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控制度落实操作风险防控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内控制度落实操作风险防控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综合业务系统起到了积极的内控风险防范作用,但仍存在不应有的检查重复和监督空白。二是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三是严格准入机制,对操作风险进行动态管理。若因密码不符无法进入系统,应及时查明原因后方可进行处理。要高度关注有不良行为苗头的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落实问责制。对导致风险或案件发生的责任人员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会计基础、内控制度落实操作风险防控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王玉莲 敏燕云

一、当前基层农发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

(一)管理资源保障不足,制约了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目前基层行财会人员结构存在新老交替情况,财会人员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柜面人员中一部分是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但对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足,无法独立承担综合柜员工作。二是部分员工非财会专业毕业,缺乏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对银行会计业务风险仅有模糊的认识。近几年随着农发行业务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加,采用了新的操作手段。但一些会计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的人少,熟悉新业务的人少。三是基层网点柜员更换频繁。新入行员工大多被安排到操作一线,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对财会业务制度流程领悟不透,局限于“程序化”的机械操作,对业务操作风险缺乏系统性认识。四是业务培训不够。虽然建立了业务学习制度,但对新柜员岗前培训不够;老柜员上了柜也没有再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五是综合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在工作中,对自己掌握的一些业务常识盲目自信,很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管理质量及效率有待提高。一是从管理层面看,事后监督、财务主管、坐班主任,总、分行层面会计部门、内审等多重把关,但这些都主要靠人工手段进行监测或控制,缺乏必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和操作工具支撑。虽然综合业务系统起到了积极的内控风险防范作用,但仍存在不应有的检查重复和监督空白。二是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但或不够具体,或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难以执行。三是风险控制过度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从而造成柜面处理流程多、环节多、手续多、授权复核多等现象,而事前、事后控制明显不足。四是监管乏力不容忽视。基层农发行事后监督因能力制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总、分行虽对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严密的、操作性强的日常检查和评价标准,但由于人手少,检查难免不深不细,制度执行落实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柜面业务中,无论对客户身份的鉴别,还是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都依靠柜员根据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政策性和主观性,监督过程中难免因自身认知的局限做出不正确的判断。

(三)部分环节存在管理空白和风险敞口。部分柜员存在临时离柜,IC卡、重要凭证及印章未入箱上锁,密码口令保管不善,密码设置简单或不修改初始密码。对账工作为对账而对账,对账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收回的对账单“核对相符”笔迹为同一人。账户开立方面审查不严,先开立使用后报备人民银行,造成我行综合业务系统与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开户数量不一致等现象。

(四)客户选择结算方式单一。在日常的结算服务中,传统的结算工具没有完全覆盖,经常办理的业务主要是支票、汇兑等业务,而商业银行常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本票等结算工具很少使用。为了丰富结算服务手段,提高结算服务水平,农发行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牡丹金山卡,鼓励企业开办网上银行业务,但因柜面人员对工行的网上银行功能了解不够,加之开户企业对工行的业务收费不认同,企业开立的网上银行账户形同虚设,未发挥预期的作用。

二、夯实财会基础管理建议

(一)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行为。一是基层农发行应采取员工自查、互查、主管或坐班主任抽查等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回头看”,发现柜面业务操作、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二是基层农发行每年应制定详细的年度会计检查计划,以全面检查会计基础工作为主,突击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查出的问题,一个一个进行梳理,该整改的立即整改,该通报的及时通报,该处罚的严格处罚,督促各岗位、各员工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切实防范柜面操作风险。

(二)建立全过程的内控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会计结算业务“电子制度库”,方便基层行对常用制度、操作规程查找和学习,定期评估薄弱环节,安排专人适时更新。二是建立违规问题档案库。二级分行将每次内外部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登记,建立个人违规违纪、业务质量、核算差错风险台账,按差错频率、级次对个人实行待岗学习,着力构建一个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内控体系,以防范和化解柜面业务风险。三是提倡建立会计结算人员工作过程评价机制,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主管评价,旨在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会计结算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三)流程再造,把制度性的合规要素嵌入流程管理中。一是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清理、梳理、整合和优化,建立明晰的岗位分工体系和基于流程的岗位责任体系,形成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一流程一程序、一岗位一手册”的文件化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总行层面不断查阙补漏,覆盖制度空白,让基层行有据可依。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尽快建立对政策和制度的评估反馈机制,尤其是解决好新旧制度衔接问题,避免造成无所适从的情况,以避免管理制度上出现真空。三是严格准入机制,对操作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如柜员卡必须卡随人走,坚持一人一卡,严禁一人多卡或一卡多人。严禁借用他人柜员卡或将柜员卡借给他人办理业务。柜员临时离柜必须签退。营业室坐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督促和监督柜员更换密码,严禁柜员用初始密码、重叠数字、顺序数字、有规律的数字或字母组合作为操作密码。柜员签到或主管授权输入密码,其他人员应主动回避。若因密码不符无法进入系统,应及时查明原因后方可进行处理。要抓好主管的准入审核,确保授权业务完全置于系统监督控制之下,严禁逆程序操作。

(四)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员工教育管理,从道德法律、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强化员工职业操守教育,全面提升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要将禁止性规定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其明白“能为、不能为”的界限。二是强化员工行为监督。要切实做好对高管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行为的教育、监测和管理。要高度关注有不良行为苗头的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落实问责制。对导致风险或案件发生的责任人员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在内外部检查中发现同类问题的,除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将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追究营业室管理人员、分管行长的责任。对基层行定期进行财务基础工作真实性、规范性、有效性的考核评价。定期将员工的违规扣分情况在员工大会上公布,提高违规扣分的透明度,强化员工责任心,增强员工自我约束的主动性。四是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价值,适时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进行正激励,增强员工在风险管理上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鼓励柜面人员在现有科技水平和硬件环境下提出好的建议,通过全体临柜人员的智慧来持续不断改进柜台业务流程及制度,填补管理自上而下造成的漏洞和不足,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率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切实发挥非柜面工作人员在加强营业网点管理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内部业务管理、事中控制、业务审查和监督检查中的职责、权限,做到“责、权、利”相匹配,确保履职不受干扰。五是加大对临柜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临柜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对制度流程的学习和操作实践,不断提高风险甄别及防控风险的能力,并使之真正承担起把守关口、防控风险的重任,实现会计业务风险防范与业务拓展相适应。

(五)不断丰富结算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结算需求。针对基层农发行结算方式单一的特点,应对贡献度大的企业逐一进行查访,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整理企业的结算需求,逐个制定适合客户自身的结算方式,避免使客户的结算资金因结算时间、地域的限制受到影响。加大对目前农发行结算方式的宣传,通过宣传解释,使客户充分了解和认识农发行各种结算服务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尽可能提高客户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认可程度,逐步引导客户了解、适应并习惯使用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