过程完全统一(视资本主义生产为生产的自然形态,看不到其矛盾就必然是这样)来理解一样,就把货币在它的当作流通手段的形式规定上,而不是在它的当作贮藏手段等,即当作商品货币的形式规定来认识。如果流通手段本身在它当作铸币的职能上孤立起来,它就会转化为价值符号。可是,因为摆在古典学派面前的,首先是金属货币流通作为流通的支配形式,所以他们就把金属货币当作铸币,而把铸币当作单纯的价值符号来理解,于是,依照价值符号的流通规律,提出了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而不是相反地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于商品价格的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