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的评析

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的评析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缘政治,这是东南亚货币危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所在。在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解释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并非是新的危机,已有的货币危机理论已经足以解释;另一种则认为已有危机理论无法充分解释,并导致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第四代危机模型提出的金融危机模型可能根本不是货币危机模型,它将是一个更一般的金融危机模型。

五、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的评析

(一)四代危机理论模型的比较

前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都是在单商品的假定下展开的,研究的侧重面各有不同。第一代着重讨论经济基本面,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上,而到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焦点则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崩溃是由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这一代理论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最有说服力,对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同样适用。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政府在固定汇率制上始终存在动机冲突,公众认识到政府的摇摆不定,如果公众丧失信心,金融市场并非天生有效的,存在种种缺陷,这时,市场投机以及羊群效应会使固定汇率制崩溃,政府保卫固定汇率制的代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第二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好的例证是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情况。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缘政治,这是东南亚货币危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所在。在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解释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并非是新的危机,已有的货币危机理论已经足以解释;另一种则认为已有危机理论无法充分解释,并导致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事实上,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本质的分歧,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回答这次危机是否是一次新的危机。前者强调原有两代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仍适用于本次危机,特别是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中既给予基本面以重要地位又承认多重均衡,自我实现式冲击的存在使这一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与此同时,他们并不否认东南亚国家危机前的特征与历史上货币危机前的特征的差异。至于后者,他们更强调本次危机发生前的新表现,认为应寻找新的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用主流方法建立模型,但其建模的方法和对诸如自我实现、多重均衡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与应用与已有的文献仍然是一致的。

第四代危机模型提出的金融危机模型可能根本不是货币危机模型,它将是一个更一般的金融危机模型。其中,其他资产价格起了重要作用。第四代危机模型在很多方面更像一个第三代模型,除了它更看重资产价格而非汇率之外。

(二)四代危机理论模型的评价

无论是已有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模型,还是正在探讨中的第四代模型及国际传染机制理论,都没有脱离原有的思维框架。

1.以上的模型侧重于从一国范围内解释货币危机,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则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表现为由若干矛盾集中的市场开始,经由其他资本的加入而得以扩散并加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多因素与多国关联模型,以及研究危机的加剧和扩散机制。

2.目前货币危机理论模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仍旧因循传统经济学中均衡的、线性的以及还原论的思想,理论研究缺少综合性和系统性,缺少定量化研究和科学的判据。金融及经济系统的非线性、混沌、分形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货币危机作为突发事件,必须承认其动态非线性的复杂性,而不应再以均衡的观点、负反馈或均值回复过程来研究货币危机,非线性动力学的正反馈观点将是研究货币危机突发事件的新方向。

3.这四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取决于有关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的发展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工具或建立模型方法的引入与融合。这四代货币危机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货币危机的发生、传导等问题,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远不是四代危机理论所能解决的。例如,这四代危机理论对各种经济变量在货币危机积累、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对信息、新闻、政治等短期影响投资者交易心理预期因素的研究都显得有很大的欠缺。同时,这四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于资本管制下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传导渠道等均未涉及。

4.当今的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债务危机、信用危机等密不可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更为复杂。经济学家的解释大多是“事后”行为,即每一轮危机似乎都会产生一个新模型,每一个模型又都能在事后对危机作出解释,但却无法预测危机。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能概括多种导致国际货币危机的因素,这有待经济学家进一步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